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兒童接觸到各種現代交通工具、新式玩具等潛在危險因素的幾率在增加,導致兒童意外受傷事件時有發(fā)生,選擇急診美容手術的患兒也隨之增多。手術中患兒的配合是確保手術順利進行的必要因素,但是由于兒童處于生長發(fā)育期,對情緒控制等心理特征均在發(fā)育過程中,對意外傷害導致的疼痛感耐受性差,反應性強;缺乏自制力,故對急診美容手術護理實踐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減少和消除患兒不良心理的產生,增強患兒就診時的合作程度,提高手術成功率,確保手術效果,采用一系列綜合心理干預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選取2011年7月~2012年7月我院收診的急診美容手術患兒200例,男113例、女87例。年齡2~8歲,其中2~5歲110例、5~8歲90例;手術類型均為局麻下行面部急診清創(chuàng)美容縫合術,均無其他全身性疾病。
2 方法
按照不同年齡段將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其中2~5歲(≤5歲)患兒對照組和實驗組分別為55人;5~8歲(>5歲)患兒對照組和實驗組分別為45人。對照組給予一般常規(guī)醫(yī)療護理,實驗組除給予一般常規(guī)醫(yī)療護理外,同時全程實施綜合心理干預。
參照1973年Wright和Mcaclay的觀點進行分級,Ⅰ級 :非常合作,患兒在手術過程中能與醫(yī)護人員很好配合、不哭鬧、不閃躲、手術過程安靜,能順利完成手術。Ⅱ級:缺乏合作能力,介于Ⅰ級與Ⅲ級之間,不愿接受手術,特別表現在注射麻藥時因疼痛而產生的抵觸行為,但無疼痛刺激時能順利完成手術;Ⅲ級:完全不合作,患兒在手術過程中持續(xù)哭鬧、掙扎、抵觸,需采用強制固定及其他方法方可完成手術。
2.1 建立良好護患關系:良好的護患關系是進行有效心理干預的基礎[1],患兒入院后,采用一對一無縫式接待。在接待患兒時,采用心理暗示法,使用鼓勵性語言,比如對他說“寶貝兒,你一定是幼兒園最勇敢的小朋友,你是最棒的!” 在心理干預方法中,精神動力心理治療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放松的能力,鼓勵患兒采用積極的思維放松[2]。同時科室配備了兒童喜歡的貼紙,糖果,小玩具等,用于對患兒進行鼓勵、獎勵,取得患兒的充分信任,達到配合檢查治療的目的,對積極配合治療表現勇敢的患兒要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消除其恐懼心理,保持愉快情緒[3]。
2.2 手術醫(yī)療環(huán)境設置:進手術間時,準備可愛的卡通圖案兒童專用拖鞋,拉近與患兒的距離。設立專門的兒童手術間,手術間內采用動漫卡通畫裝飾墻面,艷麗的色彩和可愛的圖畫給予患兒溫馨舒適的手術環(huán)境,同時護士與患兒接觸時態(tài)度要溫柔和藹,交談時應與患兒視線呈水平,聲音平靜且不急促,說話要清晰[4]以便緩解患兒緊張的情緒。
2.3 建立社會支持系統(tǒng):家屬的陪同能明顯降低患兒的恐懼心理,在手術開始時,讓家屬更換手術衣陪同患兒進入手術間,同時家屬對患兒的鼓勵也尤其重要。還可以讓患兒帶自己喜歡的物品、玩具等進手術室。有時候,也可主動和家屬溝通,更多了解小朋友心理的需求,以便更好的完成手術。
2.4 音樂療法:對于存在焦慮及術前處于恐懼狀態(tài)的兒童患兒,適當使用音樂療法,緩解患兒的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可根據病情的程度將被動性音樂療法和主動性音樂療法[5]交替使用,共同達到治療效果;在選擇治療音樂時,要根據患兒的心理特點,選取適合該群體的兒童音樂,節(jié)奏輕快,能讓人產生愉悅的感情。比如在播放背景音樂時,可選擇時下流行、耳熟能詳的兒歌,或者是一些動畫片主題曲;也可在手術過程中主動哼兒歌給患兒聽,輕松愉快的音樂可以使人產生美的感受及良好的心態(tài)。
2.5 非語言溝通:非語言溝通是無聲的、持續(xù)的過程,起著強化感情的輔助作用。比如微笑的表情,關愛的目光,或者是親切的撫摸都能給患兒以安全感,同時也能用身體語言縮短護患間的空間距離?;純喝朐汉?,應采用撫摸的方式進行非語言交流,可使患兒感到被關心,同時進入手術間時可以抱著他們進去,讓他們有一種安全感。
3 結果(見表1~2)
4 討論
4.1 通過表1、表2可以看出:在不同年齡階段,患兒表現迥異。表1顯示,2~5歲患兒經干預后配合程度Ⅱ級明顯增多,患兒經干預后,大多只在麻醉時感覺到疼痛稍微哭鬧,其他時間仍能很好配合完成手術。因此,年齡較小的患兒經干預后,雖然完全不配合手術人數明顯下降,但更多的是介于非常配合與完全不配合之間。從表2可以看出,年齡5~8歲患兒經干預后非常配合程度Ⅰ級明顯增多,大多患兒在整個手術過程中能很好的與醫(yī)生配合,不哭鬧,不閃躲。由此可見,綜合心理干預在提高手術配合程度方面,5~8歲組患兒差異更顯著,2~5歲組患兒由于自身年齡較小,自控能力差,術中對疼痛的耐受能力相對較弱,術后完全配合比例提高不是很明顯。但綜合分析,經過一系列綜合干預后,實驗組患兒的手術配合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同時更能提高手術成功率,確保手術效果,提高醫(yī)療效率。
4.2 我院接診的急診美容患兒均為意外傷害導致體表皮膚受損,且均為局麻下進行手術。兒童患者的心理特點決定該群體在遭遇意外傷害時對疼痛感耐受度差,存在較大的恐懼感,從而出現術中配合度差。因此,重視患兒的綜合心理干預對提高患兒手術配合度、確保手術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4.3 患兒發(fā)生意外傷害來到醫(yī)院后,意志和情感上顯得十分脆弱,完全依賴父母和護理人員,突發(fā)的劇烈疼痛會使患兒精神緊張,對陌生的醫(yī)療環(huán)境感到恐懼,部分患兒還會出現抵觸情緒,導致不配合檢查與治療,對手術過程產生不良影響。護士要理解患兒的緊張情緒,消除患兒的疼痛、恐懼等不良心理,配合手術及時發(fā)現問題,對其進行針對性勸導和安慰,使其獲得安全感,增加順從性,在患兒手術結束后,護士用親切的語調告知手術效果良好,并向患兒祝賀與贊揚。
4.4綜合心理干預改善急診美容手術患兒配合程度的分析:本研究結果提示:運用綜合心理干預措施對急診美容手術患兒進行護理,可以顯著提升患兒術中配合度,提高醫(yī)療效率,在降低手術術中風險的同時,有利于患兒身心疾患的康復,使患兒早日從意外傷害的陰影中走出,重新健康快樂地生活。
[參考文獻]
[1]沈美萍,周文艷,周笑君,等.40例1型糖尿病兒童心理行為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9):811-813.
[2]姜俊玲,劉曉妮.心理干預對圍手術期宮頸癌患者的影響分析[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2,21(4):416-418.
[3]季靜芬.小兒手術患者心理護理體會[J].中醫(yī)藥導報,2005, 11(8):47.
[4]包艷杰,張 英.門診患兒診療中的心理分析與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2(4):861.
[5]鄭 璇.音樂療法的進展和應用現狀[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3,20(7):42-43.
[收稿日期]2013-04-23 [修回日期]2013-05-25
編輯/賀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