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會計專業(yè)的內容和特點,決定了課堂的枯燥性。為了順利、高效地進行教學,老師必須采取恰當的導入方法,一上課就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以便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會計專業(yè)課教學 導入方法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7(a)-0181-01
1 運用導入藝術的必要性
課堂教學中,每一節(jié)課都有一個導入新課的問題。有效的導入,不僅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積起學生探索新知的愿望,并且能激發(fā)老師的教學熱情,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著名教育導師于漪也曾說:“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新課的環(huán)節(jié),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痹谡n堂中有效運用導入藝術實屬重要。
會計專業(yè)課的內容與特點更加突出了導入藝術的重要性。
會計專業(yè)課教學內容無非是講法律、規(guī)則,闡述會計核算方法等理論性內容,這些東西需要學生記憶,內容枯燥無味,很多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學習態(tài)度消極,內驅力在學生身上毫無體現,這種低效課堂,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必須要求專業(yè)課教師采用合適的導入方法,每節(jié)課一開始就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思維的活躍性,讓他們主動、愉快地投入學習,自覺接受專業(yè)知識。
2 課堂導入方法的具體應用
導課的具體形式與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下面筆者略談幾種新課的導入方法。
2,1 直觀形象導入法
我國古代教育家荀子早已指出“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提倡教學要以“聞、見”為基礎,運用實物、圖片、幻燈片、視頻、等各種直觀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充分感知教材,豐富感性認識,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習興趣。例如,在講《原始憑證的填制和審核》一節(jié)課時,我首先向每個學生發(fā)了一張平時買東西時商店開的發(fā)票讓學生觀察,觀察它們的格式、內容。然后,我提出問題:同學們手中的發(fā)票在會計上叫什么?有哪些內容?怎樣填制?有什么作用?在不知不覺中就導出了本節(jié)課的內容。這樣很自然地導入新課。
在講《記賬憑證的填制和審核》內容時,我每人發(fā)收款、付款、轉賬憑證各一張,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認識,然后我提出問題:同學們手中拿的是什么東西?它們有什么區(qū)別?這些東西怎樣填寫,有什么作用?通過實物的接觸,同學們對老師的問題產生了興趣,對學習本專業(yè)充滿信心。
2.2 比較分析導入法
通過提問,復習鞏固以前課堂所學的知識,突出與新內容的區(qū)別與聯系。例如,在講述“應付債券”時,我們可以先提問以前所學的“長期投資—債券投資”的相關內容:(1)票面利率和實際利率的概念和特點及折溢價的特點。(2)債券折溢價的實質。(3)債券折溢價如何攤銷。通過提問,讓學生鞏固了以前所學“長期投資—債券投資”的知識,接著老師分析:這是站在債券投資者的角度來講“債券”,如果站在債券發(fā)行者的立場上來考慮問題,情況又是怎樣呢?這就是“應付債券”所要解決的問題。這樣在引導學生在復習鞏固的基礎上通過對比分析,導出“應付債券”內容,并且與“債券投資”對比教學,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掌握起來也容易得多了這樣導入,也增強了學生對問題的對比分析能力。
對相關的內容通過對比分析導出,能夠強化特征,突出特色,加強記憶,鞏固知識,又為學習新內容創(chuàng)造良好的開端,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2.3 從生活應用出發(fā)導入法
生活是知識的應用和具體的體現,老師應從生活入手仔細觀察,尋找生活與學習相關的實例,把學習內容與我們現實生活有機的結合起來,從應用角度出發(fā)導入新課。在學習《會計報表》時,我首先提問三個問題:(1)在我們周圍的企業(yè)的領導是根據什么來對企業(yè)進行經營決策的?(2)企業(yè)向銀行貸款,銀行為避免借貸風險,是根據什么來對企業(yè)進行信貸決策的?(3)電視臺財經新聞經常向外播報財經數據,像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等等,他們是依據什么來統(tǒng)計這些數據的?同學們有的回答是“企業(yè)的財務狀況”,有的回答是“企業(yè)的利潤”……課堂氣氛異常活躍。當然,同學們的回答都是根據日常生活經驗來作出的判斷,對于他們的回答我給出肯定,最后提出“企業(yè)的會計報表”這個名詞。從生活出發(fā),讓學生知道“企業(yè)的會計報表”在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和實用性,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由于導入方法得當,同學們對這部分內容相當感興趣,自然教學效果也相當好。
2.4 實驗導入法
教師在融合學生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結合新的教學內容,設計演示實驗或讓學生回憶過去實驗,采用啟發(fā)式引導學生進入新的課題。例如在講授《錯賬的更正法》時,我先讓同學們拿出上次實驗課做的會計憑證和登記的賬簿,然后給學生對一下答案。在核對過程中,有的同學發(fā)現自己登記的賬錯了,于是我讓同學們檢查一下錯在什么地方,結果發(fā)現有的錯在了賬簿上,還有的錯在了會計憑證上。于是我強調,在會計上錯賬是不能隨便更改的,它有嚴格的規(guī)定,那么這些規(guī)定是什么呢,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講的錯賬更正法。這種導入法,自然流暢,操作簡單,效果明顯生動。
3 有效導入應注意的問題
3.1 要有針對性
體現在兩方面:一是要與所授教材內容密切聯系在一起,不能游離教材內容,海馬行空;二是結合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知識能力基礎、愛好興趣的差異程度,所講內容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事,學生一聽起來就能如入勝而留連忘返。
3.2 導課要有啟發(fā)性
學生擁有積極的思維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教師一開始上課就要運用啟發(fā)性的導入學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有效地引起學生對新知識新內容的熱烈探求。
3.3 導課要有新穎趣味性
在導入過程中教師語言、方式內容應盡量新穎有趣,這樣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指向,使得學生思路開拓,激發(fā)學生設計與學習的欲望,培養(yǎng)他們對于所學內容的熱愛。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導課的設計十分重要。在教學中,我們既要考慮教學內容,又要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基礎,為之創(chuàng)設自然、和諧的課堂探究環(huán)境,在情感體驗與思維沖突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在體驗過程、發(fā)展技能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賈凌昌.談談教學中如何“導入”[J].江西藍天學院學報,2006,
[2]楊九俊.教學組織策略與技術[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