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親親土豆》主要描寫了一對夫婦在地里辛勤勞作,悉心種植土豆,但是丈夫卻不幸患上了不治之癥。從開始咳嗽到最后的離去,伴隨著淚水,這對農(nóng)村夫婦平凡的愛戴上了一層憂傷。但是,因為土豆,他們的愛變得堅忍不拔,死亡成了生命的一種延續(xù)方式,人性中的美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本文就遲子建《親親土豆》中人性美進行了簡要的探討。
關(guān)鍵詞:遲子建;親親土豆;人性美
作者簡介:姜林秀(1993-),女,遼寧鞍山人,渤海大學(xué)文理學(xué)院文法系本科生,漢語言文學(xué)(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
[中圖分類號]:I206.7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2013)-19-0-02
在文學(xué)作品中,愛與死亡是兩個永恒不變的主題。當(dāng)愛情與死亡結(jié)合在一起的時候會把人們的心靈撞擊的更加猛烈和殘酷。愛情體現(xiàn)兩人人性中的溫情與美麗,給人們活下去的希望,但是,死亡會粉碎這種希望,遲子建的《親親土豆》卻表達(dá)出了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種延續(xù),讓人性中的大愛永存。
一、人性中的詩意之美,傷懷之美
在《親親土豆》這篇小說的開頭,作者進行了這樣的描寫:“如果你在銀河遙望七月的禮鎮(zhèn) ,會看到一片盛開著的花朵,那花朵呈穗狀、金鐘般吊著,在星月下泛出迷幻的銀灰色……”也許只有遲子建的筆下才能時刻流露著溫情,用這般柔婉的文字來表達(dá)讓人感到溫存的一絲感動。在一縷縷凡俗的土豆花的自然的香味中,還萌發(fā)中一種詩情畫意卻又傷感的美。但是在這傷感的文字的備受,還要一種巨大的力量蘊含在其中。這種力量也許沒有具體的爆發(fā),但是卻在讀者的細(xì)胞里蔓延開來。
《親親土豆》中,秦山夫婦正在經(jīng)歷一場生離死別的愛情的磨難,索然他們之間的愛情不是那么的山崩地裂,轟轟烈烈,但是卻給人很難忘懷的感覺。他們新辛辛苦苦的在自家的三畝地里種植著土豆,用汗水澆灌著這三畝地,有喜悅在心中蔓延,他們就是在這樣的流年中感受著人生的喜怒哀樂,享受著二人獨特的幸福。但是,在這個時候,秦山卻遭遇到了人生中一個晴天霹靂,不得不面對一個巨大的人生陷阱,就是死亡。在從秦山第一次咳嗽出血之后,他們倆的愛情便帶上了憂傷的色彩。當(dāng)李愛杰在看到秦山睡覺的枕頭旁邊出現(xiàn)一大攤血跡的時候,不知道是不是應(yīng)該讓自己的愛人知道這個事情,但是,最后她決定不吭不響的把這些血跡洗掉。但是秦山因為在肺葉上長了三個腫瘤,要去哈爾濱接受醫(yī)生的治療。在火車出發(fā)之前,他們買了一斤烙餅和兩袋咸菜,拿著這些簡單的食物就直接坐上了火車?;疖囋阼F路上飛奔,李愛杰驚呼了一路上。秦山聽到妻子的驚嘆聲,仿佛感覺妻子又回到了少年時代,心中布滿的是濃濃的傷寒,這種傷感比晚霞濃烈許多。他們單純,他們善良,他們?nèi)绾⑻岚愕娜菀诐M足,雖然一路只有一斤烙餅和兩袋咸菜,但是他們的精神世界是富足的。但是,每次想到病,秦山眼前的幻想便消失掉,沒來得及回味。到了醫(yī)院,當(dāng)秦山被確診為肺癌的時候,李愛杰已經(jīng)到了崩潰的邊緣。當(dāng)他看到秦山用自己的體溫給自己溫小米粥的時候,她的眼前一片模糊,淚水涌入了眼眶。夫妻之間的相濡以沫,在困難中的相互扶持,讓我們深切地體會到人性中的傷懷之美?;蛟S在這篇小說中,最能感動人的是秦山給妻子買的那件寶石藍(lán)的旗袍,在燈光的照射下,旗袍煥發(fā)出一股動人的光芒。在秦山死后,李愛杰為丈夫守靈的時候,一直穿著那件旗袍,守著溫暖的爐火和即將下葬的丈夫,從早晨到黃昏,從夜里到第二天的清晨,直到出殯,她才把身上的旗袍換了下來。這是她對愛情的承諾,秦山在進城之前就允諾要給妻子買一件旗袍,而妻子的美麗也只展示給自幅看,但是這個時候兩人已經(jīng)是陰陽兩隔。從去哈爾濱看病到最終放棄治療回到家里,秦山走過了他短暫的一生,一路上歡笑、甜蜜,但是很多時候都被淚水打濕。死亡是在這對夫妻的內(nèi)心深處一個不愿提及的詞語,但是卻像迷霧一般籠罩著他們,他們之間那份深深的愛籠罩著一份悲情和憂傷。在小說的結(jié)尾處,當(dāng)妻子李愛杰最后一個離開秦山的墳塋的時候,從墳頂突然滾下一個又圓又大的土豆,直到李愛杰的腳邊,仿佛一個孩童祈求母親的愛撫,親自輕輕的嗔怪了一句“還跟我腳啊”?從這些描寫可以看出,原本貧困的生活被這種樸素的愛情所融化和升華,生者與死者進行了一次愛的對話,因為愛,死亡不再那么可怕,一股股暖心的情懷涌入心頭,這種氣息在整個小說中都表現(xiàn)得非常明顯。遲子建對于人性善良和悲憫的肯定,就是通過人性的這種憂傷的美表現(xiàn)出來的。
二、人性中的溫情之美與愛的彌堅
我國著名的品論家謝友順先生曾經(jīng)說過,遲子建的寫作是“憂傷而不絕望”。在《親親土豆》中,一直彌漫著一種氣息和憂傷,主要是對生活的奔波的無奈,對疾病到來的無奈,是心酸和幸福得到之后的欣慰。在我們感受到《親親土豆》中,彌漫的憂傷的時候,也要看到作者為我們注入的一股比較強大的溫情的力量。生活的磨難和艱辛并沒有打到妻子,也沒有讓妻子從此絕望起來,當(dāng)妻子用那獲得豐收的土豆為丈夫筑起一座墳的時候,秦山的靈魂已經(jīng)和李愛杰的肉體合二為一,這份至深的感情是妻子活下去的一個希望和動力。也可以這么說,遲子建的《親親土豆》主要是通過“人性本善”的主題來進行體現(xiàn)的。在這篇小說中,在醫(yī)院里同樣是照顧自己丈夫的另一個女人,名叫王秋萍,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并不是特別好,但是在丈夫生病的時候,她依舊是對丈夫百般照顧,任勞任怨,當(dāng)自己快被自己丈夫的病累垮的時候,還不忘要幫李愛杰找點活干。他們年幼的女兒同樣是非常善良和懂事的,當(dāng)自己的父親在夜里不斷咳嗽的時候,她就想著怎么拔個蘿卜給自己的父親讓他不要那么難受。而當(dāng)秦山看到小孩子去自己家的地里偷土豆的時候,雖然秦山知道了這些孩子在地里頭土豆,但是他只是先在地頭大聲地咳嗽幾下,給孩子一個信號,讓他們有機會逃跑,避免嚇著他們。在遲子建的筆下,故鄉(xiāng)的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無時無刻不閃爍著人性的善良與美麗。東北的自然景光與濃厚的生活氣息,已經(jīng)深深的融入到作者的血液里,成為縈繞在他腦海中揮之不去的故鄉(xiāng)情節(jié)。在遲子建的筆下,故鄉(xiāng)土地上的所有的自然物都被人為地賦予濃烈的情感。這里的月光、散發(fā)香氣的土豆花,都是她精細(xì)平和的情思的體現(xiàn)。
在《親親土豆》中,土豆首先是秦山夫婦的主要食物和收入的來源,也是禮鎮(zhèn)人的經(jīng)濟來源。秦山夫婦是種植土豆的大戶,足有三畝地,在他們進城把土豆賣了之后,再把錢存起來。一枚枚土豆,是秦山夫婦勞動的結(jié)晶,也是他們感情交會之處。這樣一來,在作品中的土豆花因為這對夫婦的人間真情散發(fā)出迷迭之香,天籟般的感情有了凡俗的蘊蓄。在秦山知道自己的病是不治之癥的時候,偷偷地從醫(yī)院跑回家。妻子到處尋找,終于在自家的土豆地看到了秦山在起土豆,午后的陽光沉甸甸的,照在秦山的身上卻散發(fā)出不一樣的光輝。李愛杰的雙眼被淚水模糊了,她明白秦山想最后一次撫摸土豆,感受特別的土豆花香,找尋土豆中凝結(jié)的愛意。在最后結(jié)尾的地方,滾在李愛杰的腳邊的土豆也許是秦山靈魂的化身吧,他們熱愛生命,熱愛土豆,及時死神步步緊逼,也不忘心中的那一份牽掛,這樣一來,秦山的離去少了一份現(xiàn)實的殘酷,多了些許的暖意與溫情,更是這份彌堅之愛的見證,
三、結(jié)語
隨著工業(yè)文明的發(fā)展,在人們妄想征服自然的同時,也消磨了人們之間簡單的愛意,在人們之間架起一層壁壘。但是,遲子建通過《親親土豆》這樣的作品,把自己對生活的愛交給了自然界,她的作品中彌漫的是濃濃的愛,體現(xiàn)的是人性的美,愿這種愛與美能時刻溫暖我們的心靈。
參考文獻:
[1] 程榮暉.淺析遲子建的《親親土豆》兼及其他中短篇小說[J].江蘇科技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1(06).
[2] 范衛(wèi)珍.凡俗的美麗 天庭的憂傷——淺析遲子建《親親土豆》[J].劍南文學(xué):下半月,2011(12).
[3] 喬淑英.崔艷霞黑土滋養(yǎng)的溫潤與藍(lán)天映照的純粹——遲子建兩個中篇里的夫妻之愛[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學(xué)院學(xué)報,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