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教學作為語言教學的一個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情感交流的過程。通過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和教師愛心的流露進行情感教育,從而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品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情感教育;愛心流露;教師態(tài)度;教育延伸
經過十幾年的英語教學,我深深地體會到:英語教學作為語言教學的一個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學中如何正確把握情感教育,把愛傳遞給全體學生,既可以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品行,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一、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情感交流的基礎。良好的教學過程是師生相互溝通、相互交流從而增強師生情感交融,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過程。教學中應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造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使學生對老師產生信任感、親近感、親切感。教師可輕松愉快地通過英語教學上的藝術性、形象性、趣味性揭示英語教材本身的魅力,達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學生剛上初一時,先教學生一些簡單的日常用語,如:見面、道別、致謝、道歉、家庭成員的稱謂、時間、年齡、性別等,鼓勵并引導學生在適當的時候使用。有時學生在用英語和我對話時,偶爾夾雜漢語,我也是會鼓勵他們,耐心地與他們交流,消除他們學習英語時的恐懼和顧慮,拉近師生的距離,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愿意和他們以朋友和他們相處,從而培養(yǎng)他們學英語的興趣。
二、教師愛心的流露體現情感教育
教育應該充滿愛,“愛”是進行情感教育的基礎。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學生存在很大的差異,成績參差不齊,那么我們應該做的就是平等的對待每位學生,讓他們都能感受到老師的愛,尤其是學習較落后的學生。因為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對學習興趣濃厚,而學習落后的學生則表現為對學習缺乏興趣,不愿動腦,害怕困難,會產生厭學情緒,以致做出違紀的事。這就要求教師不要吝嗇自己的愛心。通過情感交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制定可行的學習目標
教師對層次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讓學習好的學生
“吃得飽”,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習差的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經過他們的努力也能完成學習任務,使他們也能體會到戰(zhàn)勝困難獲取成功的喜悅。
2.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
教師要經常組織他們閱讀課外優(yōu)秀讀物,培養(yǎng)讀書的興趣,組織他們參加有益的興趣活動,使后進生在活動中能發(fā)揮自己的特長,體驗自身的價值。這時,教師再不失時機地加以引導,可以調動他們學習的內在動力。
3.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經常和他們談心,關心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的思想變化,成為他們真正的朋友。
三、教師的態(tài)度體現情感教育
老師的示范作用。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著學生,試想一位整天死氣沉沉、板著一副面孔的教師,學生怎么可能接近你,更不要說讓他們和你一起走入課堂內容,積極思考和解答問題;一位整天心不在焉的老師,把本職工作當作苦差事來應付,學生更不可能與你身心交融,不可能讓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投入學習中去。因此,要求我們每當走進教室,心中要升起一種責任感和神圣感,發(fā)自內心地自覺遵循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一絲不茍地教讀每一個音節(jié),講解每一個知識點,耐心細致地解答每一個疑難問題;始終以熱情飽滿、充滿自信、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去疏減學生的心理壓力。當學生處于集體之中,親身感受到一種輕松、愉快、親切的氣氛在師生之間洋溢的時候,他就會保持積極的情感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思維清晰、反應敏捷,獲取知識當然也就能夠更為迅速有效。同時,因為他把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學習看作一件愉快的事情,所以,即使學習上遇到了困難,他也愿意動腦筋,想辦法去解決。在這種教學氛圍中,教學成績定位逐年上升。
四、情感教育的延伸
情感教育應貫穿教育的全過程,不僅在課堂教學上,還應該延伸到課后。課后除了要關心學生的學習,還要關心他們的心理,定期找學生談心交流,讓他們感覺你不僅是他們的老師,更是他們的朋友。時間久了,你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我班有一名學生沈×,他特別聰明,數理化尤為突出,但是英語卻是他的弱項。我了解他英語不好的原因是:第一,上課有時不能集中注意力,我講的語言點記的不全面;第二,課后討厭背書,認為是“死記硬背”,也不愿意寫單詞。后來,我多次和他進行交流,了解他的真實想法以后,并且和家長進行聯系,我給他布置課外的任務,要求他每節(jié)課后把課堂上講的內容給我講一遍,允許他背書,改為每課默寫,每天掌握十個單詞并進行默寫。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開始對英語學習產生了興趣,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在不斷提高,他自己覺得背書可以幫助他形成良好“語感”,于是,他自覺找到我要求背書,上課積極回答問題,書寫工整,屢屢受到好評?,F在他已經是其他學生學習的榜樣了。由此可見,課堂教學之外擴展情感教育,是教學的拓展,也是對教學的充實和幫助。
(作者單位 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qū)塔山中學)
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