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能力是基本的語文能力之一,是語文水平的綜合體現(xiàn)。然而,學生作文的現(xiàn)狀還不盡如人意。作文仍然存在著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現(xiàn)象,“假、大、空”的作文隨處可見,缺少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仍是目前學生作文的最大問題。這提示我們每位語文教師都應切實改變原有的作文教學模式,以提高職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高考作文占的比重較大,這給學生增加了很多無形的壓力。讓很多學生望作文生畏,這就更難真正培養(yǎng)起對作文的興趣。因而,教師應該增加作文教學和練習的趣味性。不要過多地強調寫作的模式和技巧,也不要過于頻繁地強調如何有效地與高考作文的寫作相結合。而要在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的基礎上盡量滿足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讓學生拋開作文拉分的壓力,在一定的范圍內盡情抒發(fā)自己的感受,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華,讓學生去欣賞自己的作品,并產生更強烈的創(chuàng)造欲望,讓學生從長期的被動地接受性學習寫作文的模式中跳出來。變“要我寫作”為“我要寫作”,變任務為興趣,這樣,我們才可能從根本上提高職高生的寫作水平。
二、樹立大作文教學觀,建立開放的、活潑的寫作訓練體系
1.作文教學要與閱讀教學緊密結合
一方面反對把作文教學作為閱讀教學的附庸,必須努力為作文教學掙得獨立的地位,使作文教學向系統(tǒng)化、科學化的方向推進;另一方面也應當看到,作文教學又與閱讀教學具有天然的緊密聯(lián)系,可以說,閱讀教學是作文教學的“武庫和土壤”。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提高文學素養(yǎng),同時為寫作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間接的寫作素材和多方面的寫作技巧。
2.作文教學必須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是創(chuàng)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教師鼓勵學生要寫出個性,寫出特色,關鍵的一條,就是要教會學生“以我手寫我口,以我手寫我心”。讓學生懂得作文的目的,就是要寫出自己對生活的獨特的發(fā)現(xiàn)、獨特的內心體驗、獨特的思考,或給人以知識,或啟人心智,或給人以美感享受,陶冶人的情操。因此,作文教學必須突破封閉的格局,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進自然的懷抱和社會生活的洪流之中,去感受,去體驗,去積累豐富的感情體驗和豐富的生活素材,使學生懂得作文必須有感而發(fā),而非無病呻吟??傊處煈侠淼鼐C合利用各種有利因素,促進作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捕捉靈感,重視課外隨筆
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少不了靈感的激發(fā),大多數(shù)職高生的思維或許并不是不活躍,也不是沒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只是他們沒能捕捉到自己的靈感并及時地記錄下來。因而在寫作文的時候只能依靠當時有限的靈感進行創(chuàng)作肯定比不上擁有一個靈感庫。人的思想猶如閃亮的花火,唯有及時捕捉這一靈感,立即將之變?yōu)槲淖植挪粫屇撬查g的燦爛消失得無影無蹤,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就要經常提醒學生將自己的靈感都及時地記在本子上并進行整理,這樣,在寫作的時候才不至于總黔驢技窮。同時,教師還應該引導職高生重視課外隨筆,也就是鼓勵學生在有靈感和較強的創(chuàng)造欲望的時候適時進行寫作,不限制體裁,可以觀景抒情,可以就事議事等,不限制字體,篇幅長短由內容而定。隨筆最重要的就是寫出職高生的真實感受、新想法、新發(fā)現(xiàn)等,同時,由于內容篇幅比較靈活,可以給學生更大的發(fā)揮空間,因而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也就能得到培養(yǎng),與此同時,也達到了練筆的目的,更不會給學生造成太大的壓力,因而值得大力提倡。
四、把握寫作的特點和規(guī)律,循序漸進,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寫作有3個特點,即目的性、綜合性、實踐性。因此,教師要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必須首先指導他們學會積累素材,提高思想認識,豐富情感體驗,積之愈厚,發(fā)之愈佳。同時,教師不僅要傳授寫作知識,還要具體指導他們通過反復歷練形成技能技巧。其次,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實現(xiàn)4個結合,即聽、說、讀、寫結合,作文形式與思想內容結合,寫作技巧與思維訓練結合,課堂訓練與課外活動結合。再次,要注重對學生進行作文全程訓練,從搜集資料,選材立意,到編寫提綱,寫好初稿,再到修改定稿,教師對每一環(huán)節(jié)都要嚴格訓練,當好教練員,實現(xiàn)由慢到快、由扶到放、由質到量的轉變。最后,教師要科學安排作文訓練序列,使學生能夠拾級而上,循序漸進。
只有一篇篇優(yōu)秀習作的量的積累,才能使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和能力產生質的飛躍。只要掌握了以一馭多的規(guī)律,作文教學就能化繁為簡,收到事半功倍、立竿見影的效果。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