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發(fā)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的價值之一。在如今學生學業(yè)壓力重,課余生活較少的情況下,美術對于學生來說,課外接觸的時間很少,怎樣在課堂教學時用有效的設計與策略來提高學生對各種事物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變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美術課堂;有效;感知;形象思維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中說道:感知覺是思維的必然前提。形象思維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美術課程能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思維水平。因此,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與形象思維能力是學生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的前提和基礎。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做好充分的設計,選對策略和方法。
一、激趣導入,為感知奠定基礎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要有效提高感知能力與形象思維能力就要改變傳統(tǒng)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向主動渴求改變,一個趣味十足的導入對提高學生感知的渴望度尤其重要。賈寶玉在評論大觀園時說過一句話:凡美,都必須“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如果在教學之初就以趣味吸引住學生,也就為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與形象思維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教學片段]
教學內(nèi)容:人美版美術教材第五冊第五課《面具》中的導入部分。
師:今天有幾位老師到我們班來作客,同學們,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
其實還有一位客人也想來,但是他有一些害羞,同學們閉上眼睛他才敢出來。大家把眼睛閉起來,老師說睜開才能睜開。
師:看!客人來了,大家說他是誰呀?
生:亦龔。
師:他和以前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誰能說說他為什么變得不一樣了?
生:因為他戴了面具!
師:對,是面具讓他變得與眾不同了!(多媒體課件出示課題,同時板書)
同學們還見過什么樣的面具呢?
生:孫悟空、奧特曼……
師:大家說的都是現(xiàn)代人制作的面具。
其實,面具并不是現(xiàn)代人的專利,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接下來,就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去面具博物館參觀吧?。ǔ鍪菊n件)
分析: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敝挥兄鲃拥母兄攀怯行У?,被動的接受知識只能被稱為灌輸。只有對學習內(nèi)容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才能主動地想去感知,從而進一步提高形象思維的能力。這位教師讓一位學生戴上面具,使學生自身成為課堂的主體,用猜猜看戴了面具的客人是誰的方式,讓學生給了自己一個驚喜。學生看到戴上有趣面具后的同伴,既感到新奇又覺得有些熟悉,馬上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他們主動感知的欲望。
二、直觀演示,掌握感知與思維方法
小學生在認識客觀事物過程中,對抽象信息較難接受。需要教師提供直觀、形象的感性經(jīng)驗支持。根據(jù)兒童的這一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教師在教學活動時,盡量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和已有的經(jīng)驗、知識,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豐富學生的直觀經(jīng)驗和感性認識,從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鞏固。
[教學片段]
教學內(nèi)容:人美版美術教材第三冊第十二課《橙色的畫》觀察部分。
師:老師來變個魔術!同學們看到,現(xiàn)在桌上有五杯一樣多的黃色的水,老師把另一杯紅色的水分別倒入這五個杯子里,看看它們變成了什么顏色?
生:橙色。
師:我們把橙色稱為間色,那么這些橙色都是一樣的嗎?
生:不是,有的深,有的淺。
教師再往其中的一個杯子里繼續(xù)倒入一些紅色的水。
師:看看哪個杯子里的水最多,哪個杯子里的水最少?
找出最深的橙色在哪,最淺的杯子在哪?
生:最深的橙色在水最多的杯子里,最淺的橙色在水最少的杯子里。
師:是誰影響了橙色的深淺?
生:加入紅色水的多少。
師:對,兩種原色加入的量的不同會直接影響產(chǎn)生的間色的傾向。
分析:這位教師首先告訴學生老師要變魔術,便立刻調(diào)動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感知欲望。魔術很簡單:紅色的水倒入五杯同量的黃色水中。從魔術中很快便發(fā)現(xiàn)顏色產(chǎn)生了變化,一個小小的魔術既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又使他們直觀清晰地在自然輕松的氛圍中就感受到了顏色的變化,水到渠成地接受了“橙色”這個概念。
三、用雙眼感知,積累思維素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美術要素后,通過對其他同齡學生或藝術大師作品進行觀察、欣賞的這種感知方法,用雙眼感受美術元素在作品中的具體運用,能更好地拓寬他們形象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教學片段]
教學內(nèi)容:人美版美術教材第三冊第十五課《會變的線條》中欣賞分析部分。
教師導語:發(fā)現(xiàn)了生活中的線條美,我們來看看這兩幅其他班小朋友創(chuàng)作的瓶子。(出示課件中的圖片)你們說哪個漂亮?
生:上面的漂亮。
師:這兩個瓶子上面都有三種線,為什么看上去上面一個比下面的漂亮?
生:上面一個線條畫得多。
師:這就是美術中的一個重要方法,叫做“重復”,你們再看,這些線條,重復重復著就變了。(這時,播放音樂,音樂響起)你們聽,這段曲子里有沒有重復?
生:有。
師:那有沒有變化?
生:也有。
師:對了!重復與變化(板書)就是藝術作品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東西。不僅是畫畫,在音樂、舞蹈、建筑等所有藝術里面都有。
分析:這位教師通過讓學生觀察兩個其他同學畫的瓶子,使學生在對比欣賞中感知到美術表現(xiàn)中的重要方法:重復。這樣,在以后的學習中,就能有效地提高學生自己運用這種方法的感知能力。同時,從音樂這種抽象的藝術形式中提取美術表現(xiàn)的重要方法,用藝術的共通性激發(fā)了學生的感知能力。
四、交流展示,體驗感知成果
如果把開頭比作“爆竹”,那么結尾就有如“撞鐘”。古人說過:“好的結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嘗香茗,令人回味再三?!迸c開頭一樣,一堂課的結尾也很重要。
[教學片段]
教學內(nèi)容:人美版美術教材第六冊第十四課《吃蟲草》中的評價部分。
教師讓每組學生選出一幅代表作品在實物投影儀下快速展示,進行點評再貼上黑板展示。
教師導語:同學們培育的吃蟲草都很生動!現(xiàn)在,我們邀請八位同學來代表小昆蟲選出最吸引你的吃蟲草!
教師選八位學生代表拿一張小蟲的畫片,把它貼到最喜歡的作品上,并說說為什么選這張作品。得到小昆蟲最多的小作者上臺述說自己的創(chuàng)意、介紹自己的方法。
教師為這位同學貼上最佳作品獎章。
分析:評價環(huán)節(jié)是整個課堂教學效果的一個集中展示,學生作品展示與交流的有效方法對于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也很重要。這位教師通過自評、互評、點評的多樣評價方式,使學生不但感知了他人也感知了自己,并在評價的過程中,把自己的感知和形象思維轉化成語言表達出來?!白罴炎髌藩務隆钡陌l(fā)放也為學生主動感知以及形象思維能力的提高增添了精神動力。
“美術教學中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是以美術課堂教學為途徑,以教學內(nèi)容為載體,對學生進行觀察方法訓練,從初步感知事物入手,在充分積累表象的基礎上,進行形象思維發(fā)展,并提高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因此,在提高學生感知能力與形象思維能力的過程中,教師的任務不是停留在向學生不斷輸入語言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要有具象的、生動的知識的直觀體現(xiàn)。將學生的主體地位放在第一位,做到師生角色的轉換。教師自身要有足夠的專業(yè)素養(yǎng),在課堂教學之前,就要吃透教材內(nèi)容與重難點,不斷仔細研究教學方法和策略。激發(fā)學生的感知興趣,盡量采取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調(diào)動他們形象思維的積極性,讓感知與思維共進,設計與策略同行,達到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管嶸.美術教學中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8(09).
[2]鄭曉燕.如何用線描畫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J].新課程:小學,2013(4).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方洲小學)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