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姓圖爾,名法布里斯,簡稱法布,同事開玩笑給他取了一個綽號“了不起的法布”。這位現(xiàn)年34歲的前高盛交易員,7月中被美國證監(jiān)會圍繞著一樁衍生品交易起訴,涉嫌刻意誤導投資者,8月1日陪審團認定六項罪名成立,這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轟動的金融詐騙民事案件。
圖爾5年前設計了一項按揭抵押債券產品,對沖基金鮑爾森公司參與選擇哪些債券放在這個組合里,同時在市場上做空這些債券,這項產品經ACA債券擔保公司從中擔保,然后由高盛出售給機構投資者。2008年次貸引爆金融危機發(fā)生后,這些毒資產構成的組合幾乎分文不值,ACA因此破產,而且?guī)讉€歐洲的機構投資也蒙受巨大損失,鮑爾森一舉成名,賺了10億美元。
圖爾在一封給女友電郵中形容他炮制的這樁衍生品涉及復雜、高杠桿的結構,是個連他自己都無法了解后果的怪獸,隨時會帶來毀滅性的災難。高盛從中收取1500萬美元的傭金,圖爾那年賺了170萬。
自從他給女友的電郵在臉書曝光后,圖爾成了一個華爾街無視客戶利益,表里兩張皮的符號。高盛承認在市場營銷的資料中含有不全面信息,在2010年與美國證監(jiān)會協(xié)議賠償5.5億美元,但是圖爾自認無愧,沒有妥協(xié)。
金融危機發(fā)生后,監(jiān)管機構一直受到嚴厲批評,在危機之前無所作為,之后又放縱不管,未能將當事人繩之于法。要是沒有金融危機,大眾矚目的麥道夫案子,他的龐氏騙局一時還垮不了,他只能說是一位受害者,而不能對金融危機負責。美國法律,除非是涉及詐騙或內部交易等刑事罪嫌,起訴個人難度很大,損人利己的商業(yè)行為雖然不道德,但不等同犯罪。金融衍生品交易又因為有一套行話,外人難懂,起訴方舉證不易。去年擔保債券涉及花旗銀行和GSC資本的兩樁案件,都以投行承諾付罰款撤回訴訟了結。
證監(jiān)會盯住圖爾不放,但并無勝算。起訴方指出,雖然衍生品很復雜,但是圖爾10億美元的詐騙行為是不折不扣的華爾街貪婪和墮落。
圖爾的辯護律師的策略是向陪審團陳述這樁案子站不住腳,被告當時年僅28歲,不過是個中層雇員,毒資產不是他發(fā)明的,交易雙方都是華爾街業(yè)內高手,圖爾不會、也不可能蒙騙他們。
陪審團的成員聽不進去那些術語連篇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沉悶到在法庭上打瞌睡。在他們眼中,笑容清純的圖爾是天使也是魔鬼,不能因為他在高盛的地位低就可逃避責任,好比是戰(zhàn)犯受審,個人要承擔戰(zhàn)爭責任。誠然懲罰圖爾這樣的小蘿卜頭,而沒有傳訊高管,可能會助長更多的金融犯罪,然而就眼前的案子來看,他們希望圖爾被判有罪,能給在華爾街工作的年輕人一個警示,要留心法律和職業(yè)道德。
圖爾,2008年11月到倫敦工作,由于電郵事件,被吊銷英國從業(yè)執(zhí)照。他從高盛請假,進入芝加哥大學讀博,今年年初正式辭職。這次輸掉民事官司,圖爾不至于被判坐牢,但可能要承擔金錢的賠償及終身不能再涉足金融行業(yè)的處罰。
華爾街投行界認為圖爾是證監(jiān)會找的替罪羊,成了面對輿論指責祭壇上的犧牲品。投行的作用是把賣方和買方湊到一起,鮑爾森想要做空,圖爾找到ACA做多,一拍即合。合成抵押債券的衍生品類似一種賭注,是一種零和游戲,鮑爾森在2007年并沒有名氣,后來賭贏了,名聲大噪,但他也可能賭輸,不能用事后成敗證明他的介入是一種騙局。但話說回來,投資銀行的功能不是開設賭局,這與傳統(tǒng)投行替企業(yè)融資無關。
這幾年連著三位法國籍的交易員成為巨額金融賭注的“流氓員工”。在圖爾之前有法國興業(yè)銀行的科威爾,越權交易創(chuàng)下49億歐元(65億美元)虧損記錄,還有摩根大通的綽號“倫敦鯨”的伊克斯額,給公司帶來的損失可能超過70億美元。圖爾設計組裝毒資產,不小心給高盛帶來難堪和付出5.5億美元罰款。且看各投行怎樣對待這些人:興業(yè)起訴科威爾是最嚴厲的;摩根大通自責內部風險控制不當,已經在前年財報上計提20億虧損;高盛為圖爾負擔律師費,而且在他正式辭職前,一直付給他每年70萬美元的底薪,這等于安撫其他員工,莫為工作上出事而擔心,有公司在后面支持。
圖爾的弱點是他太聰明了,及早看出次貸的危險殺傷性,可是又太愚蠢到在電郵里半開玩笑、半認真地把事實說穿。他數次說到他在的投行設計金融工程“超現(xiàn)實”,他個人的故事是那個離奇環(huán)境中匪夷所思的一個小插曲。
(作者為中山大學傳播設計學院訪問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