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23-0093-02
前不久,我們參加了“同課異構(gòu)”教學形式觀摩展示活動。兩天的觀摩,8堂課的展示,對我而言,就是一場緩解干渴的甘霖。武鳳霞、管建剛、虞大明等老師的教學語言風格令我陶醉,如春風化雨般自然,似春雨潤物般細膩。課前的期待,課中的享受,課后的思考,我有一種傾吐的熱烈,現(xiàn)靜心凝思:讓師生很享受的幽默風趣來自哪里?
一、樂讀、善讀、博讀
1.樂讀。教師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之前,首先得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文學涵養(yǎng)。從幾位老師的言談舉止中,我發(fā)現(xiàn)一個共同點:愛讀書。做一名教師,尤其是一名語文教師,更應(yīng)該終生閱讀,如饑似渴地閱讀。閱讀讓我們與更多的名家交談,豐富我們的生活,開闊我們的視野,為我們打開一扇扇認識世界的窗。
2.善讀。做為一線教師,教育教學任務(wù)繁重,要讀書,得善讀,得講方法。魯迅先生教會我們:把零散的時間拼成整塊用。時間是最公平的,為什么名師專家有過人之處?我想,他們大概是會利用時間、善于擠時間,舍得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來讀書、提升。在閱讀中開放心態(tài),尋找樂趣。
3.博讀。只讀一種書、枯燥了。做一名語文老師,讀生活的無字書,讀不同類別的書:教育理論書、史書、美學類、哲學類,甚至烹飪等等。只有濃厚的積累,才能豐盈內(nèi)涵。走進課堂,才能得心應(yīng)手,運用自如,才能啟學生心智達舒展,點學生茅塞頓開于困惑,撥學生心弦達敞亮,激學生思維生創(chuàng)意。
二、勤思、善思、廣思
1.勤思。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生讀書離不開悟,教師讀書更離不開悟、品。悟語言的博大精深,悟語言的妙趣橫生。讀書須伴隨思考:品味什么?怎樣品味?聽課后,如果你會思考,那你會發(fā)現(xiàn):品文章精彩句段、字詞上的匠心獨運;品寫法上的獨特之處,句式上有意變化;品修辭上的特別之處;品標點上的一反常態(tài)。勤能補拙是良策,只有樂讀、善讀、博讀、積累了豐厚的文化底蘊,才能讀中有思,聽中有品,品出滋味,品出獨具匠心。
2.善思。武鳳霞老師是一個很善于思考的人,從她的課堂、教學語言及講座都可以看出。她的善思體現(xiàn)在:(1)有思想。她的思想除了讀人、讀書外,就來自思考。聽老師課,思考課堂的動人之處,為什么精妙?思考自己的不足,怎樣打造?如:聽畢雪燕老師的課,思:雪燕老師語言干凈簡練、書寫雋秀。應(yīng)學習她的語言表達。(2)有智慧。解讀文本時,純凈地讀,不看任何參考書和資料。仔細地讀,在字、詞、句、標點處進行思考,有自己個性化的感悟,并做批注。在思考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由于善于思考,她解讀文本時,就能聽懂文字背后的聲音。
3.廣思。8堂課聽下來,讓我感到讀書要廣泛,思考更要廣泛,思考的角度不同,收獲也會不一樣。8位教師心中都有學生;都注重了學生的自讀自悟;都注重了語言的積累與運用;都注重了教給學生學語文的方法。教者若站得不高,就不會有這樣的廣思。廣思得以心靈舒展,視界敞亮,創(chuàng)意翩然而至。
三、愛生、生本、課程意識
1.愛生。8位老師有一個共同點:都親切地稱呼學生“孩子?!倍嗝锤挥袗垡獾姆Q呼,仿佛母親用手在觸摸自己的孩子,一股輕輕的、潤潤的愛意馬上在學生心田流淌,讓我感受到潤物細無聲的美好境界。課中,武鳳霞老師對學生一聲“真聰明”,一聲“沒關(guān)系”,一聲“知道你聰明,要考驗?zāi)?。”管建剛老師語言的現(xiàn)代感、娛樂感、含蓄感、新鮮感,都體現(xiàn)了老師的睿智和發(fā)自內(nèi)心對學生的熱愛。愛往往會創(chuàng)造情趣,情趣也每每在愛的從容中一展風采。
2.生本。在師生關(guān)系上,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學生是學習發(fā)展的主體,教師的教要服務(wù)于學生的學。一滴水落在地上并不起眼,落在荷葉上,就是一顆晶瑩的露珠。理想的教學就是甘做荷葉托舉露珠的過程。畢雪燕老師設(shè)計《理想的風箏》一文中導(dǎo)學:找、勾畫、交流研讀劉老師的“笑”,到練筆運用語言時說的“提筆即是練字時。”都注意到以學生為主體的課程理念。武鳳霞教學《我和祖父的園子》一文,為園子取名,讓學生交流時,為了讓學生有個性化語言,一句:“我要把你考驗到底”,讓學生學會擴散思維,讓問題引向深入,層層遞進,不急不躁品味,循循善誘,一步步讓學生感悟、觸摸、學習、運用語言,并關(guān)注到每一位學生,這真真切切體現(xiàn)了“生本”的理想境界。
3.課程意識。葉老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要借文本之力,使學生得語文之力。不能僅僅盯著文本內(nèi)容,滿足于對文本意思的獲取,應(yīng)當由跟著內(nèi)容走到跳出內(nèi)容教。教什么?由教課文內(nèi)容到教課程內(nèi)容。要保持清醒的課程意識,擔起語文的獨當之任。以課文為例子和載體,理解文本內(nèi)容,學習語文知識,培養(yǎng)語文能力,習得語文方法。觀摩活動中,虞大明、武鳳霞老師做得那是一個妙。聽他們的課,真正是享受,是在詩意中享受,是在游戲中享受,是在風趣中享受。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我深切體會到:要找到本真的,自我的風趣、幽默,就讀書吧!思考吧!塑造吧!因為讀書是在沐浴春風春雨,思考才能讓心靈舒展,視界敞亮。引領(lǐng)學生在一次次自讀自悟中,茅塞頓開;觸摸學習語文中,豁然開朗;運用語言中悠然心會。只有這樣才能塑造自己的風趣、幽默的教學風格。
(責任編輯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