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師大羅增儒教授曾說:“現(xiàn)在的課堂上不是缺少資源而是缺乏發(fā)現(xiàn)資源的眼光??!”教材呈現(xiàn)的數(shù)學知識是靜態(tài)的,教師在動態(tài)化處理教材過程中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操作方式,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然而“不同”之處有時僅僅表現(xiàn)在一些“小細節(jié)”上,就給課堂教學造成了一種與眾不同的感覺,就給課堂教學凸現(xiàn)了一個與眾不同的亮點。因此,作為一位有經驗的數(shù)學老師,要具備捕捉課堂稍縱即逝的機會,運用熟練的引導方法和教學策略來駕馭活躍的課堂,教學才會那樣充滿飽滿,那樣激情鐵宕,那樣雋永秀麗。
一、適時鼓勵——課堂因相激而生趣
教師不應當以自己既定的教學程序以及思維模式、思想結論去“規(guī)范”學生的思想和心靈。而應當鼓勵學生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因為創(chuàng)造的智慧火花往往蘊藏在各種古怪貌似幼稚的問題之中。若教師在課堂上抓住良好契機,讓學生有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讓他們盡情地表現(xiàn)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從而激起他們對學習數(shù)學的熱情。
細節(jié)1:學生×××,平時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若注意力集中,則反應很快。一次,復習一次函數(shù)的圖像,其中有一道選擇題:
根據(jù)函數(shù)的圖像,不論m取任何實數(shù),直線y=x+2m與y=-x+5的交點不可能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當時,我啟發(fā)學生畫圖像,采用分類方法在同一直角坐標系中:①當m=0 ②當m<0時 ③當m>0時,學生有點不想聽,甚至不耐煩了,我抓住這一時機說:“老師這個方法是否太復雜了,是否有更簡潔的方法?”話音剛落,×××同學豁地站了起來,說:“我有簡單方法。因為已知直線y=-x+4的圖像是過一、二、四象限,所以此交點肯定不會跑到第三象限?!蔽衣N起大拇指表揚他,至此,他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非常高漲,在后面課堂教學中都有較出色的表現(xiàn)。因此數(shù)學老師傳授知識不能是粗線條,要從細處著手,及時給學生以鼓勵,讓學生對你的教學充滿興趣,整堂課才會氣氛活躍,處處洋溢著新課程的氣息。
二、巧用質疑——課堂因相動而生彩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學貴有疑,疑而出新”。學生有了疑問才會去思考,才會有所發(fā)展、有所創(chuàng)造。在數(shù)學教學中我們要巧妙地利用一些學生的“質疑”,大膽發(fā)問,創(chuàng)造質疑情境,這樣,學生就會由過去被動接受知識轉為主動探索。
細節(jié)2:如在學習一元二次方程之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實踐活動:請學生用28cm長的細鐵絲圍成一個正方形,那么能否圍出面積等于30cm2的正方形呢?若將這根28cm長的細鐵絲剪成相同長度的兩段做成兩個正方形,那么這兩個正方形的面積和能否等于30cm2呢?學生:如果這根28cm長的細鐵絲全部用來圍成一個正方形,那么圍成的正方形面積是49cm2。師:如果現(xiàn)在面積等于30cm2,請大家列方程解出這個正方形的邊長(引出方程問題)。學生列方程,解出正方形的邊長是cm。師:如果圍成兩個正方形,那么每個正方形的邊長是xcm,面積是30cm2,你能解出這個x的值嗎?一會兒就有同學回答是:cm。師:能否圍出這兩個正方形呢?為什么?生:不能,因為28cm分成八條邊每條只有3.5cm,小于cm。就在師生基本上認可了他的回答時,教室一片寂靜后,我班的數(shù)學課代表突然站了起來說:“老師,我好像能夠圍出來?!彼陌l(fā)現(xiàn)讓大家都很驚訝,我也奇怪(因為備課時我沒有考慮到)。于是就請他把他的方法講解一下,其實他的方法很簡單:只要讓兩個正方形有一條公共邊,那么每個正方形的邊長就有4cm(大于cm),就能圍出來了。我靈機一動說:“你這個想法真是‘捷徑’——讓兩個正方形合用一條邊,妙計??!”同時讓大家把他的方法計算一遍,最后鼓勵大家尋找另外的圍法……師生沉浸在發(fā)現(xiàn)的愉悅之中,紛紛動筆開始列方程、解方程。
關注課堂細節(jié),從而創(chuàng)造精彩互動的課堂。上述案例中,學生情緒高漲,思維活躍?!袄蠋?,我好像能夠圍出來……”這個教學片段雖然不是課前的預設,但慶幸的是,老師沒有讓精彩悄悄溜走,而是及時捕捉到了這一生成的細節(jié),對于學生的質疑,采取了“熱處理”,而是將問題再度拋給學生,為學生思維的飛躍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
三、穿插動作——課堂因相通而動情
有些學生遇到困難時,沒有勇氣去克服,沒有恒心和毅力去堅持,究其原因,是他們缺乏責任感、競爭意識,缺乏意志力。對待這樣的學生,教師可以穿插一些“動作”。
筆者在講評試卷時有如下教學過程:
細節(jié)3:如圖,正方形OABC的邊長是2,已知點O處是螞蟻的家,在點(1,0),(2,1),(2,2),(0,2)處各有一只螞蟻,它們正以相同的速度沿著正方形的邊向前爬行,每只螞蟻的爬行過程中,如果碰到另外一只螞蟻,則各自掉頭往回爬;如果爬到螞蟻的家就停止爬行,那么當這四只螞蟻全部爬回到家時,最多需要爬行的總路程是( )
A.16 B.18 C.20 D.22
為求出四只螞蟻最多需要爬行的總路程,必須求出每只螞蟻爬行到O點的距離,關鍵抓住每只螞蟻爬行的方向、在何處相遇并掉頭。標出①②③④號螞蟻,采用分類討論計算。最終獲取答案D。講完這道題足足用了10分鐘,學生××站起來說:“我覺得有更簡單的方法,四只螞蟻看成四胞胎,相遇時你變成我,我變成你,每只螞蟻不掉頭直接往最遠的方向爬行至O處便可?!蔽页鄬W生擠了擠眼睛,露出欣慰的笑容,以后的課堂上,那位被同學們嘴中稱之為“笨鳥”的小男孩,在數(shù)學學習中顯出的熱情別提有多高了。經過一番努力,很多和他一樣的學生也都找回了往日的自信,重新燃起了學好數(shù)學的熱情。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jié),而在于根據(jù)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動。”可見,課堂教學中的細節(jié),處理欠妥當,勢必影響正常的教學進程,甚至使精心設計的教學計劃付之東流。教師若能因勢利導、靈活捕捉,致力于教學細節(jié)的精心雕琢,則可以形成課堂教學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