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蒙田在《論兒童的教育》中首次提出關于兒童進行哲學教育的思想,并論述了兒童哲學教育的重要性、普遍性及兒童哲學教育的目的。在此基礎上讓我們認識到兒童哲學教育首先應尊重兒童的天性,其次應尊重兒童生理、心理發(fā)展的階段性及持續(xù)性的原則,最后兒童哲學教育應杜絕形式化測試,始終把握其教育的本質目的。
關鍵詞 哲學 兒童哲學 兒童哲學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15-0001-02
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在其《論學究氣》、《父子感情論》、《我譴責教育上的一切體罰》及《論兒童的教育》等著作中提出了許多獨到的,具有時代氣息,甚至是具有超前意識的一些教育觀點。尤其在《論兒童的教育》這篇論著中,他所提出的關于兒童哲學教育的思想,可為是真知卓見,開了兒童哲學教育之先河。蒙田的兒童哲學教育思想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兒童哲學教育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在蒙田看來“教導我們生活的是哲學”,人從一出生有了生活,便應開始接受哲學教育,他認為“一個初離襁褓的孩子,學習它們(哲學),要比學習讀書或寫字還要容易”。他強烈指出,不要等到一個人的生活幾乎消逝完了的時候,才開始教他怎樣生活。因為哲學就是在教導我們怎么生活,沒有哲學的生活是盲目的,是不夠理性的?!靶撵`裝進了哲學,就會煥發(fā)健康,應該用精神健康來促進身體的健康?!边@也就是說,人的身體健康的原動力源于精神的健康,而精神健康的最顯著的表征則是恒久的和無拘束的歡樂。哲學則通過自然的、明白的說理,擴清人們心頭的風暴,使悲愁轉為歡笑。他同時指出,哲學應成為比語言學習還要更基礎的一門學科,學生接受哲學教育之后,會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和習慣,有利于學習邏輯學、物理學、幾何學和修辭學等,并更容易把各門學科融會貫通。蒙田明確了兒童哲學不容置疑的地位。
蒙田還認為哲學教育應是普遍的,“無論嬰兒和其他年齡的人,都能清楚地從哲學中得到教訓”。他的這一觀點可謂開了近代兒童哲學教育之先河。他竭力反對在哲學上玩弄詭辯,顯示出一副皺著眉頭,猙惡、可怕的樣子,弄得兒童不能理解,從而阻斷了通向哲學的道路。在他看來,哲學甚至“比薄迦丘的一篇小說更加容易理解”。
二、兒童哲學教育的目的
在蒙田之前,人們認為哲學代表著智慧,只有極少數(shù)聰慧而好學的人并在哲學上有特殊才能的人,才能繼續(xù)學習哲學。而蒙田則明確提出了哲學 “目的只在于德行” 而“德行并不定居在一座峻峭的,難以達到的高山之巔”,而是“立腳在一個美麗、繁榮而又充滿歡愉的平原上”。德行是每個人都能在自然作為向導,幸福和歡樂作她的伙伴的情況下,輕松愉快地達到的。蒙田引用普盧塔克的看法說,亞里士多德并不以三段論式的藝術或幾何學的原理去取樂他的學生亞歷山大,而是努力用有關英勇、勇猛、豪爽和自我克制以及大無畏的自信等有益的格言去教導他,這便是引導學生學習哲學。學習哲學的主要目的就是使理性成為兒童人生的主要向導,使兒童追求德行。正如蘇格拉底所說,德行最寵愛的人,就是自愿地,真誠地拋棄一切強制,走他自己的愉快、自然而公開的前進道路。兒童具有了理性的德行之后,就更易于建構起兒童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建立起兒童對生命的人生關懷。正確的世界觀可以使兒童做正確的事,而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則可以使兒童正確地做事,也就是會學習,會做人,會生存。
受蒙田思想的啟發(fā),筆者在對兒童哲學教育也有一些思考:
(一)兒童哲學教育首先應尊重兒童的天性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兒童就其天性來講,是富有探求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發(fā)現(xiàn)者。”兒童的天性就是心存好奇心,對一切新奇和陌生的事物都想去探索和追求,這就是對智慧的熱愛和追求。而哲學的本質也是對智慧的熱愛和追求,所以尊重兒童的天性便是兒童哲學教育首先應遵守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們有著幾千年人倫關系影響下的家庭教育方式要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高高在上的嚴父轉變?yōu)閮和托牡膬A聽者;從說一不二的長者轉變?yōu)槠揭椎挠懻撜撸粡闹苯咏o出結論的尊者轉變?yōu)橹R的探索者。家長應在孩子追求智慧這一領域中真正的尊重兒童,給予兒童足夠的空間去探索,足夠的時間去思考。總之,尊重兒童的這種愛智慧的天性,滿足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進兒童良好的發(fā)展,是教育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是兒童哲學教育的重要目的。
(二)兒童哲學教育應尊重兒童生理、心理發(fā)展的階段性及持續(xù)性
在以往的觀念中認為“哲學”就是一堆高深、艱澀的關于人生觀、價值觀、方法論的一些專有名詞和術語,因此認為兒童抽象思維能力薄弱,學習哲學是成人的權力。柏拉圖在其《理想國》中也是把哲學放到了最高層次,認為哲學最具智慧的人才能學的知識。但蒙田指出“讓我們轉到簡單的哲學論文上去,要懂得怎樣選擇它們,適當?shù)剡\用它們”,這也就是說,哲學教育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是有選擇性的。例如嬰幼兒階段的孩子以鼓勵其去大膽嘗試,去感知,而不是像玉石一樣層層保護,生怕摔壞了;幼兒階段則可針對兒童提出的各種問題而進行探索,讓其自尋答案,從而慢慢養(yǎng)成其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切不可,不按兒童心智發(fā)展的水平,提一些深奧的問題從而阻礙兒童探討問題的興趣。
(三)兒童哲學教育應始終把握其本質目的
蒙田首先提出兒童哲學教育的理念,其目的就是想讓兒童在生活中親自體驗哲學討論的過程,培養(yǎng)兒童思考問題,探索問題,熱愛智慧的一種精神。因此兒童哲學教育的目的不是某種具體的實用性為目的,其本質不是知識,而是教會兒童思考與生存的智慧。為此,切不可將兒童哲學這門課橫加以分數(shù)來衡量,呆板的分數(shù)衡量,會偏離開設這門課的初衷,課程的內容將會變得形式化、教條化,不但達不到培養(yǎng)兒童追求知識的目的,反而會讓兒童厭倦哲學,甚至會毀掉兒童對智慧的熱情。我們只有把握了兒童教育哲學的本質,即如蒙田所提倡的那樣“哲學的討論,總是愉快、歡樂,從來不煩惱和作弄那些使用它們的人們”,那才會真正讓兒童哲學教育促進兒童更好的發(fā)展。
蒙田對兒童哲學教育思想,雖然只是了些零碎的論述,但這一思想?yún)s把以往被人們認為高不可攀的哲學拉回到人們的身邊,讓人們意思到,我們的生活處處皆哲學,只要我們有心去做,都會養(yǎng)成哲學的理性思維方式,理性的思考的習慣,培養(yǎng)起追求智慧的熱情,從而讓我們的生活充滿了歡樂和幸福。蒙田這一思想讓我們的生活變得簡單而更有意義了。
參考文獻:
[1]王承緒譯.華東師范大學 浙江大學教育系選編.西方古代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第392,393,390頁.
[2][法國]米歇爾·蒙田著.蒙田隨筆全集[M].第一卷,第183頁.
[3][蘇]蘇霍姆林斯基著.唐其慈等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責任編輯 易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