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來,隨著高中不斷擴招,農村普通二類高中生源更差。因此,如何才能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如何很快地提高學生成績,已成為每一位教師不得不思考的問題。鑒于此,根據近幾年來在教學中的一些體驗和實踐,希望能對高中數學教師和學生有一些借鑒作用。
關鍵詞:問卷調查;數學課堂;教學措施
在整個中學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初中到高中是一次飛躍。因此,研究高中數學課堂的有效性對于增強高中學生數學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筆者設計了一份問卷,其目的是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查對象是本縣二類高中高一、高二級學生,隨機調查500人,共收回495份。
一、對調查結果的統(tǒng)計、分析
1.學生自身原因
32.1%的學生無有效的學習方法;20.1%的學生是思想負擔太重;58.8%的學生是基礎太差;54.6%的學生學習習慣不好;11.2%的學生不喜歡數學;7.2%的學生不喜歡數學老師;51.8%的學生懶惰且不好學。
此項調查表明,學生基礎薄弱是農村普通高中的一個共同問題。面對這一現象,教師就得想辦法在備課中多下工夫,不光備教材教學內容,還要備學生,備課時要預測課堂上會出現的各種狀況、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生在課堂上的接受情況等,要使教學內容讓學生學起來有一種成就感,更重要的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關于新課引入和教學方式
在新課引入方面,60.3%的學生喜歡用身邊的故事或生活中的實例引入新課。17.8%的學生認為用什么方式都無所謂,只要能提高成績就行。71.3%的學生不喜歡開門見山的直接講述。78.8%的學生喜歡教師引導,而喜歡自己去發(fā)現、尋找、探求。62.3%的學生不喜歡教師一言堂式的教學。
此項調查表明,通過復習舊知識引入新課或者不作任何鋪墊直接進入新課,都會讓學生覺得乏味,帶動不起學生課堂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應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具體情形,選擇適合學生的有效的教學方式。
3.關于教學過程中的提問
對于課堂提問,73.3%的學生喜歡難度適中的問題,75.8%的學生希望被教師提問。60.6%的學生喜歡在課堂上和老師或同學進行交流、討論。
此項調查表明,課堂提問是解決數學問題的一種基本手段,因此,課堂提問將成為整個數學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有效課堂教學的措施
有效課堂教學需要以學生付出努力愿意跟隨和效法教師為前提,看教學行為是否有效果,首先要看教師的行為是否引起了老師期望的學生的跟進反應。怎樣達成有效課堂教學?筆者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建立良好的課堂紀律
沒有好的紀律,無論教師水平有多高都達不到好的效果;沒有好的紀律秩序,學生就不能把自己的精力有效地用在課堂聽課上。
2.數學教學活動要有實效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在新課程下,提出問題是數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意味著數學教師應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親”的教學環(huán)境,提出的問題要能引起學生共鳴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要指導學生掌握自己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3.要在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思維
都說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教學如何通過高質量的思維活動實現有效教學,如何通過思維活動有效指導使學生變得更聰明,在
教學中可通過兩種方式來實現:一是練習,二是提問或者讓學生交流表達。
總之,教學有法而無定法,在教學中教師要力求做到每一節(jié)課都讓學生收到良好的效果,總結更多好的教學經驗,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相信我們的教學效果會更好。
參考文獻:
陳大偉.有效教學的理念與實踐[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07.
(作者單位 貴州省鳳岡縣第二中學)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