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某市政工程為例,分析了大體積混凝土產(chǎn)生裂縫的主要原因,介紹了大體積混凝土承臺的施工方案,具體闡述了施工準備、熱工計算、混凝土澆筑、溫度檢測等工序的具體施行步驟和措施,從而解決了大體積混凝土常有的溫度裂縫問題。
【關鍵詞】大體積混凝土 溫度裂縫 施工方案 熱工計算
1 工程概況
某路橋梁總長128.6m。橋孔布置為4×30m。上部構造采用預制C50裝配式預應力砼小箱梁,結構簡支,橋面連續(xù)。下部構造采用1.6m三柱式墩,柱頂設蓋梁,柱底設1.8m鉆孔灌注樁基礎。橋臺為重力式U型橋臺,低樁承臺,基礎均為1.5m鉆孔灌注樁基礎。承臺的澆筑屬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尺寸為18.5m×8.5m×2.5m,個數(shù)為4個,分別在1#北側,1#南側,5#北側,5#南側,混凝土澆筑量都為1573m3,混凝土設計等級為C30?,F(xiàn)以1#北側承臺作為案例。
2 施工方案
1)采用商品混凝土公司的商品混凝土,一次整體連續(xù)澆筑的方法。
2)澆筑的方向和澆筑的順序。因為混凝土公司距離施工現(xiàn)場較遠,單位時間內(nèi)供應的混凝土較少,且結構物厚度不太大而面積較大。故混凝土澆筑采用分層分段,分5層澆筑,每層厚度為500mm,根據(jù)現(xiàn)場的特點,混凝土輸送泵放置在承臺西側平地上,確定混凝土沿短邊方向澆筑,根據(jù)商品砼廠家的地理位置、行車路線和供料能力以及考慮到混凝土的振搗等其他因素,將混凝土緩凝時間定為6小時。
3 施工準備
試驗室提供的C30大體積混凝土的試驗配合比見表1
3.1 原材料的選用
水泥采用塔牌水泥P.0 42.5R普通硅酸鹽水泥;砂子選用細度模數(shù)在2.6~2.8之間,含泥量低于0.5%的東江中砂;石子選用連續(xù)級配、含泥量低于0.6%的5mm~31.5mm的碎石;粉煤灰選用Ⅱ級磨細粉煤灰;外加劑采用N型緩凝高效減水劑。
3.2 配合比的確定
通過試驗室反復試驗,試配混凝土達到設計的強度,將試驗配合比確定為正式配合比。
3.3 現(xiàn)場機械設備的準備
根據(jù)現(xiàn)場條件,使用臂長為47m的汽車泵一臺,放置在西側圍蔽外水泥平地上,同時備用一臺混凝土柴油輸送泵,一方不時之需。
3.4 做好技術準備工作
加強原材料的檢驗、抽檢工作。對廠家堆料現(xiàn)場派專人檢查砂石的粗細粒徑和含泥量以及外加劑的質(zhì)量和摻量。隨時檢查電腦計量臺賬記錄?,F(xiàn)場做好混凝土塌落度的抽查工作,嚴格控制混凝土的質(zhì)量。
3.5 勞動力的組織安排和施工機具就位
混凝土施工人員分成兩組,每班8人,每組工作6h,每班交接班工作提前30min完成,做到人不到崗不準換班,明確交接班注意的事項,以免交接班過程中帶來質(zhì)量隱患。
4 混凝土的養(yǎng)護材料和測溫工作的準備
混凝土澆筑選擇在晚上進行,施工季節(jié)為冬天,室外平均氣溫為19℃。混凝土養(yǎng)護用的塑料薄膜和麻袋片準備到現(xiàn)場,而且要充足。測溫人員安排到位,并進過項目部組織學習培訓后才能上崗。
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控制計算
4.1 混凝土的拌合溫度Tc
廠家提供的混凝土原材料重量、溫度、比熱及熱量表見表2
混凝土拌合溫度為:
Tc=∑Ti×W×C/∑(W×C)=18℃
混凝土澆筑溫度:
采用泵送混凝土到澆筑地點10min,澆筑10min。
Tj= Tc+(Tq+Tc)×(A1+A2+A3)
其中A1,A2,A3均為溫度損失系數(shù)(溫度損失系數(shù)查表計算可得)。Tq為環(huán)境氣溫。
裝卸料一次:A1=0.032×1=0.032
泵送運輸10min:A2=0.0037×10=0.037
澆筑10min: A2=0.003×10=0.03
A1+A2+A3=0.032+0.037+0.03=0.099
按室外平均氣溫Tq=19℃計算:
Tj= Tc+(Tq+Tc)×(A1+A2+A3)=18+(19-18)×0.099=18.1℃
因此,要求混凝土的入模溫度不大于20℃。
4.2 混凝土內(nèi)部的實際最高溫度ax
Tmax= Tj+Tτ
其中,Tτ為混凝土3d的絕熱溫升,Tτ=W/10+F/50=315/10+90/50=33.3℃。W為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kg/m3,F(xiàn)為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粉煤灰摻量,kg/m3。
Tmax= Tj+Tτ=18.1+33.3=51.4℃。
4.3 混凝土表面溫度Tb(τ)
混凝土采用表面先覆蓋兩層麻袋,再覆蓋一層塑料薄膜進行保溫。
4.4 混凝土內(nèi)部最高溫度與表面溫度差以及混凝土表面溫度與外界氣溫差
混凝土內(nèi)部最高溫度與表面溫度差:
Tmax- Tb(τ)=51.4-41.5=9.9℃。
混凝土表面溫度與外界溫度差:Tb(τ)- Tq=41.5-19=22.5℃。
混凝土內(nèi)部最高溫度與表面溫度差為9.9℃,未超過規(guī)范規(guī)定的25℃溫差,符合規(guī)范要求。混凝土表面溫度與外界溫度差為22.5℃,未超過規(guī)范規(guī)定的25℃溫差,符合規(guī)范要求。
5 混凝土的澆筑
5.1 作業(yè)條件
施工道路,現(xiàn)場水電照明已布置到位。汽車泵已就位,各種施工機具均已準備好,各種預埋管件施工完畢以及工序驗收全部完成,聯(lián)絡指揮就緒。
5.2 混凝土澆筑
1)混凝土澆筑前,由項目負責人對項目部管理人員和施工班組進行技術交底,明確混凝土澆筑方法和振搗質(zhì)量??箟涸噳K每 100m3 混凝土做一組標養(yǎng)試塊,同條件試塊按每 500m3做一組。做好混凝土配合比和坍落度檢查工作。
2)混凝土澆筑時,分5層澆筑,每層厚度500mm,澆筑從底層開始,在澆筑一定距離后,在第一層初凝前澆筑第二層,確?;A混凝土質(zhì)量。振搗棒在坡頂和坡腳振搗,振動棒的插點間距為1.5倍振動棒的作用半徑(600mm以內(nèi)),防止漏振,要求插棒時要快插慢拔,直上直下,插點均勻,在振搗上一層混凝土時,插入下層深度50~100mm。振搗方法采用垂直振搗和斜向振搗,斜向振搗時振動棒與混凝土表面成40°~45°,振搗時與模板保持50~100mm距離,且盡量避免碰撞鋼筋。振動時間為10~15s以混凝土泛漿不再出氣泡為止?;炷帘砻婷谒皶r引導集中排除。混凝土表面澆筑完后,在混凝土初凝前撒細石子,均勻撒布在表面用木抹子拍平,初凝后終凝前再用木抹子抹壓一遍,使表面更加密實,避免收縮裂縫產(chǎn)生??箟涸噳K每100 m3
5.3 混凝土養(yǎng)護
混凝土的養(yǎng)護期限不少于14d,前1-3d白天為2h/次,晚上不少于2次;4-7d白天每天不少于4次,晚上至少1次;7-14d白天每天不少于2次。在混凝土終凝后覆蓋塑料薄膜并澆水養(yǎng)護,當混凝土實測內(nèi)部和表面溫差與內(nèi)外溫差超過25℃時覆蓋麻袋片。養(yǎng)護期間,混凝土表面必須保持溫熱潮濕狀態(tài)。
6 混凝土的測溫和溫控
1)測溫時間自混凝土澆筑開始至撤保溫層為止,應不少于15d。
2)測溫時間間隔次數(shù):混凝土澆筑后1-3d為2h/次;4-7d為4h/次;7-14d為8h/次。
3)每個測溫點位有三根間距各為300mm呈三角形布置,分別埋于距底部200mm,距中間500mm~1000mm及距表面100mm處的測溫管構成,測溫點間距不大于6mm,測溫管使用A15的焊管,鋼管底部封死,上端開口,上口高出混凝土表面100mm。
4)測溫使用普通玻璃溫度計,測溫管內(nèi)放入水,水面要低于管口15mm左右,管口用木塞封口,只允許在紡織溫度計時或取出時打開,溫度計應系繩垂直吊放到管底,停留不少于3min后取出迅速查看溫度計,做好記錄。
5)測溫數(shù)據(jù)的整理及分析:實際測溫結果與理論計算結果基本一致,實測最高溫度平均為52℃±2℃,只有個別點達到55℃。從測溫記錄看,最高溫度出現(xiàn)在澆筑后30~40h之間,而后溫度逐漸開始降低,直到和混凝土表面溫度相接近。
7 施工結果
拆模后,未發(fā)現(xiàn)溫度裂縫,混凝土的強度通過28d強度檢驗達到設計要求。
8 結語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要求較高,容易產(chǎn)生溫度裂縫。因此必須在①原材料選擇、②原材料用量控制、③混凝土澆筑過程監(jiān)控、④混凝土養(yǎng)護,每個環(huán)節(jié)把好關。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技術措施,保證混凝土的施工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周水興,何兆益,鄒毅松等編著,《路橋施工計算手冊》,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天津市市政工程局主編,《道路橋梁工程施工手冊》,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