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教師在觀念上是認同“學生是主體”這一觀點,但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常常不由自主地發(fā)生了錯位。如果把活動教學的思想落實到語文課堂教學中,就可以有效地改變這種思想認識與教學實踐脫離的現(xiàn)象。我們通過實踐,探索出以下幾條途徑:
1.動眼看。指的是能全面、細致、迅速地觀察文本內(nèi)容,善于用眼睛接受新信息,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興趣是學習的先導,也是開展活動教學的前提所在。教師要通過新穎、有趣、富有吸引力的內(nèi)容和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類活動形式主要有:看掛圖,看錄像,看課件,還包括看老師、同學的表情、神態(tài)。如教學《天安門廣場》時,就可以先組織學生觀看電影《開國大典》的有關片斷,用直觀的音像拉近學生和文本的距離,最終形成情感共鳴,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
2.動口說。指的是讓學生能夠按照具體要求進行朗讀、背誦、復述、演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展開熱烈的討論或辯論。如教學《司馬光砸缸》這一故事,教師在揭示課題前,可以繪聲繪色地講述故事的大概意思,當講到小孩倒栽入水缸中時戛然而止,問:“同學們,這時假如你就在現(xiàn)場,你會怎么做呢?”問題拋出后,讓各小組展開討論,既可以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又可以進行發(fā)散思維的訓練。
3.動手做。指的是讓學生的雙手加入到學習的過程中,主要形式有繪畫、剪紙、做實驗、寫感受等。教師要創(chuàng)設條件,提供讓學生親自去實踐的機會。如教學《蘋果里的五角星》,我們把兒童畫融入課堂教學中,在學習蘋果的兩種切法時,先讓學生動手畫一畫,然后用刀切一切。這樣,既掌握了兩種不同的切法,又欣賞到了蘋果內(nèi)藏著的富有魅力的圖案,學生興致盎然。
4.綜合型。指的是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綜合訓練,運用聽、說、讀、寫、悟各方面技能的活動,主要形式有學習競賽、課本劇表演等。其中課本劇表演是這類活動的代表形式。課本劇表演,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使學生在拓寬知識面的同時,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如《公儀休拒收禮物》《半截蠟燭》等課文,都是組織學生表演的上好內(nèi)容。
語文活動教學的表現(xiàn)形式可以因時因地、因課因人而變化,不同的形式顯示出不同的價值。我們在教學實踐中,體會到這種以活動促發(fā)展的語文教學新模式與傳統(tǒng)的“授受”型教學模式相比,顯示出四大優(yōu)勢:
一、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語文活動教學強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在他能力所及的范圍內(nèi),展示并發(fā)展自己的才能與個性。為此,我們將課堂的組織形式改成小組合作、交互式上課,將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組四至六人,各小組圍坐成一圈,每一項學習活動由學習小組長負責,小組成員共同協(xié)作,既讓每位學生在適度的范圍內(nèi)表現(xiàn)自己,又充分發(fā)揮團隊的力量、集體的智慧,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顯現(xiàn)。
二、注重學生的整體發(fā)展
語文活動教學強調以語言文字訓練為主線,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創(chuàng)設生動樂學的氛圍,讓學生眼、耳、手、腦并用,達到動智和動情的完美結合,使學生在認知、情感、能力、個性等方面都能得到發(fā)展。如教學《拔苗助長》,我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表演,組織學生扮演農(nóng)夫、扮演禾苗,演示拔苗助長的過程。在表演中,學生形象逼真的表情、幽默詼諧的動作,加上繪聲繪形的解說,使全班同學進入那特定的情境中,既動智,又動情,達到了一種情理交融、情知和諧、美善相樂的境界。
三、強調學生的實踐操作
語文活動教學特別強調學生的動手實踐,這樣既可以為學生架起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橋梁,又可以喚起學生求知的欲望,獲得學習的樂趣,從而達到“樂學”的境界。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把兒童畫和剪紙引進語文課堂,把圖畫符號與文字符號、思維訓練與實踐操作有機結合起來,開展了“兒童畫與作文教學”的專題研究,創(chuàng)設了“看圖學文”“讀文配畫”“創(chuàng)造想象”等語文活動教學的結構形式,改變了過去那種大量抄寫的智力含量較低的訓練方式,讓學生自由展開想象的翅膀,用繪畫表現(xiàn)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用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倍增,思維活躍,真正成了語文學習的主人。
四、體現(xiàn)學生的自由參與
沒有自由,就沒有活力,也就沒有創(chuàng)新。因此,語文活動教學強調的是給學生充分的自由學習空間。我們在實踐過程中,明確提出了有利于學生自由發(fā)展的觀點,即給學生自由,給學生自由學習的空間,實現(xiàn)對學生大腦、雙手、眼睛、嘴巴、空間和時間的六大解放。特別是在破除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常規(guī)上,明確提出“一個確保”和“四個鼓勵”,即:確保學生自由學習時間不少于15分鐘,鼓勵學生提錯誤,鼓勵學生在身體自然放松狀態(tài)下的坐姿變化,鼓勵練習時商討,鼓勵聽講時圍繞學習目標輕聲交流討論。通過這些措施,使課堂教學充滿自由與歡樂。
活動是人發(fā)展的源泉與動力,而活動教學對于成長中的兒童和學生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唯有有效的活動教學,才是學生發(fā)展的最佳途徑和手段。為此,我們小語課堂教育教學的關鍵就是要創(chuàng)造出學生的真實活動,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自始至終成為自覺主動的學習主人,最終實現(xiàn)主動發(fā)展。
(責任編輯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