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闡述了識字教學的重要性,提出了在識字教學中的一些方法。
關鍵詞:識字;形式多樣;課內(nèi)識字;課外識字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是口語向書面語轉(zhuǎn)化的關鍵,也是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的基礎。學生的學習是在識字的基礎上展開的,因此說,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一點也不為過。
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識字質(zhì)量呢?我多年教學小學低段語文的經(jīng)驗是:要提高學生的識字質(zhì)量,就必須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新課標在識字、寫字方面,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提出“會認、會寫”兩種要求,我在進行識字教學時采用以下方法。
一、課內(nèi)識字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我們只有運用一些好的識字方法,才能幫助他們樂于識字、輕松識字,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促使學生由“學會”變?yōu)椤皶W”,由“被動學”變?yōu)椤爸鲃訉W”,激發(fā)學生的主體精神,提高學習效率。因此,要注意養(yǎng)成良好的識字習慣,并在識字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和“主動識字的習慣”,使學生能做到愛學、樂學、輕松學。另外,還要重視教給學生“活”的識記方法、技能,使學生具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為今后的自學、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
1.利用拼音自主識字——記字音
漢語拼音是識字、閱讀、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學習拼音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用拼音來識字的。在教學開始,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圈起來。結全注音拼拼、讀讀、記記,只有在學生發(fā)音不對或不準時可以讓學生糾正或教師集體糾正。
2.多種形式識記字形——記字形
在利用拼音自主識字的基礎上,用開火車、轉(zhuǎn)盤游戲、給生字找帽子等方式初步識記字形,然后分析生字的結構,可以用熟字加偏旁(加筆畫)、熟字減偏旁(減筆畫)、編兒歌、編字謎、猜字謎等形式來識記字形,還可以形近字進行對比,讓學生說一說兩個字之間的區(qū)別。用這樣的方法使學生更深入地識記生字的字形。
3.運用中理解字義——記字義
學生記住字形之后,接著就要讓學生知道學習生字的作用是什么。教師可以讓學生當“小老師”來教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或說一句話等的形式訓練學生的理解字義。教師要注意糾正同音字的干擾。例如,學生用“坐”字組詞時會說“坐位”,此時一定要讓學生說出為什么不是這個“坐”,如果學生說不出,教師就必須給學生區(qū)分“座”和“坐”的不同。這樣不僅鞏固了生字,還能達到復習和擴大識字量的目的。小學生對于當教師都充滿興趣,他們都好表現(xiàn),就很容易把字記住,同時也經(jīng)歷了一個主動識字的過程。
4.反復練習,加深印象
根據(jù)記憶規(guī)律,避免回生現(xiàn)象就必須反復練習,加深印象。俗話說“熟能生巧”,“熟”要建立在多練的基礎上。多練不是簡單、機械地抄寫,而是采取多種形式,讓學生鞏固所學生字。例如,在學了“日”字后,就讓學生給“日”字上加筆畫,變成“白、田”,學了新的生字就要讓學生用學過的字給新字組詞。這樣不僅可以鞏固已學的生字,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興趣。
二、課外識字
蘇霍姆林斯基把識字教學描繪成一種美妙的境界:“讓識字成為學生生活中生動的形象,充滿音樂和旋律,非常好的、非常有趣的事情?!睗h字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很多生字的認識渠道來源于生活。教師要為學生展示課外識字成果的平臺——展示臺,讓學生交流自己識字的方法,公開評選出收獲最大的學生給予獎勵,學生就會很樂意去識字。通過這一平臺,更多的學生樂意加入到課外識字的行列中去,這樣的收獲是不可想象的。
三、在閱讀中增加識字量
心理學家認為,6~12歲是人學習書面語言的最佳時期,因此可以在閱讀和運用中增加識字量。教學中,我經(jīng)常給學生推薦具有童趣的注音讀物,并在每個星期四下午專門開辟一節(jié)“我是故事大王”課,讓學生把自己閱讀過的最有意思的故事講給大家聽,以此吸引學生去閱讀。為了當選故事大王,他們就要反復地閱讀這個故事。故事中的字雖然學生不理解,但在以后的課文中會陸續(xù)出現(xiàn)。學生再次見到時,就會像見到老朋友一樣,很快在大腦中浮現(xiàn)出來,達到課本識字的要求。
總之,作為教師,要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利用各種情境擴大學生的識字量,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當然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但只要堅持不懈,一定會取得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馬卡連柯.馬卡連柯教育文集:下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01.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灞橋區(qū)電力小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