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提高教學質量必須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效教學是教師在達到教學目標和滿足學生發(fā)展方面都成功的教學行為,是教學的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的雙重表現。所謂有效,不是看教師是否教得認真或是否完成教學內容,而是看教師在一定的時間內,是否達成三維目標,看學生有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如果學生沒有得到發(fā)展,即使教師教得再認真,講得再多,也是無效教學。下面就如何構建有效的小學數學課堂談幾點想法。
一、有效的導入
教師應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實際有關的問題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發(fā)學生的數學思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新知的學習中去。如,一位教師在教《年、月、日》時,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問題情境:“同學們,你們每年過一個生日,可是小明今年12歲,才過了3個生日,你們知道是什么原因嗎?”學生一下子被這個出乎意料的問題吸引住了,內心深處立刻產生想知道原因的需要,于是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之中。
二、有效的活動
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必須組織扎實有效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充分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經驗。(1)活動必須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同步。比如,一位教師在教學《認識時分》時,讓學生聽音樂、寫字、做口算題、跳繩等活動來體驗1分鐘有多長。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學生對1分鐘這個時間單位有了清醒的認識。(2)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著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體驗、感受、比較,從而將知識優(yōu)化組合,形成比較完善的認知機構。(3)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親自實踐的機會,變“聽數學”為“做數學”。學生對數學的體驗,不是簡單地動手操作,而是手、眼、耳、腦等多種感官并用的一種全方位的數學活動過程。只有這樣,才能對數學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從中感悟理解數學知識的形成發(fā)展過程,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
三、有效的提問及適當的評價
教師要精心設計富有啟發(fā)性的提問,引發(fā)學生的數學思考,引導學生探究知識、發(fā)現規(guī)律。教師的提問或提出思考的要求應盡量開放一些,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應留足思考的空間。課堂提問要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和個人見解的交流,要有機會讓學生充分地表達自己的獨特見解,交流自己的個人想法。比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推導”時,教師問了這樣的兩個問題:(1)你是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什么圖形的?怎樣轉化的?這個問題旨在引導學生回顧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過程,便于學生發(fā)現不同操作方法的共同點(都是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剪
開)。(2)為什么要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剪開呢?這個問題旨在引導學生進一步反思具體的操作方法,更理性地認識到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關鍵(利用對邊相等,創(chuàng)造出四個直角)。這樣的兩個問題非常有效,既有啟發(fā)性,又有總結性。
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年齡特征,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的變化,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積極地評價學生的回答。如,你真了不起!你懂得真不少!你的想象力真豐富!等等。這樣的評價,更有利于調動學生發(fā)言的積極性,營造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進一步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對于不太完整的回答,教師要組織學生討論補充,修正完善,分析原因,激勵成功。
四、有效的練習與反饋
練習是鞏固知識、形成技能、訓練思維的重要一環(huán),它起著監(jiān)控、鞏固、反饋的功能,是有效教學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課堂練習必須緊扣和服務于教學目標,難易要適度,數量要適當,目的要明確。(1)要有層次性。練習設計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逐步提高,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既要鞏固基礎知識,又要讓不同的人在數學學習中得到不同的發(fā)展。(2)要有實踐性。練習要聯系生活實際,運用本節(jié)課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價值,產生對數學的積極情感,培養(yǎng)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3)要有趣味性。要對課本習題進行挖掘改編,變枯燥的習題為有趣的習題,變靜態(tài)的題目為動態(tài)的題目,變無聲的題目為有聲的題目,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有效的練習必須聯系實際,具有基礎性、靈活性、發(fā)展性、開放性,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要在“質”上過關,“量”上控制,“面”上溝通,在“設計”中求趣,在“探究”中求法,在“變通”中求新。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個永恒的話題,也是個重要的研究課題。作為教師,要運用新課程的教學理念,積極改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扎扎實實地練習,從而構建有效的數學課堂。
(作者單位 江蘇省射陽縣外國語學校)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