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難點,也是重點。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高低很大程度上體現在詩文閱讀能力上。面對詩歌教學,我們是否也陷入了這樣的困境:詩歌閱讀到底要注意什么?
《隋唐演義》中,混世魔王程咬金只有三板斧,可是因為這三招簡捷快速,許多名將敗在他的手下。詩歌閱讀雖難,但也有規(guī)律可循,有法可用。詩歌閱讀我們不妨用好這“三板斧”:
第一板斧:看文題,明詩意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揭示文章的中心,對理解詞義及做題有指導作用。接觸到一首詩歌,我們大多數同學忽略了文題帶給我們的信息。其實有些時候,我們多問個為什么,或許詩歌的中心思想也就水落石出了。比如張繼的《楓橋夜泊》,由一個“泊”字就可以看出作者身在旅途,并由此推斷出詩歌中蘊含了作者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再如杜牧的《江南春絕句》有題目可以看出作者寫的是江南的春天景色,可以推斷出作者在詩中寄托了對江南春景的贊美之情。
第二板斧:抓字詞,探情趣
這里的“字詞”可以理解為兩個方面:
一方面指的是詩詞中的常見意象,也就是寄托了作者感情的景物、事物。
詩歌創(chuàng)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練。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常常是言在此意在彼,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托物言志。這里的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跋蟆迸c“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又是詩人審美創(chuàng)造的結晶和情感意念的載體。詩人的聰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創(chuàng)造一個或一群新奇的“意象”,來含蓄地抒發(fā)自己的情感。讀者只有在領悟意象寓意的過程中,才能把握詩歌的內容,領會詩歌的主旨,進入詩歌的意境,感知詩人的情感。所以,詩歌的閱讀,必須以解讀詩歌的意象為突破口,以熟知詩歌意象為突破點。
初中階段學生應該掌握的常見意象大致有三種:
1.表思鄉(xiāng)、思念的意象:明月、烏鴉(寒鴉)、夕陽(斜陽)、露、霜、鴻雁、登樓、書信、笛。如: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枯藤老樹昏鴉……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表離別(送別)的意象:長亭、古道、折柳、芳草、蓬草、浮云。如: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3.表愁緒的意向:流水、酒、芳草、梧桐、猿猴。如: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另一方面,除了詩詞中常見的意象。還有一些典型的字詞或多或少的透漏給讀者許多相關的內容,只要我們在閱讀詩歌的時候多問幾個為什么。其內涵也是不難發(fā)現的。常見的有:
1.“夜”。
詩人為什么不休息、要夜里寫詩呢?生活經歷告訴我們詩人或許有心事在心頭。要么仕途不順、被貶他鄉(xiāng);要么離開家園、思念親人;要么經歷坎坷、顧影自憐等等不一而足。杜甫《月夜》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蘇軾的《承天寺夜游》則表達了被貶后的寂寥。
2.“孤”、“獨”。
詩文中出現了“孤”字或“獨”字,我們閱讀的時候絕不可等閑視之。這往往是作者心境的體現?!叭f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一個“獨”字告訴我們杜甫萬年的孤獨處境?!氨婙B高飛盡,孤云獨去閑”寫出了李白備受排擠孤立。“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一個“獨”字寫出了柳宗元的官場失意。另外,在“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中,“獨”字都可以看做是打開詩歌之門的鑰匙。
第三板斧:聯(lián)背景,悟感情。
很多詩歌都是作者現實經歷的藝術再現。許多詩作、文章都與作者的生活經歷、背景密切相關,故從了解作家的背景、經歷為切入口進一步理解作品,是詩歌閱讀的途徑之一。
如果不了解杜甫輾轉成都,在朋友的幫助下在浣花溪邊上修建了兩間草堂,而這段時間的生活又是杜甫自安史之亂后難得安定的生活,就不可能體會《絕句》中“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中的喜悅心情;如果不了解李白被排擠出長安的背景,不知道李白雖狂放不羈,但仍有牢固的報效朝廷,有所作為的儒家思想,就不能很好地體味《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不滿與怨憤。而正是由于知道了蘇軾因“烏臺詩案”的牽連,被貶黃州的經歷,我們才能更好地感悟《念奴嬌 赤壁懷古》中的“人生如夢”的感慨,及《赤壁賦》中隨遇而安、樂觀曠達的情懷;也正是由于我們明確了毛澤東因軍閥的追捕,避到湖南長沙,才能夠從《沁園春 長沙》那壯美動人、不是春景卻勝似春景的湘江秋景圖中感受到毛澤東豪放樂觀的革命情懷……
閱讀詩歌就像交朋友一樣——距離太遠,看不清真實面目;距離太近,又容易產生“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錯覺。因此,詩歌閱讀沒必要逐字逐句的翻譯。保持一定的距離,使用好詩歌閱讀的“三板斧”。無論遇到“哪路英雄”,使出“哪般招式”,都一樣會敗在我們的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