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xiàn)結合教學實踐經(jīng)驗,從“課堂導入”以及“學習興趣”兩個方面著手,對新課標背景下語文教師如何更好地展開課堂教學提出一些理解與認識,旨在拋磚引玉,以供借鑒。
關鍵詞:課堂導入;學習興趣;教學形式
課程改革是我國教育教學領域一次劃時代的重大變革,教師作為這場變革的實施者與變革者,其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以及具體實施的教學手段等都被賦予了更高水平的要求與標準。但是,由于應試教育思想由來已久,眾多教師的教學思維仍然局限在沿襲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層面上,并不能很好地借鑒與吸收新課改的先進教育理念,這就嚴重制約了其在課堂上的教學質(zhì)量,同時也不利于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更好發(fā)展。
筆者執(zhí)教小學語文教育多年,對新課標背景下如何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形成了自己的理解與認識。現(xiàn)將這些感悟分享給廣大教師,希望能在教學方面給予大家更多的幫助。
一、活潑導入新課,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經(jīng)常有老師跟我訴苦:“學生活潑、愛動,常常上課半天了還在底下搞小動作,即使我強制他們每個人都端正坐姿、認真聽講,但是效果仍然不太理想”……其實,我個人認為,教師的強制性做法并不可取。小學低年齡段學生的天性就是愛玩、愛鬧、活潑、愛動,作為教師,我們并不能通過強制性手段迫使他們完成對知識的學習,而是應該遵循《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所提倡的那樣“結合小學生的實際心理特點,靈活變動課堂導入形式,力求最大限度地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知識講解的環(huán)節(jié)當中?!?/p>
1.利用故事導入新課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低年齡段的學生往往對故事有著極大的興趣,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這一特點,實現(xiàn)語文新課的巧妙導入?!蔽覍⑿抡n標的這一精神很好地融入自身的語文教學實踐當中。例如,在學習《歌唱二小放牛郎》這篇課文時,上課伊始,我就為學生講解了“海娃巧送雞毛信”的故事:抗日戰(zhàn)爭時期,海娃是某地的兒童團團長,有一天,爸爸讓海娃幫忙把一封雞毛信送給鄰村的八路軍戰(zhàn)士??墒牵M拊谒托诺耐局袇s碰巧遇上了一支日本軍隊,為了保護那封雞毛信,海娃與日本鬼子斗智斗勇,最后雖然成功完成了送信任務,但是海娃卻被鬼子射中,受了重傷……隨著我的細致描述,學生們早已充分融入我所營造的故事情境當中。接著,我又向?qū)W生解釋道:“海娃是眾多兒童團員中的優(yōu)秀代表之一,在我國抗日時期,還有很多少年敢于同敵人周旋、敢于為了完成任務不顧自身安危的英勇感人事跡。今天咱們就一起來學習另一個少年小英雄——王二小放牛郎勇敢斗敵的故事。大家做好準備了嗎?”“準備好了?!表憫业淖匀皇菍W生高昂而積極的回答。
通過“海娃巧送雞毛信”的故事,不但在語文課一開始就牢牢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促使他們將自身的思維以及精神全部都由課間活動或者小動作上轉(zhuǎn)移到課堂活動上來,更是為他們更好地理解王二小的機智、勇敢以及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提高當節(jié)語文課的教學效率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2.利用學生討論實現(xiàn)新課的順利導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于利用“學生討論”這一方式實現(xiàn)新課的導入給予高度肯定:“教師如果能在語文課堂一開始就為學生營造一個熱烈、激昂的討論氛圍,這將大大有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以及學習興趣的調(diào)動,為教師接下來順利實現(xiàn)新課的導入提供了充足的保障?!蔽覀€人對這一點有著深刻的體會。如,學習《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篇課文時,我就向?qū)W生提出以下幾個問題:“由于家庭環(huán)境或者教育因素等的影響,每個人關于讀書的目標都不太一樣。你們知道自己為什么要讀書嗎?有什么理由嗎?希望大家都能仔細思考,并能以小組為單位同各小組成員一起交流自己的認識與觀點。”以下即為學生討論的片段節(jié)選:
學生甲:為了以后的生活,媽媽告訴我只有好好讀書以后才能找個好工作,才能有一個幸福的未來。
學生乙:只有好好讀書,才能獲得更多的知識,這樣的話我才能像愛因斯坦那樣成為一名偉大的科學家。
學生丙:只有認真讀書、好好學習,才能不斷進步,讓爸爸媽媽以我為榮。
學生?。褐芸偫碚f“為了中華崛起而讀書”,我也要像周總理那樣認真讀書。
……
學生紛紛抒發(fā)自己心中關于讀書目標的定義。整個課堂氣氛變得活潑而熱烈,這樣一來不但有效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實現(xiàn)了新課的巧妙導入,而且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為中華崛起而讀書”背后深層含義的理解與認識,有利于教師接下來一系列教學活動順利開展。
二、靈活組織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列夫托爾斯泰有“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的論斷。愛因斯坦也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描述。我國教育大家孔子更是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著名論斷……先哲們關于興趣的說法都證明了興趣對于學生更好地展開知識學習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意義。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當中要靈活組織課堂教學形式,力求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以及熱情,為改善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打下堅實的基礎。
1.借助多媒體展開語文教學活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由于自身具備的特點,多媒體總是能將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知識點以生動、形象、直觀的方式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這對于刺激學生的多重心理感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有著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
《田忌賽馬》這篇課文對田忌賽馬時的種種策略進行了細致的描述,可是受到年齡因素的限制,大部分學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田忌拿劣馬競賽好馬的舉動,這無疑加大了他們對文章主題思想的理解難度。鑒于這種情況,我就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整個演示了一遍田忌賽馬的過程,這樣一來,學生就仿佛置身于觀看賽馬比賽的真實情景之中,既有利于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又促使他們對于這篇文章有了更好更深入的理解。
2.通過情景表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很大一部分都具有可表演性,如果教師能對這些資源進行合理的發(fā)揮與利用,那么對于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無疑具有非常大的幫助。如:學習《拔苗助長》《掩耳盜鈴》以及《濫竽充數(shù)》這樣的文章時,在講解完基本的教學知識點之后,我都會帶領學生將原文改編成一個小劇本,然后鼓勵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舞臺表演,學生在實際表演的過程中往往情緒高漲,如此一來,一方面,充分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熱情以及興趣;另一方面,也促使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了對于這些文章真正主旨的理解,真正實現(xiàn)了“一舉兩得”的良好教學效果。
誠然,語文新課改的實施與普及,對于已經(jīng)習慣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廣大小學語文教師來說是一個嚴峻的挑戰(zhàn),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就能“知難而退”,反而應該不斷對自身的教育教學理念進行深刻的反思與檢討,并以此為基礎積極吸收新課標的眾多先進教育觀點以及經(jīng)驗,將其靈活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實踐當中。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效地推動語文新課改的進程,進而為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提供充足的保障。
參考文獻:
[1]羅敏.學習新課標建構語文新課堂[J].新課程學習,2011(2).
[2]冉進.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科學咨詢,2009(9).
[3]鄭書潤.新課標指導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J].福建論壇,2010(11).
(作者單位 福建省石獅市實驗小學)
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