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觀察作為一種了解和分析課堂教學的方法實質上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一直在做著,它可以是自察,也可以是互察。我們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的操作方式也就是——聽課,它是我們實際教學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教師成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能等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這個環(huán)節(jié)更多的是被教師忽略,甚至一些學校也不重視,其根本原因是:(1)教學工作繁忙,無暇顧及。(2)教師或學校對教學理論的研究認識不足,認為只要靠著時間和下工夫就一定能提高教學質量。(注意這里的質量只是局限于學生的教學成績,唯教學成績和高考升學率為根本目的,當然教學的確是為了提高教學成績,但從人的學習和成長角度來看,教學成績又不是我們教學的主要目的,我們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自學能力,教是為了不教,即教學是為了教給學生如何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我們知道知識是學不完的更是教不完的,因為知識在不斷的更新,所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但是能夠讓學生自主的“以有崖隨無涯”才真正“殆已”,這才是真正的教育,即讓學生自覺的選擇所需知識并能夠自主的學習。)(3)教師之間不愿意相互聽課,因為學校為了提高教學成績,每次考試進行教師之間的排名對比,并給以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在這種管理策略下,教師之間是殘酷的競爭者,不可能成為很好的合作者。(4)認為教學成績的提高關鍵是管理,而不在乎怎么教,事實上證明在當前大部分高中教學中,教學方法對成績的提高遠不如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的快,因為當前高中教育已經(jīng)畸形化,教學目的偏離,只是為了高考升學率,教學方式是看誰用的時間多,白天不夠,晚上也上課,看誰的學生早晨起的早,看誰的學生晚上睡的晚,看誰的學生在教室里的時間長,至于學習的效率并不過多的研究,因為有高考的效果在那管著呢,教學管理看誰厲害,誰下手狠誰要求學生更嚴格,成績就一定能突出出來。所以一個剛剛大學畢業(yè)的老師和一個有著豐富教學經(jīng)驗的老師進行比較,年輕的老師因為未成家,無家庭的拖累,所以可以天天泡在教室里,靠著極大的熱情和沖天的干勁,學生成績會很好,相反多年的老教師因為多年的勞累身體已經(jīng)不行了,教學精力趕不上趟了,家庭上有老下有小的拖累,投入的額外教學時間要少一點,成績一定不行。所以教育的不正?;瑢е陆逃虒W理論在這種非正常的教育下慘淡無力。事實上我認為“管理”就是有管也應有理的,更好的管理是為了無論教者和學者都是為了更省力更高效,否則就沒有“科學管理”的名詞了。
課堂觀察(或者干脆說出聽課)是一種很好的提高教學質量的辦法。一般的聽課只是聽教學內容,講的是什么,而對于教學方法和策略,即為什么這樣講,不同的教學方式又會導致什么結果等并沒有細致化的研究。事實上聽課,包括聽什么科目、聽誰的課、聽教學中的哪些方面、聽課方式、聽課后的分析、聽課后的交流、聽課后對本節(jié)課的效果研究、聽課后的建議、聽課后的改進工作等,聽課有一個復雜的流程,我們平時的聽課只是局限于聽,為什么聽和聽后的任務大都沒有做,所以聽課只是完成一項任務,而沒有提升到科研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所以聽課只是形式甚至其形式都不完整。
學習了《課堂觀察的定義與意義》后,明確了以后聽課的方式和方法及目的。并且了解了一些聽課后的分析方法等。
我也懷疑所學的這些理論在殘酷的教學實際面前是否又是慘淡無力。其實任何一種理論都有它的道理,任何一種理論不能拯救現(xiàn)實,它可以影響現(xiàn)實,可能經(jīng)過努力可以滲透到實際工作中去。正如道家不能真正解脫人,儒家不能徹底改變社會,法家也不能很好的管理,現(xiàn)實工作是一個綜合體。數(shù)學是個實在的學科,它可以改變我們的思維,也同時透視了各個學說,例如我們可以用數(shù)學的綜合法研究儒學由因索果的方式,可以用數(shù)學中的分析法理解道學的由果索因的道理,也可以用數(shù)學的方法制定嚴密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