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育一直都是我國的基礎教育,傳統(tǒng)語文教育沿襲了自古以來的教育側重點,重視語文的工具性或人文性,兩者之間的不平衡都是不利于學生成長的,重工具性則不能夠很好的正視學生的個體性,重人文性則會忽視了科學給學生所帶來的知識和能力的提升。隨著我國教育的改革不斷深化,我國在語文叫上有了新的認識,在教育過程中除了對學生進行知識教育培養(yǎng)之外,還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人文教育是以人為基礎來進行的教育,注重人的人格和思想尊重,提倡發(fā)揮個體優(yōu)勢。
關鍵詞:人文主義教育 語文教育 影響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7(a)-0054-01
素質教育是近些年我國比較推崇的教育模式,人們對于素質教育的了解也越來越多,開始逐漸的希望明白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其實人文主義教育的中心思想就是人的教育,這里的教育不僅僅是指知識和技能的教育,還有對人性格和品格的教育,通過把人當做教育的對象來進行豐富化的教育。是提倡對人的綜合能力進行培養(yǎng)的一種教育理念。
1 人文主義教育的意義
語文課程的學科性質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語文的工具性指的是,將語文教學中的知識運用到其他學科,而語文可以說是其他學科的基礎,讀書認字、對文章意思的理解和表達等等都需要用到語文知識。語文課程的工具性,不僅指語文本身就是實現(xiàn)人的交際這種特殊社會行為的工具,而且在某些特定場合就是一種勞動工具,并且它還是一種達到目的的工具。因此,語文的工具性不僅具有進行生產(chǎn)勞動的器具性,而且還具有達到目的的事物性。
2 人文主義教育的方法
2.1 身教重于言教
作為語文教師,為了能夠將人文素質帶入語文課堂,我們首先應該要做到以身作則。通過對自己的嚴格約束來為學生提供模范對象。教學不僅是只有言教,身教也是教育中的重要內(nèi)容。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會潛移默化的模仿教師的某些習慣或特質,因此,教師除了要掌握專業(yè)知識,還需要注意自身素質的培養(yǎng),將人文精神展示給學生看,通過自身的楷模形象來傳播素質教育。
2.2 營造課堂氛圍
語文教學融入人文情懷需要的是學生的參與和融入。語文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要陣地,在課堂教學中氛圍對學生的影響非常重要,學生的表達能力、學習能力受到氛圍的影響。平時教學中基本上都是由教師為主導,提問也好、講解也罷都是教師做主體,這樣的氛圍讓學生容易變得松散,精神難以集中,學生長時間的處于這種氛圍中就會變成聽眾,而不是思考者。語文教師應該要將主體權交付給學生,由學生來進行提問和思考,這樣的氛圍更適合人文教學的傳播。
2.3 巧用語文教材
語文教材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介質,教師通過對教材的深挖和講解來傳播教學內(nèi)容,起到傳播知識的目的,而為了能夠在教學中體現(xiàn)出人文教育,則需要教師對教材的靈活運用。往往教材的一個內(nèi)容通過教師的巧妙提問就會引出很多的問題,這樣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做法不失為一種拓延教學內(nèi)容的做法,通過對教材的拓展來引出人文教育精神,結合身邊的事實來與學生交流溝通,這種深層次的交流能夠積極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追求每一個人的充分發(fā)展,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3 人文主義教育思想對語文教育思想的影響
3.1 唯工具論盛行
語文學科唯工具論的盛行是由于受到科學主義思潮的影響,即人文主義發(fā)展的第三個時期,人文主義遭遇挑戰(zhàn)??茖W主義思潮過度注重分解和抽象描述,高度贊揚理性,重視技術因素,忽視人的情感。他們無限的擴大科學主義的影響,認為科學主義是萬能的,產(chǎn)生科學主義萬能論,認為科學能夠解決一切社會問題和人生問題,主張把科學主義應用到所有的學科領域中去。
3.2 人文性的回歸
科學主義在主張科學技術萬能的同時,忽視了“人”自身的發(fā)展??茖W技術帶給人類的一些災難使世界各國開始了對科學主義的反思,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提倡人文主義的回歸,但人們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即注重人文性,忽視科學,放棄科學對社會的重要作用。新人文主義即非理性人文主義產(chǎn)生。新人文主義思想反映到語文中就是語文教育界要求其人文性的回歸。
4 人文主義教育思想對語文教育的啟示
4.1 語文教材改革的人文主義方向
教材是語文教學中的主要工具,也是教師用來傳播知識的介質,教材內(nèi)容的改革是和教育改革的方向一致的,因此,現(xiàn)代教育所提倡的融入人文情懷教育可以從教材中得以體現(xiàn),那么教師在對教材的研讀和深挖上就需要多下功夫,能夠從教材中獲得傳播人文精神的途徑,形成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材體系。雖然現(xiàn)有的教材已經(jīng)開始體現(xiàn)人文精神,但是幅度還是有點欠缺,因此,在教材改革上需要作出更多的努力。
4.2 語文課堂教學的人文主義方向
課堂教學占據(jù)了教學時間的絕大部分,因此,是主要的教學陣地,課堂教學中人文教育的體現(xiàn),主要呈現(xiàn)于教師對學生的尊重,以及教學對象的主體性,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教學應該是圍繞學生而進行的,教師的作用只是在于輔助,因此,不能本末倒置將學生放置到客體位置上,教師在教課的時候應該要關注學生的感受,學生是否能聽懂,是否能明白,不是盲目的教學。
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中心點應該是學生,通過對學生的自覺性培養(yǎng)和個性的發(fā)揮來展開教學,以語文知識和技能為載體來傳播人文教學,保證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以學生為主體是說教師要傾聽學生的思想和意見,尊重學生的想法,不阻礙學生個性的發(fā)揮,但是都是在課堂紀律和教學內(nèi)容范圍之內(nèi),并不是說放任學生不管。
4.3 師生關系調(diào)整的人文主義方向
師生關系往往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影響因素,對教學效果會有直接影響,因此,如何把握將會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為了體現(xiàn)人文精神,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需要變得更近,但是過度的人文性體現(xiàn),則會讓學生忽略了語文的工具性,過多的情感宣泄導致對知識和技能的忽略,不是我們所提倡的素質教育,也背離了人文教育的初衷,最終會讓語文教學陷入困境。
語文教育和其他學科不同之處在于,注重內(nèi)在心靈世界的交流,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需要去關注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情感,去建造一個適合學生發(fā)展的心靈環(huán)境。因此師生關系無疑是很好的途徑,所有師生之間的關系應該要變得更加的親近,改變過去師生關系冷漠、教學環(huán)境緊張的局勢。
5 結語
人文主義對教育的影響非常的深遠,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人們對于人文情懷融入教學非常的重視,也就是說對于教育來說,人文性的體現(xiàn)成為了當代比較重要的問題。語文教育作為我國的基礎教育,其自身的特點就注定了和人文主義的緊密聯(lián)系,因此,人文主義教育思想對于語文教學的影響非常深遠,這也是為了讓語文教育更好的發(fā)展。我們需要去深入了解人文教育的真正意義,從而能夠利用好語文教學中的人文主義,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