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是世界上水資源最緊張的大洲,這一形勢隨著中國在水資源方面的需求而更加嚴峻。北京最近決定在幾條流向其他國家的河流上新建一批水壩,從而勢必影響沿岸各國的關系。
中國已經是亞洲水資源共享的制度化合作的關鍵。其大壩的數量超過其他國家的總和,現在又宣布了新的巨型水利基礎設施投資計劃,將于未來十年耗資6350億美元。
中國雖然與眾多鄰國簽署過水資源雙邊協(xié)議,但卻未簽署1997年聯合國通過的一項公約,該公約提出了水資源共享的規(guī)則。北京堅持其主張,認為上游國家有權對國境線本國一側的河流行使完全的主權。換言之,上游國可隨意調用水資源來滿足本國需要。
從中國發(fā)源的跨國河流所經過的國家比其他任何國家的都多,流向國包括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以及印度支那半島和東南亞諸國。
過去十年來,中國的水壩建設已經從飽和的國內河流轉向了跨國河流。大部分在今年年初被國務院定為重點項目的巨壩都集中在西南地區(qū),該地區(qū)地震活動頻繁,也是少數民族聚居地。而修建水壩的另一個問題是會引起大規(guī)模人口遷移。
新的水壩工程分別位于怒江(緬甸稱薩爾溫江)、雅魯藏布江(印度稱布拉馬普特拉河,孟加拉國稱賈木納河)和瀾滄江(在印度支那半島稱湄公河),這些河流都發(fā)源于青藏高原,流向南亞和東南亞。
水資源問題已經成為中印之間的新分歧,而雅魯藏布江項目的宣布就更引發(fā)了印度的外交關注。八年前,中國曾宣布暫停在怒江上修建水壩,而新的項目中止了這一立場。
怒江的意思是“憤怒的河”,是亞洲最后一條基本上是自由流動的河流,經過壯觀的谷地和冰峰,流向緬甸和泰國。其上游居住著十余個不同的民族,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高的地區(qū)之一,有超過5000個植物物種和中國近半數的動物物種。這一驚人的“三江并流區(qū)”在200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國務院在年初的項目批文中提到的第三條國際河流瀾滄江,之前便已是中國水壩建設的重要目標。中國工程師已在瀾滄江上修建了六座巨壩,包括420萬千瓦的小灣水電站,和占用水資源更多的585萬千瓦的糯扎渡水電站,其第一臺發(fā)電機組從2012年9月便已開始發(fā)電。
亞洲需要制度化的水資源合作,因為其未來將隨著氣候變化、環(huán)境變化和資源枯竭而變得更熱更干燥。亞洲大陸的水資源挑戰(zhàn)已經加劇,原因在于更大的消耗、不可持續(xù)的灌溉方式、高速的工業(yè)化、污染和地緣政治的轉變。
亞洲已經淪為最有可能爆發(fā)水資源危機的地區(qū)。多個國家正著手在國際河流上建設大壩,其中一部分是由中國的國有企業(yè)投資和建造的。在老撾、柬埔寨和緬甸,由中國支持的水壩都設計成向中國的南方電網輸電,與此同時,中國國內的水壩建設狂歡也未曾停止,它擁有全世界5萬座大壩中的一半。
控制和操縱自然河流的流動是亞洲水資源主導權的關鍵所在,中國在國際舞臺上倡導多邊主義,但在與流域內國家的多邊合作上,依然需要更積極的態(tài)度。
在中國的大部分鄰國面前,北京已經擁有了可觀的財政、貿易和政治影響力。如今,通過在跨境河流上建設水壩,中國正力圖掌控全亞洲的水龍頭?;谥袊毺氐牧饔蛭恢煤徒巧?,推動建設一個有規(guī)則的體系,亞洲的水資源競爭才可能轉變?yōu)楹献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