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著名演說家海因·雷曼說過:“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shù)靥岢龈鼮槿私邮?。”如果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能巧妙靈活地運用幽默這一武器,必能使教學過程在有笑中更有效。
一堂好的歷史課必須具備兩大因素:知識交流的多樣性、參與性+情感交流的啟發(fā)性、愉悅性。這兩者相輔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影響。良好的歷史知識與和諧的情感共同構成一堂好的歷史課的動人旋律。那么,如何才能在有笑中實現(xiàn)有效教學呢?我認為注意以下幾點:
一、教學目標具體化層次化
在課堂教學目標的定位上要具體化、層次化,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的目標要“跳一跳,夠的到”,才能避免學習陷入盲目性和隨意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如在學人民版必修一P50辛亥革命時,可結合P53史學爭鳴讓學生分組討論:辛亥革命是成功還是失敗?成功的表現(xiàn)?失敗的表現(xiàn)?最后得出“成功與失敗并存,經(jīng)驗與教訓同在”的結論。對孫中山遺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理解也豁然開朗。教學目標強調陳述的主體是學生,教學目標要說明通過教學活動后學生能做什么或說什么或會什么。上每一節(jié)歷史課,教師首先要精心設計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學習目標的設計首先是依據(jù)《歷史課程標準》的要求,其次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將三個維度的課程標準進行細化、具體化。此環(huán)節(jié)如何做到既有笑又有效呢?可事先布置針對性預習,學生自主完成預習提綱并對知識結構進行二次加工,如學習人民版必修一P75“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及其實踐時,可事先布置預習表格:
此表格的設計就體現(xiàn)了一定的具體化和層次化,上課時請三位學生上臺演示,誰完成得最好,教師可口頭表揚或全班鼓掌致意或讓同桌上臺給他(她)一個擁抱。讓學生明白本節(jié)課獲得什么,獲得多少?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
二、教學手段多樣化現(xiàn)代化
鄧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xiàn)代化”的指示為我們的教育指明了方向,實現(xiàn)教學手段的現(xiàn)代化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條件。在教學中要將教師的講述、講解、演示等與學生的觀察、材料研習、討論、問題探究等結合起來;充分運用教學掛圖、幻燈、投影、錄音、錄像、影片、模型等手段,進行形象、直觀的教學;利用多媒體、網(wǎng)絡組織教學,開發(fā)和制作歷史課件。
一堂課下來,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使學生的注意力一直能集中,使學生在形象生動的講解中潛移默化。如在講授古代中國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經(jīng)濟發(fā)展的時候, 學生往往對“耬車-翻車-筒車-水排”等幾種工具混淆不清。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區(qū)分這幾種工具,教師可以展示它們的模型幻燈片,并演示它們的工作原理。這樣,學生不僅對這幾種工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對歷史學習充滿了興趣。
三、教學形式合作化互動化
新課標中指出,“歷史課程設置,體現(xiàn)多樣性,……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在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huán)境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參與性?!苯虒W中必須實現(xiàn)學生的學習主體角色以幫助學生理解問題,培養(yǎng)思維,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
四、教學過程游戲化比賽化
游戲是一種有趣的學習方式,因為游戲法能將抽象枯燥的歷史知識寓于學生感興趣的游戲中,讓學生在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游戲活動中輕松學習,它是歷史學習中一種十分重要的途徑和方法。針對現(xiàn)在的學生爭強好勝,競爭意識比較強的特點,每次在講評練習時或學完一個專題時,我都精心設計幾道題目,做好多媒體課件分別以名人覆蓋,如鳳姐(3分),房姐(2分),犀利哥(1分),淘寶哥(4分),奧巴馬(3分),周杰倫(2分),姚明(4分),安倍(1分)……學生點擊后題目相應顯示,學生答對或答錯則獎懲相應分數(shù)。把全班學生分成四小組比比看,最后看哪組得分最高則全組學生期末總評時加一分。以前講評練習時學生往往昏昏欲睡,自從講評游戲化后學生都興趣盎然,意猶未盡,成效顯著。角色扮演也是游戲化的一種體現(xiàn),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認為,課堂上有三種學習情境:合作、競爭和個人學習。角色扮演適應了學生的認知和實踐能力,滿足了學生個人的主體需要和興趣,學生在合作競爭中學習,從被動到主動,從消極到積極,既開發(fā)了學習潛能又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能力。如在學習新航路開辟時,我讓五位組長分別扮演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麥哲倫,鄭和,讓組長組織組員收集資料結合課本知識準備,然后在黑板上掛上《新航路開辟圖》,扮演者根據(jù)示意圖依次上臺簡介(姓名?國籍?支持國?規(guī)模?路線?沿途逸聞趣事?結局?……)。其他組如能挑刺或重要補充,期末歷史總評也以加分獎勵。每次上這一課我都覺得效果不錯,既可幫助學生“以圖記史”,也有利于掌握和理解書中的重點。
總之,在教學實踐中,我感到,關鍵要把握以上歷史教學的“四化”,才能制造笑點,成就高效課堂。讓我們牢記陶行知的話:“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p>
【參考文獻】
[1]王步梅《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10年第9期 90-90頁
[2]劉軍《中學歷史教學探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P10
(作者單位:福建省長汀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