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國農村,有一群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他們正處于人生的關鍵期,然而由于親情、家庭教育的缺失,他們中的好多人存在心理問題亟待解決。隨著信息化的深入,網絡的普及為留守兒童的心理疏導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實踐證明,有了互聯網的參與,留守兒童的心理疏導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關鍵詞】互聯網;留守兒童;心理疏導;探索與實踐
在中國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外出打工,用勤勞獲取家庭收入,為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做出了貢獻,但他們卻留在了農村,這些本應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兒童集中起來便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根據權威調查,中國農村目前“留守兒童”數量超過了5800萬人。這些留守兒童正處于成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觀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fā)展的異常,一些人甚至會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留守兒童的教育將是一個時期內長期存在且無法回避的問題。
一、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現狀
要做好留守兒童的心理輔導工作首先就要明確留守兒童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經過調查研究和實踐總結,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認知偏差
因為留守兒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家里的經濟狀況取得了明顯的改善,又由于這些做父母的對孩子的教育引導缺失,導致留守兒童們的零用錢很多卻往往不能很好的使用。他們大多互相攀比、奢侈浪費、亂花錢、擺闊氣,虛榮心強烈。吃喝玩樂成為了他們生活的主要內容,甚至有一些孩子產生了厭學情緒,認為讀書沒有用,父母也沒讀什么書,照樣掙錢,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功利主義價值觀和享樂主義人生觀。
2.行為偏差
由于父母長期在外,留守兒童的行為表現缺乏及時有效的教育引導,祖父母過分寬容溺愛,無法做到必要管教,甚至有一些留守兒童自己獨立生活,一切自由,使許多留守兒童紀律散漫,常有遲到、曠課、逃學、說謊、打架、欺負同學等行為,有的迷戀網吧、游戲廳和臺球室等從而染上不良習氣,形成行為偏差。這種情況一旦出現,往往糾正起來很難,影響的是孩子的一生,因此應引起家長和社會的高度關注。
3.性格偏差
根據調查,有父母陪伴的兒童出現心理問題的概率遠遠低于留守兒童。由于缺少起碼的與父母交流的機會,那些留守兒童有了心結無處傾訴,更無法得到及時的疏導,這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常引發(fā)種種心理病癥,如敏感脆弱、自私孤僻、任性易怒、社交恐懼等。他們大多自我封閉,逆反心理極強,對抗情緒嚴重。性格偏差又會導致行為偏差,時間長了,他們就成了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
4.學習困難
調查顯示,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不到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七十以上學習成績中等或偏下,約有百分之十學習成績較差,有的主課只有四五十分。在學習目的、學習主動性、學習興趣、學習效能等多方面,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都有差異。留守兒童大多對學習缺乏熱情,進取性、自覺性不強,往往破罐子破摔。有的學習成績明顯下降,學習困難重重。
針對農村留守兒童諸多心理健康問題,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幫助他們,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讓他們樹立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二、利用互聯網進行有效的心理引導
新的時代給我們的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契機。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充分利用身邊的多種資源,使教育工作達到最好的效果,最高的效率。通過探索與實踐,我在利用互聯網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疏導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借助互聯網為留守兒童建立心理健康檔案
隨著信息化的不斷深入,互聯網逐漸普及,首先我們可以利用互聯網為留守兒童建立心理健康檔案,隨時記錄下他們的狀況。學校、社區(qū)、家長、監(jiān)護人都可以通過網絡及時了解孩子的情況,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思想、情緒等多方面的發(fā)展狀況。這樣,一旦這些留守兒童出現問題,便可以聯合家長、學校、社區(qū)等多方力量,通過多方合作,以更好的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困難,及時糾正錯誤,防止他們誤入歧途。
2.借助互聯網為留守兒童建立親子溝通平臺
留守兒童最缺乏的便是親情,特別是父母的關注。他們希望父母能夠陪在身邊,希望得到父母的關心和體貼。然而,這些最樸實、最基本的愿望也無法實現。但是我們可以利用越來越普及的網絡,為他們建立一個溝通的平臺,定期定時讓孩子們與他們的家長進行交流,利用網絡的視頻聊天功能,讓他們能夠觸摸到來自家人的溫暖,以補償內心對親情的渴望。長期堅持一定能夠消除他們的孤獨感、被遺棄感,使他們更好的融入集體,解決人際交往障礙。
3.借助互聯網上各種心理咨詢網站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
留守兒童由于性格大多存在偏差,他們對他人有不信任感,不輕易向別人敞開心扉。因此當他們出現心理障礙時,我們可以利用互聯網上的各種心理咨詢網站,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心理咨詢網站中有許多心理專家進行在線咨詢,由于網絡的遠程特點,可以避免孩子的羞澀,師生之間的尷尬,給那些留守兒童傾訴的機會,使他們能暢所欲言,這樣有利于更好地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促進他們健康的成長。
利用互聯網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疏導的工作是長期的,需要我們不斷探索,研究更高效的方法。相信我們的知識、智慧,我們的堅持、努力一定能夠幫助我們把這項工作完成好。
【參考文獻】
[1]《做最好的心理導師——中學生心理健康咨詢手冊》. 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10月
[2]張海燕.《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對策》
[3]陶婧.《農村信息化工程與留守兒童教育的關系初探》
(作者單位:江蘇省灌云縣侍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