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shù)學新課改中積極倡導合作學習的方式,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優(yōu)勢互補、形成良好人際關系、促進學生個性健全發(fā)展的優(yōu)點,越來越多的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這一方法。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新型學習方式,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研究,不斷探索有效合作學習的途徑和方法。
一、合作學習的形式
1.課前自學協(xié)作式:課前自學協(xié)作式是指學生根據(jù)學習的需要,在課前分工協(xié)作完成學習任務(包括準備工作)的一種合作方式。這種方式一般是把總任務分解為幾個子任務,由小組里的成員分別承擔一個子任務,通過匯總每個成員的子任務來完成整個小組的學習任務,同一小組的成員可以在不同的時間內完成各自的任務。比如為了學習某個內容,需要先進行社會調查,以便收集有關的數(shù)據(jù),這時就可以將調查的內容分成若干項目,由各小組分別承擔進行調查,然后將各小組的調查結果進行匯總。
2.課內疑難問題討論式:課內疑難問題討論式是指學生根據(jù)學習的需要,在課內通過小組討論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合作方式。在討論的過程中,小組內的成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針對問題自由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也可以仔細地傾聽其他同學的發(fā)言,有時還可以進行辨論。在每一次討論中,小組內的成員有相對明確的分工:記錄員、檢查員、組織員(組長)、總結報告員等。這種方式一般是在固定的時間內完成學習內容。
3.課后研討式:課后研討式是指學生根據(jù)學習的需要,在課后進行合作的一種學習方式。它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指學生圍繞課堂內沒有解決的問題或可以延伸的問題在課后分小組作進一步的探討;二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學習任務,小組內的同學進行互幫互助,基礎差的同學主動請教基礎好的同學,基礎好的同學熱情地幫助基礎差的同學,以達到同一小組的同學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指學生為了了解(或解決)某一問題(比如課題研究),需要進行數(shù)學實驗或調查研究,通過分工與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二、合作學習的評價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睂献鲗W習評價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評價小組的整體情況,當然會有個人評價與小組評價,自我評價與同伴評價,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我們不僅僅要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更應關注學生合作的過程;不僅僅評價對每個學生的參與情況,更應關注小組的整體情況;不僅僅評價發(fā)言學生的答案是否正確,更應關注學生在表達自己的觀點、傾聽同學的發(fā)言的過程所表現(xiàn)出來的態(tài)度;不僅僅評價學生的學習水平,更應關注他們在合作中所表現(xiàn)出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與態(tài)度。教師通過評價機制,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三、合作學習中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
1.怎樣的合作更有效
首先是教師必須提高認識。認識到這次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將以往學生的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方式,轉變?yōu)閯邮謱嵺`、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等方式。
其次是教師要精心組織好合作學習。教師只有明確了合作學習的目的、意義,才能去創(chuàng)設合作學習的氛圍,精心組織合作學習的內容。比如問題如何提出?要求學生做到什么?以什么形式組織等等。
2.教師的角色如何定位
《數(shù)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不能把握自己的角色。在學生討論時,教師要么站在講臺前,要么輪流轉幾圈,看看這組,瞧瞧那組,不能把自己融入到學生的學習中,也就不可能成為學生的學習合作伙伴。歸根到底還是教師的角色沒有發(fā)生轉變。因此要使教師在學生的合作學習中發(fā)揮更好的作用,必須從轉變教師的觀念開始,必須在平常的教學中去體現(xiàn),這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
3.小組內成員的搭配應該相對固定
由于小組內成員的搭配基本上是根據(jù)班級學生座位的安排進行就近組合,因此就必然會隨著學生座位的變動而變化。另外,不同學科的分組方法也不盡相同,這就給數(shù)學合作小組成員的相對固定帶來困難,一方面我們應該做好與班主任的溝通,另一方面也要堅持數(shù)學合作小組的穩(wěn)定性,使合作學習成為學生學習上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
合作學習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我們必須去學習;合作學習是一種的教學策略,我們必須去研究。讓合作學習這朵課改之花越開越盛,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健康成長。
(責任編輯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