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地下工程滲漏水病害原因進行分析,對地下防水工程施工中應遵循的原則和外墻施工縫、后澆帶以及變形縫的構造處理及施工注意事項進行分析探討,供地下工程防水施工借鑒參考。
【關鍵詞】地下工程;防水施工;細部構造
前言
為了保證建筑工程地下室部分的正常使用功能,必須做好防水、防裂和防滲工程的施工工作,否則,地下室部分甚至整個建筑物不僅無法正常使用和發(fā)揮它的應有作用,還會極大的增加后期的維修、維護費用。
一、地下工程滲漏水病害問題分析研究
1、設計因素。由于對地下水的運動規(guī)律認識不足,工程防水標高確定不合理,再加上忽視了上層滯水危害,該設防的未予設防,從而造成工程滲漏。選用的防水方案沒有考慮到當時的使用條件,如果與本工程的結構特點不相適應,也將造成工程滲漏水。如地下通廊的設計中一般只取通廊的橫斷面計算,縱向均為構造配筋。因此長達幾十米的通廊剛度較小,雖然設置了變形縫,但混凝土仍出現(xiàn)環(huán)向裂縫而漏水。結構細部防水設計不詳細。如變形縫、后澆帶等細部構造不當,以及選材不妥,使之成為地下工程滲漏水的主要隱患。周圍環(huán)境變化造成滲漏??辈鞎r地下水位較低,因而沒有考慮防水措施,工程建成后,由于某些原因導致地下水位升高,從而造成滲漏。對地下水的浮力作用認識不足,施工中沒有采取足夠的抗浮措施,造成地下工程整個浮起斷裂或部分浮起斷裂而造成滲漏。
2、施工因素。地基產(chǎn)生不均勻沉降,造成結構斷裂。防水卷材粘接不牢,拐角、留槎接槎處理不好或防水層碰傷等而造成滲漏。變形縫或穿墻管等部位的施工,未認真將橡膠止水帶、塑料止水帶部位進行定位;澆注兩側混凝土時,任意碰撞,形成止水帶偏斜、搭接不良而造成滲漏?;靥钔临|(zhì)量的好壞對地下工程的防水性能有很大的影響。當回填土不密實時,由于大氣降水和周圍地表水的補給,回填土層就會形成含水量大的上層滯水層。這層滯水對工程產(chǎn)生靜水壓力,如遇防水薄弱環(huán)節(jié),則易造成工程滲漏。
二、地下防水工程施工中應遵循的原則問題分析研究
1、自防為主的原則。砼結構自防水,是以工程結構本身的密實度實現(xiàn)防水功能的一種防水做法。這類工程,工序簡單,工期較短,造價較低,且能改善工人勞動條件。高層建筑地下防水,基本采用三道設防,即砼結構防水(自防)+外包柔性防水層+灰土輔助防水層。而結構自防水是抗?jié)B漏的關鍵。工程自防水結構通常采用 C30 防水砼,在外加劑方面一般選用 PNC 砼早強膨脹劑。PNC 屬于硫鋁酸鈣砼膨脹劑,除具有膨脹功能外,對砼還有顯著的早強、增強、低溫硬化、抗?jié)B、防凍害、抗硫酸鹽等性能。砼配合比的設計與普通砼相同,水泥用量應不小于 300Kg/m3,要優(yōu)先選用不低于425#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鹽水泥。加料程序與普通砼相同。PNC 的摻量要制作專用工具,專人負責,誤差要小于 0.5%,攪拌時間,用強制式攪拌機時比普通水泥砼延長 30 秒鐘以上;用自落式攪拌機時,要延長1分鐘以上,攪拌時間的長短,以攪拌均勻為準。砼的運輸、震搗與普通砼施工一樣。但是對于自防水砼更要注意震搗密實,不能漏震。澆注完后的砼,應加以養(yǎng)護,及時用草簾覆蓋。
2、多道設防、剛柔相濟的原則。目前較為普遍的做法就是,在工程圍護結構的迎水面上粘貼防水卷材或涂刷涂料防水層,然后做保護層,再做好回填土和地面防水,達到多道設防,剛柔相濟的原則。施工中我們主要把握以下兩個關鍵點:(1)嚴把材料關,俗話說“材料是基礎”,對材料要保證:材料的品種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材料的質(zhì)量抽檢必須合格而且有出廠合格證和準用證。(2)精心施工,施工包括管理和操作兩個方面。施工管理主面應做好交底,跟蹤檢查要旁站監(jiān)督及時抽查,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和返工。操作方面軍要按交底的要求和施工順序進行,注意找平層要清刷干凈,基層處理劑應涂刷均勻,使用的防水卷材道數(shù)、厚度應符合標準,鋪貼卷材應平整、順直,搭接尺寸不應小于100mm相鄰兩幅應錯開1/3幅寬,不得有扭曲和褶皺。收口和細部處理應符合要求,完工后檢查合格應及時做保護層和回填土。
三、地下工程細部構造處理及注意事項分析研究
1、地下工程外墻施工縫的構造處理。在地下工程施工中,頂板、底板不宜留施工縫,墻體水平施工縫不應留在底板與側墻的交接處,應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 200mm 的墻體上。在施工縫處必須加強防水措施,常采用凹縫、凸縫、階梯縫、止水鋼板帶等來延長其滲水路線。在施工中應注意以下幾點:(1)在施工縫上澆灌混凝土之前,應將施工縫內(nèi)的雜物清理干凈,表面的浮漿要去掉并鑿毛,用水沖洗干凈。(2)對拉螺栓上的防水圈的焊接質(zhì)量要嚴格檢查,焊渣要全部除掉,不符合要求的拒絕使用。(3)要注意模板的拆除時間,如果模板拆得過早,在拆除時很容易引起對拉螺栓的松動,這樣易造成工程滲漏水。(4)模板拆除后,要在對拉螺栓周圍的混凝土上鑿出一個直徑為50mm、深 20mm 的小坑,然后在根部割掉對拉螺栓,最后用水泥砂漿把小坑修補平整。
2、地下工程后澆帶的構造處理。高層建筑地下室的平面尺寸一般比較大,目前在設計中一般都不設置沉降縫和伸縮縫,而是采用設置后澆帶的方法來解決混凝土的早期干縮和結構不同部位的沉降差問題。后澆帶的混凝土屬于二期混凝土,與一期混凝土的交接處是地下室防水的薄弱部位,非常容易引起滲漏。留置后澆帶的目的是防止大體積混凝土的收縮、溫度裂縫的產(chǎn)生,但目前在施工中對后澆帶的認識有誤區(qū),從而帶來了很多施工上的不當處理。
3、地下工程變形縫的構造處理。合理確定變形縫的間距。地下工程防水混凝土施工和使用時,對控制裂縫開展有嚴格的要求。合理地選擇變形縫的間距,可使結構在施工過程和使用時避免或減少產(chǎn)生超出允許寬度的裂縫。變形縫的施工必須滿足以下要求:(1)在受水壓的地下工程中,當溫度經(jīng)常處于 500C 以下并不受強氧化作用時,結構的變形縫宜采用橡膠或塑料止水帶;當有油類侵蝕時,應選用相應的耐油橡膠或塑料止水帶。止水帶應采用整條的,如需接長時,其接縫應焊接或膠結。(2)在受高溫和水壓的地下工程中,結構變形縫宜采用 1~2mm 厚的紫銅板或不銹鋼板制成的金屬止水帶。金屬止水帶應是整條的,如需接長時,接縫應用焊接,焊縫應嚴密平整,并經(jīng)檢驗合格后方可安裝。(3)采用埋入式橡膠或塑料止水帶的變形縫施工時,止水帶的位置應準確,圓環(huán)中心應在變形縫的中心線上。止水帶應固定,澆注混凝土前必須清洗干凈,不得留有泥土雜物,以免影響與混凝土的粘結。
四、結語
建筑防水施工質(zhì)量對建筑工程的實際使用意義重大,直接關系到整體建筑的質(zhì)量。當前,隨著低碳經(jīng)濟和節(jié)能工程的興起,凸顯防水工程的重要性。防水工程是一門綜合性、實用性很強的工程技術,要求高、難度大,是建筑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時建筑防水工程施工是保證建筑和構建物不受水的浸蝕,內(nèi)部空間不受危害的建筑工程施工。綜上所述,必須加強地下工程的施工質(zhì)量,改善工程施工中滲漏情況,綜合的提高地下工程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