摘 要:安樂死問題由來已久,但其合法性一直懸而未決。我國法律對于安樂死的定性并未明確,在實踐中一般以故意殺人罪論處,但普遍處刑較輕。本文擬在分析安樂死合法化的基礎之上對安樂死的具體實施提出若干構想,以期裨益于立法以及司法實踐。
關鍵詞:安樂死;合法化;實施
[中圖分類號]:C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2013)-19--01
我國第一起見諸報端并引起較大社會反響的安樂死案例發(fā)生在1986年的陜西漢中市。該案中夏某身患絕癥,已無法治愈,且極度痛苦。其子王某不忍心母親受如此痛苦,遂請求主治醫(yī)生蒲某采取適當措施讓其母親無痛苦的離世。蒲某在王某多次懇求之下為夏某注射了復方冬眠靈,夏某遂平靜的離開了人世。后蒲某與王某被檢察機關以故意殺人罪訴至法院,法院經(jīng)審理后宣告兩人無罪,理由是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此后,這樣的案例時有發(fā)生,安樂死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
一、安樂死的定義
安樂死不僅是一個法律問題,更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其涉及法律、醫(yī)學、倫理、哲學、宗教等諸多學科,很難形成一個能為大家所公認的定義?!吨袊倏迫珪し▽W》的定義是:“對于現(xiàn)在醫(yī)學無可挽回的逼近死亡的病人,醫(yī)生在患者本人真誠委托的前提下,為減輕病人難以忍受的劇烈痛苦??梢圆扇〈胧┨崆敖Y束病人的生命?!盵1]據(jù)此,本文認為安樂死是指患有當代醫(yī)學無法治愈的絕癥并飽受痛苦的患者在具有相關資質的醫(yī)生的幫助下,按照其意愿對其采取適當?shù)拇胧┦蛊錈o痛苦的死亡。
二、安樂死合法化分析
安樂死能夠使身患不治之癥又飽受痛苦的患者平靜的、無痛苦的死亡,是對患者死的尊嚴的一種尊重,具有相當?shù)暮侠硇浴1疚恼J為安樂死在法律上應當合法化,并主要基于以下幾個理由:
首先,從人權保障的角度來分析,生命權是人最根本的權利,是其他一切權利存在的基礎,安樂死權即選擇有尊嚴的死亡的權利應當屬于生命權的內容之一。我國著名的法理學家劉海年認為,從理論上說,安樂死應當作為我國公民基本權利的一項內容,安樂死權屬于人權的概念。[2]當患者患有不治之癥,當前的醫(yī)療水平根本無法治愈而其又飽受痛苦之時,其生存的最基本的質量都無法得到保障,可謂是“生不如死”,此時,從人道主義出發(fā),我們應當尊重其選擇安樂死的權利,讓其有尊嚴的離世。
其次,從犯罪的角度來分析,犯罪具有三大基本特征: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應受刑罰處罰性,其中社會危害性是最根本的特征,被視為犯罪的本質。醫(yī)生實施安樂死雖然在客觀上剝奪了他人的生命,但其主觀上是為了幫助患有不治之癥而又極度痛苦的患者無痛苦的死亡,其主觀目的是善意的,并且是得到了當事人的囑托的,并不具有社會危害性,因而排除其犯罪性。
最后,從期待可能性的角度來分析,“如果不能期待行為人實施其他適法行為,就不能對其進行法的非難,因而不存在刑法上的責任?!盵3]從醫(yī)生的角度來看,其只有兩種選擇:一是拒絕實施安樂死,讓患者繼續(xù)承受痛苦的煎熬;二是實施安樂死,使患者無痛苦的死亡。此時,“以社會平常人面臨同樣情勢時所共有的常情與常理的經(jīng)驗判斷,是無法合理地期待醫(yī)生面對患者慘不忍睹的痛苦折磨而無動于衷,實施安樂死實乃無奈之舉?!盵4]因此,醫(yī)生實施安樂死的行為缺乏期待可能性,不屬于犯罪行為。
三、安樂死實施的具體構想
安樂死合法化之后該如何實施是安樂死所面臨的最大的障礙之一。安樂死涉及人的生命,必須嚴格而又謹慎。如果沒有嚴格的程序予以規(guī)制,安樂死極易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濫用而成為其從事不法行為的工具,從而導致道德甚至法律風險。本文認為應當從適用條件以及適用程序兩個方面對安樂死的實施予以規(guī)制。
(一)適用條件
為了避免安樂死被濫用,必須嚴格限制安樂死的適用條件:(1)患者身患不治之癥,按照當前的醫(yī)療水平根本無法治愈,同時飽受疾病所帶來的痛苦,且已達到不可承受之程度;(2)患者原則上應當年滿18周歲,但存在極其特殊的情況時(由審查委員會判斷)可以例外;(3)患者必須出于真實意思表示。
(二)適用程序
(1)申請:原則上應當由患者本人以書面形式申請。當患者意識清醒、表達清楚但無法書寫時,可以由患者指定的近親屬或者其他人代為書寫,但必須有兩名以上的見證人在場,其中一人必須是近親屬、主治醫(yī)生等之外的無利害關系之人,代書完畢之后應由患者、代書人以及見證者簽字。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應當全程錄像。當患者無意識、意識不清醒或者表達不清楚的情況下,也可以由其近親屬(參照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代為申請,同樣應當有見證人在場以及全程錄像。在特殊情況下患者未滿18周歲時,可以由其法定監(jiān)護人代為申請。
(2)審查:應由市級以上衛(wèi)生行政部門與司法行政部門聯(lián)合成立一個專門的審查委員會,其成員由醫(yī)學專家和法學專家共同組成,且二者人數(shù)均須為單數(shù)。審查委員會應當對患者的申請以及患者的病歷資料進行詳細審查,同時還應當對患者進行實地臨床會診,并在此基礎上由審查委員會全體成員進行表決。需半數(shù)以上的醫(yī)學專家委員以及半數(shù)以上的法學專家委員贊成方能通過審查,并出具審查決定書。如若未獲通過,也應當出具不予審查通過的決定書。
(3)批準:審查通過之后應當給予患者及其近親屬一定的緩沖期,在緩沖期內,其可以隨時撤回申請。緩沖期結束之后,若未收到撤回申請,則審查委員會應當將全部材料提交患者最后就醫(yī)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由中級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對全部材料進行書面審查,并作出是否批準的裁定書。如若批準,應當在裁定書中寫明執(zhí)行的時間、地點、方式以及指定執(zhí)行的醫(yī)生與兩名以上的現(xiàn)場監(jiān)督人員。
(4)執(zhí)行:由人民法院指定的醫(yī)生按照裁定書上寫明的時間、地點、方式對患者實施安樂死,監(jiān)督人員應當在場并做好執(zhí)行記錄。執(zhí)行完畢之后,由執(zhí)行醫(yī)生、監(jiān)督人員以及患者家屬在執(zhí)行記錄上簽字,并將執(zhí)行記錄分別送交安樂死審查委員會以及人民法院存檔備案。
參考文獻:
[1] 徐宗良.安樂死—中國的現(xiàn)狀及趨勢[M].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1997年,第3頁.
[2] 殷志浩,張峰.安樂死面臨的法律困境與出路[J].財政法律資訊,2011,(6),第37頁.
[3] 張明楷.刑法學(第四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年,第303頁.
[4] 李惠.論安樂死的非犯罪性[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第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