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層建筑樓層比較多,高度相對較大,施工高度具有連續(xù)性,施工技術比較復雜,組織管理存在一定的難度。在高層建筑的施工過程中,它具備其他多層建筑施工的特點,同時,它也有需要加強控制管理的環(huán)節(jié)。文章將主要分析高層建筑施工的技術,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高層建筑;施工技術;建議
自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速度較快,城市化建設的步伐加快,高層建筑的施工問題變得比較重要。現階段,做好高層建筑的施工工作意義重大。它可以解決住房緊張的問題,與此同時,有助于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但是,現在高層建筑施工中存在問題,因此,必須認識高層建筑的施工要點,保證施工的質量。
1 高層建筑施工的現狀分析
高層建筑施工比較復雜,系統(tǒng)性比較強,工程的環(huán)節(jié)較多,如土方、混凝土和管線等,工程環(huán)節(jié)相互影響,工程中需要實現組織和配合工作?,F階段,新材料不斷出現,對工程施工的要求有所提高。高層建筑施工主要存在的問題如下:
1.1安全管理需要加強
通常情況下,在工程項目的管理過程中,都會對安全責任進行明確的規(guī)定。只有進行安全管理,才能提高施工的質量,保證工程的效益。但是,在實際的過程中,安全管理存在問題,管理制度比較混亂。在管理工作中,相關負責人沒有落實安全管理的工作,操作人員欠缺安全防護的知識,違章操作的現象比較普遍,組織者以及管理者很少對操作人員進行安全知識教育。在工作中,安全人員沒有做好技術交底的工作,沒有提出防護設置的要求,搭建腳手架以及驗收工作缺乏標準。基于以上的因素考慮,給工程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隱患,很容易發(fā)生安全事故。
1.2重視建設,輕視管理
在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只有制定合理的規(guī)章制度,設置可行性的操作規(guī)程,利用規(guī)范標準對工作人員進行管理,才能為工程的建設增加保證。但是,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操作人員并沒有嚴格執(zhí)行規(guī)章制度以及操作規(guī)程,規(guī)范標準流于形式。管理人員沒有承擔責任,操作人員違反規(guī)范標準的現象比較普遍,容易引發(fā)安全事故。
1.3手工作業(yè)有待規(guī)范
目前,施工操作人員主要是農民工,他們在理論方面比較欠缺,在實際作業(yè)的過程中,很多操作人員按照傳統(tǒng)的工作方式進行施工。此外,他們不懂得應用先進的設備,不能使用先進的施工技術,很多工程量都需要返工,原材料造成嚴重的浪費,施工的進度較慢,預算不確定,存在拖延工期的現象。
2高層建筑施工的特點
2.1高空作業(yè)較多
高層建筑施工包括高空作業(yè),它與低層建筑施工存在很大的不同。高層建筑高度較高,涉及到的高空作業(yè)包括:(1)施工人員的運送,(2)運輸施工材料,(3)運輸施工的工具和機具。運輸量比較重,都與高空運輸有一定的關系。針對高空作業(yè)存在的問題,必須做好相應的安全處理措施。
2.2高層建筑工程量較大
高層建筑施工量比較大,將工程進行分解后,施工項目較為復雜,施工單位與施工工種比較多。有些高層建筑對工期的要求比較高,采用發(fā)達國家的施工方法,設計、備料、施工過程同時進行。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程的組織、控制難度。
2.3基礎埋置的深度比較大
對高層建筑來講,最關鍵的是使高層建筑保持穩(wěn)定性,如果工程不具備穩(wěn)定性,工程的施工也無法繼續(xù)進行。要想保持高層建筑的穩(wěn)定性,需要在方向、應力、基礎施工、形態(tài)等方面加大控制力度。如果地下基礎施工的深度較大,質量較好,建筑物的穩(wěn)定性也就比較好,安全性有所保證。設計人員在對高層建筑的基礎進行設計時,需要考慮到自然災害的因素,確保高層建筑的安全性。通常情況下,基礎應當超過建筑物整體高度的1/12,在采用樁基礎進行施工時,必須保證基礎深度和建筑物高度具備一致性。在實際施工的過程中,如果高層樓房出現整體傾倒,主要是樁基礎的施工存在問題,主要情況有:(1)樁基礎沒有加鋼筋籠;(2)樁基礎的粗細和深度與設計不符;(3)所加鋼筋籠粗細不合理。
2.4施工的時間比較長
就我國的實際情況來說,高層建筑的施工時間約為兩年左右,結構施工不能進行分層,所以,縮短結構施工的時間就顯得比較重要。在結構施工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分塊進行施工的方法,把建筑平面分成施工塊,在各個施工塊上,施工單位可以同時進行施工,加快工程的進度。結合高層建筑施工的特點,可以采用三交叉式的施工方式,也就是平行、立體和工種的交叉。根據層次,進行分塊施工;在立體角度進行分層施工,多個工種同時施工,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
3 高層建筑施工技術
3.1基礎施工
高層建筑占用的土地比較少,高層建筑需要具備較強的水平荷載承受力。因此,高層建筑施工必須嚴格要求,開挖土方、支護基坑、澆筑基礎混凝土等工作的要求更高。
3.2轉換層的施工
在進行結構施工時,應當作出相反布置,建筑上層所應用的剪力墻剛度必須夠大,建筑下層需要換成框架柱,剛度較小。如果實現此種結構方式,在建筑結構的樓層中需要安裝轉換層。
3.3進行后澆帶施工
在實際的建設過程中,低層裙樓通常會和高層的主樓連接在一起,高層周圍圍繞很多低層裙樓,高層主樓、低層裙樓同時施工,為上層的建筑施工提供方便。但是,建筑的上部結構需要按照施工設計圖的預留,實行施工后澆帶。從結構的角度考慮,需要設置變形縫,以此隔開高層和低層。設置變形縫,會使工作量增加,與建筑工程要求不一致。從施工方的角度考慮,他們并不想進行變形縫的設置,使平面設計的布局受限。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可以采取建筑施工后澆帶的方式。后澆帶可以解決沉降差的問題,降低收縮應力,后澆帶的配筋能夠對混凝土沉降力起到分擔的作用,避免混凝土內部產生裂縫。
3.4控制施工質量
首先是進行強度控制。在高層建筑中,混凝土不可缺少,需求量比較大,必須保證強度要求。在施工之前,需要對混凝土配置不同的強度和等級,這樣滿足不同的用途。配置以后,需要做級配試驗,并進行配合比的試驗,滿足施工要求。使用泵送混凝土時,可以使工期縮短,改進混凝土的質量,應用比較廣泛,但是,施工過程中存在搶工現象,混凝土的強度通常達不到要求,必須進行嚴格的養(yǎng)護。高層建筑施工的時間比較長,混凝土的澆筑和養(yǎng)護存在很大的差異,混凝土的實驗值不能代表所有,因此,必須把混凝土條件相似的分為同一批次,進行分批次的評定。
其次是進行三線控制。三線主要是:第一,軸線;第二,標高;第三,垂直度。軸線傳遞,必須確保負荷軸線的準確性,把一層樓面當做基準,對于最長的縱向以及橫向,埋設鋼板,規(guī)格為200×200×8mm,標記控制點,在上樓層每層位置留出方洞,大小為200×200mm,把大線錘下垂到下層控制點,掌握墻體的平整度,使剪力墻四角的垂直度偏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在進行標高的定位時,位置在軸線的洞口上。對于多層的標高需要進行復核,采用水平儀,保證四個點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掌握垂直度,有助于提高工程的質量。
結語:
現代社會不斷發(fā)展,新的技術和工藝不斷出現,新的材料不斷產生,高層建筑的施工也會改變。根據工程的具體情況,結合工程的要求,按照相應的標準,應用新的技術和工藝,提高高層建筑施工技術的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東耀.關于高層建筑施工技術的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8)
[2]孫慶喜.淺談大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術[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7)
[3]楊暉.高層建筑施工技術之我見[J].建材與裝飾,2013(4)
[4]呂飛.高層建筑的施工技術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