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面向未來的體育教育,體育教學過程需要注重師生情感的勾通,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一種雙邊活動,教師在教學中調(diào)動學生自主的學習,幫助學生在身體和心智上獲得和諧發(fā)展。運用激勵性評價語言,經(jīng)過師生間的交流,形成互動,有利于情感的溝通,有利于思維的活躍,有利于學生告別消極,防范心理,使學生更加具有主動性。主動參與體育鍛煉。
關鍵詞 體育教學;師生溝通;教學理念一、師生互動的內(nèi)涵及類型
師生互動“這一課堂教學理念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無論是中國古代孔子與弟子的座談,還是古羅馬教育家昆體良提出的“教是為了不教”,都或多或少的在形式和內(nèi)容上都體現(xiàn)出“師生互動”?,F(xiàn)代著名的教育哲學家馬丁?貝布爾認為,教育過程中師生雙方是主體間的“我—你”關系,而不是把雙方看作是某種物品的“我—它”關系。師生間這種“我—你”的關系,是一種互相對話、包容和共享的互動關系。
(1)互動主體是教師和學生,并且?guī)熒p方在互動中是同等重要、互為主體的。體育課堂實踐中根據(jù)實踐主體的不同,有效的互動方式主要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群體互動三種方式。其中,師生互動在三種互動中起主要的、決定性作用。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主導地位的體現(xiàn)不容忽視,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進行的,只有通過教師科學合理的的組織與引導,學生才有可能較快地學習掌握知識、技能,有研究表明,專家教師與普通教師在課堂教學方法上的一個顯著不同點就是前者更注意與學生的交流,更善于從交流中反饋出新問題,能夠及時準確的解決問題。因此在教學中加強“師生互動”的研究,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使“互動式”課堂教學更有效、更完善。
(2)互動對學生個體發(fā)展的影響?;又阅艹霈F(xiàn)好的教學效果,是因為它消除了師生之間的界限,放開了學生的學習手腳,消除了學生畏懼老師的心理障礙,增強了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古人曾有“親其師,信其道”深刻而精辟地點明了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作用,交融所創(chuàng)造的和諧心理氛圍,在體育教學中,使學生由被動變?yōu)橹鲃?。這就極大程度地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趣味性,使學生“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以此為前提,學生通過思考、想象、交流、理解、修正等過程,不但靈活掌握并消化了知識,鍛煉了思維,提高了自身能力,更加促進了個性發(fā)展。 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揮。所以說,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使用師生互動的教學方法,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尤其對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是非常有利的。
二、體育課堂教學應注意一些方法和措施
(1)在備課過程中,準備充分多安排一些針對本課特點的游戲、韻律操等易接受的誘導輔助練習,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恰當?shù)亟Y合面部表情和幽默的語言,可以使學生緩解學習的緊張,有適度的興奮狀態(tài)(即教學心理氣氛),也促進和保證教學形式的詼諧、趣味性和教學要求的嚴肅性。
(3)在教學練習中多表揚,少批評,對學生運用鼓勵性語言,如“很好”、“不錯”、“有進步”、“成績又好了”、“再來一次”等,都會激發(fā)學生運動的興趣,引起學生對體育的愛好,從而喜愛上體育課。
(4)教學過程時多與學生一起活動,使學生與教師在愉悅歡快的氣氛中提高運動效果和成績。
(5)人總有做錯事的時候,對待學生應該是不分類別,與朋友關心學生的事,多理解、多鼓勵、少批評,強化感情教育。
(6)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每名同學都有各自的優(yōu)點,對于同學的優(yōu)點,教師應及時地給予評價,給予肯定;發(fā)展學生的潛力和特長,使他們這種渴望成功的心理得到滿足,從而激勵學生努力學習。
三、信息溝通技巧
第一,傳送與接收信息的技巧。有效的溝通存在于聆聽后能解讀傳送者所想要傳達的信息。其正確、清楚的傳送信息方法應該是:(1)盡量使用易懂和親善的語言及動作;(2)少用主觀判斷,適當情況下可做些讓步,在許可范圍內(nèi),給學生更多自我選擇的空間;(3)試著接受學生的觀點,做個細心的聽眾,以誠摯的態(tài)度,仔細聆聽學生所提的問題,適時地給予關懷;(4)對學生及教師本身的感覺反應敏銳;(5)使用有效的專注技巧,如目光接觸、表情、手勢等非口語行為;(6)重視自己的感覺,注意傳送者的非口語提示。
第二,對學生評價要前后一致。對待學生的行為是否一致是非常重要的,昨天可以接受學生的這類行為,到了今天,卻因同樣的行為而處罰學生,這樣前后不一致的態(tài)度,會給學生一個錯誤的信息,通常被學生視為惡劣的行徑,將會嚴重破壞師生間和諧的關系。因此,體育教師必須了解學生哪些行為是可以被接受的,哪些行為是想要立即阻止的,然后,進一步觀察學生這些行為的實際表現(xiàn)。
第三,愛與平等。隨著新課標的運行,教師的角色要由傳統(tǒng)意義上知識的傳授者和學生的管理者轉變?yōu)閷W生發(fā)展的促進者、幫助者,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個體發(fā)展的主人。而這所有的一切必須以“愛”為前提。教師要在學生中樹立威信,但這種威信不是靠外在的管制與壓迫,而是源于教師的人格、學識和智慧,從而受到學生的尊敬與向往。
參考文獻:
[1]楊繼平.淺談體育教學中師生的互動[J].運動,2011,(02):71-72.
[2]朱正碧.淺談初中體育教學中師生溝通的技巧[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論壇,2011,(09):144.
[3]顏寰.新課程背景下體育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溝通[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10,02(03):134-134.
[4]王娟.體操教學中學生恐懼心理的形成與消除[J].神州(下旬刊),2012,(01):32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