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升初”過程中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不容忽視的問題。作為家長,要從關注孩子“小升初”的高原區(qū)表現(xiàn)入手,了解青春期孩子的性格和心理特點,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和保持良好的溝通,注重孩子真正的幸福快樂,走出教育孩子的誤區(qū),做好“小升初”的各種準備,讓孩子擁有美好明天。
【關鍵詞】小升初;高原區(qū);青春期;走出誤區(qū)
“小升初”,是孩子人生的關鍵期。除了學校教育承擔著責任的同時,家長的責任也不容忽視。青春期的孩子尤其需要我們的關愛、理解和指導,從而讓他們自由呼吸,身心健康的走過“高原區(qū)”,讓一切迎刃而解。
一、家長要關注“小升初”過程中孩子的高原區(qū)表現(xiàn)
一份社會學的青少年心理調(diào)查顯示:青春期孩子存在抑郁、焦慮、強迫、恐懼、人際關系敏感、敵對、偏執(zhí)等等人格傾向的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其中出現(xiàn)單項或多項人格異常的高達80%多,中度以上人格異常的超過50%。所以家長要意識到,孩子進入初中,教學節(jié)奏加快,學習科目增多,升學壓力徒增。另外,從人的成長規(guī)律來說,初中階段是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科學靈活的思維方式以及綜合素質(zhì)能力的重要階段,這些非智力因素最終決定他們的人生能否獲得真正的成功。所以,學校和家長需要做到的是“綢繆在未雨之前,方向在努力之先。”
二、家長要充分了解孩子的青春期性格和心理特點
即將升入初中的孩子,生活中許多看似微不足道的東西,或者大人不經(jīng)意間的舉動,不恰當?shù)脑捳Z,多有可能影響和改變他們的人生的態(tài)度,甚至該寫他們命運的走向。這就應了一句話叫: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這是由他們青春期的性格和心理特點決定的:一是孩子有“成人感”,加強了獨立意識,心理發(fā)育早于生理發(fā)育,出現(xiàn)對大人的不服從和抵抗態(tài)度;二是孩子開始喜歡模仿,標新立異,道德判斷和是非觀念是模糊的;三是孩子的感性大于理性,自我意識增強,討厭被控制、灌輸和說教;四是孩子有了朦朧的性意識,對異性產(chǎn)生好感,常常處于情感的敏感和矛盾中,不能正確處理情感問題。
做為家長要知道,孩子進入青春期實質(zhì)上是他們情商和智力發(fā)展的跨越期,處于半成熟狀態(tài)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幫助和關愛。家長要明白一個道理,你愛孩子一定要愛讓孩子知道,即使他身上有許多錯誤,你仍然是愛他的。那么,你就不要放大你的感受,不要否定他本人,調(diào)整好心態(tài)。否則,你再嚴厲,再努力,效果都是南轅北轍的.
三、家長要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保持與孩子的良好溝通
我們提倡用解決和疏導家長與孩子間的溝通之道是:首先家長要時刻為子女敞開傾訴交流的大門,并要學會等待,讓孩子主動開口,鼓勵他們發(fā)表觀點,開展平等對話;二是家長要信任你的孩子,不要試圖去干涉和控制他們,要從他的角度出發(fā),重視他認為重要的事情,尊重他的選擇;三是家長要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不要輕易否定他的想法,樹立他的自信,讓他做最好的自己;四是家長要善于規(guī)避沖突和矛盾,要允許孩子犯錯,讓他們經(jīng)歷挫折,有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樂觀的精神;五是家長可以不是教育子女的專家,但一定要聽取別人的意見,包括家人、朋友、老師和其他的家長等,必要時要向?qū)I(yè)人士尋求幫助。
四、家長要認識到孩子的成績固然重要,但他們的幸??鞓犯匾?/p>
進入初中,學習是擺在我們家長和孩子面前的首要問題。與小學階段的學習相比,初中的學習從課程設置到教師教學,從學習方方式到學習態(tài)度都發(fā)生了許多轉(zhuǎn)變。
一是課程設置和學習要求的轉(zhuǎn)變。初中科目明顯增加,需要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能夠自主學習;二是老師教學方式和探究學習的轉(zhuǎn)變。注重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進行探究式學習、小組研究學習等;三是課時安排和作息制度的轉(zhuǎn)變。初中生的作息往往睡眠時間更晚,復習內(nèi)容更多;四是考試頻率和升學壓力的轉(zhuǎn)變。初中考試的頻率和升學壓力是不言而喻的,同時容易出現(xiàn)早戀、上網(wǎng)、厭學等現(xiàn)象。
家長應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的應對之策:首先是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制定和執(zhí)行學習計劃的習慣、認真思考的習慣等;二是要幫助端正孩子學習態(tài)度,激發(fā)孩子學習興趣,樹立自信心,產(chǎn)生成就感;三是家長要幫助孩子摸索經(jīng)驗,重視學習的過程,讓孩子學會分析總結(jié),查找不足,才能真正掌握知識。
五、家長要走出教育孩子的誤區(qū)學會改變自己
家長在子女教育上,尤其是青春期教育上,一般來說容易踏進誤區(qū)和盲區(qū),就會影響青春期對于孩子教育的干預效果,也影響家庭的生活生命質(zhì)量。
一是家長作為社會中人,會遇到來自工作、婚姻、生活和心理方面的困擾,動輒大動肝火,總是拿自己孩子的劣勢與別人孩子的優(yōu)勢相比較,傷害孩子的自尊,打擊了孩子的積極性;二是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往往以考試分數(shù)衡量孩子將來能否有出息,這種標準是靠不住的,使孩子過早喪失了成長的樂趣;三是一些家長在長期不良情緒包圍中,家庭氣氛壓抑,孩子樂觀向上的情緒被打壓,發(fā)展受到阻礙;四是家長不能理智地面對孩子的不足之處,不會撫慰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失去了心靈的安全感和社會的認同感;五是家長過度地保護孩子,不敢放手,孩子的獨立人格不健全,不能判斷事物,不愿意挑戰(zhàn)困難,象寄居蟹一樣生活在父母的護庇之下。
在子女教育問題上,中西方有個著名的“半杯水”理論。一個杯子裝了半杯水。中國人會失望地說:還差半杯水沒有裝滿。而西方人會驚奇地告訴孩子:瞧,你已經(jīng)有了半杯水。
這種理念的差異是很說明問題的。
“小升初”孩子的家長需要準備和思考的東西千頭萬緒。我們家長應記住老子的話:“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毕嘈琶總€家庭就會幸福美滿,所有的孩子就會擁有美好的明天。
(作者單位:渤海大學教育與體育學院2010級碩士在讀;
遼寧省本溪市群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