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是一門語言,對于我們漢語國家的孩子而言,卻是枯燥無味的語言。如何激發(fā)學困生學英語的興趣呢?作為英語教師我認為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一、態(tài)度是工作開展的先決條件
許多學生都認識不到學英語的用處,他們認為學好母語就夠了,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改革開放的今天,英語是多么重要,很多工作過程中都需要用英語交流,特別是高薪職業(yè),英語的使用頻率更高。作為英語教師,應該讓學生和家長明白這一點。因此,讓學生明白學英語的目的,端正學習態(tài)度是一切工作開展的先決條件。
二、愛心是工作運轉(zhuǎn)的潤滑劑
只要每一個教師對每一個學生都充滿信心,感情誠心,獻出愛心,工作耐心,就能達到較好的教學目的,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英語教師只有得到學生的認可,學生學起來才有積極性,如果一個教師一站到講臺上學生就對這科感到反感,甚至望而生畏,又怎能學好呢?英語的詞匯量大,尤其是新教材詞匯量更多,再加上許多句型及短語也要記憶,學生學起來本身就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需要我們的教師多給一點愛心和耐心。
就拿我教的七年級的學生來說吧,由于我校所處鄉(xiāng)鎮(zhèn),所以剛升入初中的學生英語程度參差不齊,有的學生有一定的基礎(chǔ),有的學生連26個字母都不會,基礎(chǔ)較差的學生就有些急躁,甚至失去了信心,我又對他們進行了耐心、細致地教學,在第一次月考時大多數(shù)成績還可以,但有少數(shù)同學成績比較差,我發(fā)現(xiàn)他們對學英語失去了信心,于是我把這幾位較差的學生叫到了寢室里私下和他們進行了思想交流,發(fā)現(xiàn)這幾位同學都說:“記憶力較差,記單詞比較困難。”然后我就教給他們“笨鳥先飛”的方法,以及記單詞的一些小竅門,同時降低了對他們的要求,由原來的每個單元一次性的記憶變成每六個單詞聽寫一次,這樣一來,他們覺得記憶單詞比較輕松,于是漸漸地對英語產(chǎn)生了興趣,最終,在第二次月考中成績有所上升。
三、教學方法是工作開展的驅(qū)動力
我們英語教師要仔細研究教學方法,深鉆教材,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質(zhì)量。如何巧用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呢?我覺得應巧用一些格言、諺語、歌謠、謎語和游戲等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初中新教材更應做到這一點。
如我在教學七年級(下)第三單元“Why do you like koalas ?”時,我采用了這樣一個歌謠來幫助他們記憶單詞:“tiger tiger 大老虎,panda panda 大熊貓,giraffe giraffe 長頸鹿,lion lion 熊獅子,penguin penguin 丑企鵝,elephant elephant大象長鼻子……這樣既幫助了他們記憶單詞,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在教學這個單元時我還叫了一些同學來表演各種不同的動物,讓其余的同學猜他們表演的是什么動物,這樣他們學起英語來就不那么枯燥無味了。通過這樣一些活動,就是再差的學生學起來也有興趣了。
四、運用激勵機制,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
1.目標激勵,能喚起學生探求目標的興趣與求知欲。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是師生共同活動的指向。我們教師應首先使學生明確學習的具體目標,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求知欲。初中學生往往對篇幅較長的課文缺乏應有的耐心,難以認真細讀,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細心鉆研教材的同時,認真思考如何設計教學目標。例如:在教八年級(上)“Wild animals”一課時,教師可以問:“What actions can we take to protect wild animals?”先讓學生展開思維進行大膽想象、回答,然后再讓學生從課文中找答案,這樣可以讓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去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為了保護動物、保護環(huán)境使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美麗,我們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就產(chǎn)生了探求目標的動機與興趣,這就是教學目標的導向作用和激勵作用。
2.質(zhì)疑激勵,能發(fā)展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多角度、多方位設置多種思考題,發(fā)展學生橫向、類比、逆向、聯(lián)想等發(fā)散思維,使學生不單單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學內(nèi)容的表層,而且能夠利用現(xiàn)學知識,結(jié)合已學知識去創(chuàng)造、探索,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如在學習“Asking the way”時,教師可引導學生看圖片或幻燈片,設置一些疑問,“Where is …?” “Which is the way to …?”“How can I get to …?”“Which bus shall I take?”“Where is the bus stop?”鼓勵學生認真思考,積極回答問題,引導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
3.情感激勵,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所持的態(tài)度和體驗。情感是智力發(fā)展的翅膀,積極的情感是人的認識活動的內(nèi)驅(qū)力。在教學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學起來津津有味,而對不感興趣的東西則聽而不聞。還有些學生,出于對教師的某種成見干脆放棄其所教學的課程;相反,出于感激或敬佩,又常常對某教師所教學的課程產(chǎn)生一種莫名的學習動力。
總之,作為一個教師應給予學生以尊重和愛護,用語言和行為來感化學困生,滋潤學困生的心田,學生愛其師,也就重其道,英語教學自然也就高效。
(責任編輯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