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網(wǎng)絡時代,無聊與文化兩個原本毫不相干的概念走到了一起,組合成為一個新詞匯,并成為了網(wǎng)絡文化形態(tài)的代表。本文從無聊與文化的基本概念入手,探析所謂無聊文化與大眾文化、精英文化的關系,揭示出無聊文化所蘊含的對主流文化的消極反抗。
關鍵詞:網(wǎng)絡;無聊;文化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3)11-0068-02
從以芙蓉姐姐為代表的網(wǎng)絡紅人,到以胡戈《一個饅頭引發(fā)的血案》為起點的網(wǎng)絡惡搞,再到被譽為網(wǎng)絡第一神貼的“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有人說,網(wǎng)絡群體性無聊終于走向了頂點。
現(xiàn)如今,很多人每每提及網(wǎng)絡文化,都把它與無聊文化相等同。那么,究竟什么是無聊文化?網(wǎng)絡文化又為何無聊?
一、所謂無聊文化
什么是無聊文化?目前還沒有一個公認的說法,我們可以從無聊與文化這兩個概念出發(fā)去理解。
(一)何謂無聊?
現(xiàn)代漢語詞典有兩個解釋,一是指由于清閑而煩悶,二是指(言談、行動等)沒有意義而使人討厭。無聊對應的英文單詞是Boredom。除無聊之外,Boredom還有厭倦、乏味、煩惱的意思。
在我國,有學者指出:無聊是意義虧空、價值缺失導致的心理體驗。無聊就是覺得一切都沒意思,不知道活著的意義也不知道不活著的意義,不知道做一件事和不做一件事有什么差別,不知道為什么行動也不知道為什么不行動[1]。
心理學家認為,無聊是現(xiàn)代社會和后現(xiàn)代社會的時代特征。不同的心理學者從不同的角度探討了無聊的定義及其理解解釋。盡管對無聊的定義多種多樣,但大多數(shù)研究者都一致認為,無聊是一種不愉快的情緒體驗[2]。
盡管沒有一個確切的概念,但總的來說,無聊,是不積極的、不受人歡迎的,不愉快的,或者可以從詞性上來界定,是一個貶義詞,包含負面的意味。
(二)什么是文化?
文化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文化,著眼于人類與一般動物、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本質(zhì)區(qū)別,包括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中的物質(zhì)創(chuàng)造活動和精神創(chuàng)造活動的總和。狹義的文化排除人類社會歷史實踐中關于物質(zhì)創(chuàng)造活動及其結果的部分,專注于精神創(chuàng)造活動及其結果。
1871年,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在《原始文化》一書中第一次給文化下了一個明確的定義,他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來說,是包括全部的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作為社會成員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習慣的復合體。[3]”
英國文化批評家雷蒙威廉斯在1958年出版的《文化與社會》中,將文化看作一個整體的全部生活方式,而在之后的另一部著作《關鍵詞:文化與社會的詞匯》中,又作了進一步的闡釋,他認為,文化可以既用來表示一種特殊的生活方式(關于一個民族、一個時期)一個群體或全體人類),又可以用來描述關于知性的作品與活動,尤其是藝術方面的(包括音樂、文學、繪畫與雕刻、戲劇與電影)。
著名文學理論家與批評家愛德華薩義德的《文化與帝國主義》被譽為文化批評的開山之作。在這本書中,薩義德承襲阿諾德的傳統(tǒng),將文化定義為一個民族所知所思的最好的東西?!扒也徽f文化的定義有上百種之多,就是每個人心里對文化的體認也各有不同,”我國學者王曉明教授曾經(jīng)表示,“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文化就是把社會、人心聚攏在一起的粘合劑,文化提供的是一種社會認同的可能。[4]”
無論是哪種對文化的定義,基本都是認定文化是積極的、創(chuàng)造性的、甚至是最好的東西,完全是一個正面的概念。
(三)所謂無聊文化
一個是包含負面的意味,一個是完全正面的概念,無聊與文化組合在一起,成為了無聊文化。二者的含義如若能夠正負抵消,那么無聊文化就應該是一個中性的詞匯了。但事實上并非如此。在大多數(shù)人看來,無聊文化仍舊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負面概念。
與無聊一詞由來已久不同的是,無聊文化卻是近來才產(chǎn)生的概念。無聊文化產(chǎn)生于網(wǎng)絡,可以說,如果沒有網(wǎng)絡的繁榮發(fā)展,無聊與文化這兩個概念有可能不會走到一起。
二、網(wǎng)絡文化為何無聊
若要找出網(wǎng)絡無聊文化產(chǎn)生的原因所在,還要從具體的網(wǎng)絡文化事件入手進行分析。
(一)從“賈君鵬”事件說起
有人說,無聊文化起源于“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這個僅僅包含十二個字的帖子。實際的情況卻是,網(wǎng)絡中的無聊文化早已有之,無論是以芙蓉姐姐為代表的網(wǎng)絡紅人,還是以胡戈《一個饅頭引發(fā)的血案》為起點的網(wǎng)絡惡搞,都可以歸入此類。只不過,“賈君鵬”這個“后起之秀”一方面綜合了前輩的眾多特色,另一方面發(fā)揚光大并且影響巨大,因而成為了無聊文化的典型代表。
一個僅有題目的空貼受到了網(wǎng)民的瘋狂跟帖,惡搞圖片、歌曲、視頻隨之蜂擁而現(xiàn),傳統(tǒng)媒體紛紛跟進,專家、學者亦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進行闡釋。此次事件可謂把網(wǎng)絡無聊文化推向了頂峰。
“賈君鵬”事件的參與者中,主要包括兩大群體,一是無家可歸的魔獸玩家,一是不明真相的天才網(wǎng)友。網(wǎng)絡游戲《魔獸世界》因代理權轉(zhuǎn)移引發(fā)訴訟,導致新聞出版總署暫停審批,游戲停服數(shù)月余,五百萬玩家處于焦慮狀態(tài),“賈君鵬”一貼成為玩家排解焦慮的最好渠道。而那些不關心也不知道魔獸世界的玩家則是從自己的情緒出發(fā),對這個貼子做象征性的附和。
玩家也好,網(wǎng)友也罷,作為事件的主要參與者,他們并不會認為自己的行為無聊,更何況對他們來說,他們的行為確實是有意義的。對玩家來說,他們呼喚“賈君鵬”實則是在呼喚《魔獸世界》盡快開服;對網(wǎng)友來說,就如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他們所呼喚的“賈君鵬”是誰只有他們自己心里才清楚。
判定“賈君鵬”事件無聊的,從表面上看,是傳統(tǒng)媒體與專家、學者,實質(zhì)上,則是他們背后所代表的大眾文化與精英文化,二者在此擁有一致的立場,共同構成主流文化。
(二)主流文化:大眾文化與精英文化的合流
大眾文化與精英文化的劃分是相比較而言的。前者被認為是低俗、膚淺、缺乏精粹內(nèi)涵的,而后者被認為是高雅、深刻、富有精神內(nèi)涵的。
阿諾德在《文化與無政府主義》中所說的“文化”是“世界上所思所言的最好的東西”僅僅指的是精英文化,而他所認為的“無政府主義”才是大眾文化或者說工人階級文化的同義詞。阿諾德認為工人階級是貧困、愚昧和無奈的,他們的文化——大眾文化也就不是很好的了。弗雷利維斯在1930年的一本《大眾文明與少數(shù)人文化》中提到同阿諾德相似的觀點?!吧硖幑I(yè)革命的推進浪潮中,利維斯對‘大眾文明’和它的‘大眾文化’全面登陸、傳統(tǒng)價值潰不成軍、少數(shù)文化精英發(fā)現(xiàn)自己處在一個‘敵對環(huán)境’之中的書面深感憂慮。[5]”大眾文化此時被定義為精英文化的反面,不但是落后的,而且是消極的。
美國大眾文化批判理論家麥克唐納1944年撰寫的《大眾文化理論》,把西方文化劃分為兩種,一是傳統(tǒng)文化,也就是高雅文化,主要見于教科書;一是大眾文化,包括廣播、電影、電視等。
1957年,法國著名文學理論家和批評家羅蘭巴特所著《神話學》使用利維斯原本獻給高雅文化的文化批評的方法對大眾文化進行了細致文本的分析。威廉斯在《關鍵詞:文化與社會的詞匯》中寫到大眾文化時,更是直接稱大眾的含義是民有、民享、為民喜聞樂見。大眾文化逐漸被“撥亂反正”,開始擁有了正面的含義。
長期以來,精英文化站在統(tǒng)治階級的立場之上,以“反思、批判現(xiàn)實,探索理想、合理的社會狀態(tài),引導人們走向更加人性化、合理化、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6]”為主導。
近些年來,以傳統(tǒng)媒體為平臺進行傳播的大眾文化發(fā)展迅速。傳統(tǒng)媒體單向傳播的特點使其很容易成為創(chuàng)立權威,引導輿論的重要途徑。由此,大眾文化開始參與統(tǒng)治階級對人的控制和整合。
正如馬爾庫塞在《單向度的人》所說的那樣,大眾文化成為一種缺少超越意識和批判性的單面文化,從而被現(xiàn)實的統(tǒng)治秩序所操縱,制造出了越來越多被虛假需求異化了的單面的人。由此,大眾文化與精英文化走向合流,共同構成了主流文化。
(三)無聊:網(wǎng)絡文化對主流文化的反抗
網(wǎng)絡文化的誕生建基于網(wǎng)絡。實時互動的特點使得網(wǎng)絡文化區(qū)別于大眾文化與精英文化的單向,使其具有了一定的反抗意義。
“大眾文化的積極樂觀者”美國著名的傳播與文化研究學者約翰費斯克在論述大眾文化時提出“為我所用”的觀點。網(wǎng)絡文化也同樣可以從對主流文化“為我所用”出發(fā)進行反抗。
然而,作為一種全新的文化形態(tài),面對由大眾文化與精英文化合流而成的實力強大的主流文化,勢單力微的網(wǎng)絡文化若想做積極的反抗并不容易,消極的反抗因而成為了最好的選擇,而無聊正是這一消極反抗的直接表現(xiàn)形式。
從表面上看,無聊似乎不具備任何反抗的意味,但實際上,類似于犬儒主義的“玩假”,把對現(xiàn)有秩序的不滿轉(zhuǎn)化為一種不拒絕的理解,不反抗的清醒和不認同的接受。網(wǎng)絡文化正是在用無聊去抹殺主流文化的有聊。
三、無聊還是“無聊”
既然大眾文化與精英文化判定網(wǎng)絡文化無聊,那么網(wǎng)絡文化的對立面,也就是大眾文化與精英文化自身則應該是有聊的。如果把“聊”理解為某種意義,那么無聊,也就是沒有意義。
對大眾文化與精英文化來說,網(wǎng)絡文化是無聊的,也就是沒有意義的。但就網(wǎng)絡文化自身而言,消極的反抗的意義實際還是存在的,并非真的無聊。
或許,我們應該給無聊加一個引號。
參考文獻:
[1]陶東風.無聊、傻樂、山寨——理解當下精神文化的關鍵詞[J].當代文壇,2009(4).
[2]鄭美娟.“無聊”的研究綜述[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08(11).
[3](英)愛德華泰勒著.連樹聲譯.原始文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
[4]王曉明.重建我們時代的文化認同[N].解放日報,2006-11-21.
[5]史琦.無意義的對壘:“大眾文化”與“精英文化”[J].湖北社會科學,2006(3).
[6]熊斌,劉海濤.轉(zhuǎn)型中的困惑: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之辯[J].聲屏世界,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