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只是教師運用黑板和圖畫來進行說教,而數學具有很強的抽象性,所以學生容易產生疲勞感。而多媒體的運用,不僅有形,還有聲音和顏色,能夠將教學情境變得活潑,從而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一、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動態(tài)展示,激發(fā)學生求知欲
小學生具有十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但是他們往往會因為一些小困難就忘記了學習的目的,從而畏縮不前,最后喪失了求知欲。在數學教學課堂上,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策劃者和引導者,教師要學會運用教材中所蘊含的知識和方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課堂設計,從而能夠創(chuàng)造一個變化多端,能夠激發(fā)創(chuàng)新能力的學習環(huán)境。并且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引進以計算機為基礎的現代教育技術,通過學生對動畫和影像的好奇心,可以很好地引起他們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授圖形這節(jié)課的知識時,教師為了解釋圓的特性,可以運用多媒體,設計一個方形輪胎和一個多邊形輪胎,根據圖畫中的汽車跑向,可以發(fā)現其他形狀的輪胎,車子根本跑不成。小學生在看動畫的同時,也會明白輪胎設計成圓形的原理,更好地理解圓的知識。
二、利用信息技術模擬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
數學課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并且其理論知識比較脫離生活實際,不能夠很好地跟上時代的發(fā)展。教師在教授數學內容時,要注重將抽象的數學理論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讓學生明白學習數學的用意,在實際生活中懂得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教師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注重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學生擺在中心位置,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因材施教。
例如,在教授統(tǒng)計的知識時,教師可以播放一段交通視頻,讓學生根據視頻來對這段視頻內的過路車輛進行統(tǒng)計,并對學生進行分組,分別統(tǒng)計不同的車輛。這樣不僅可以還原現實生活,還避免了實際環(huán)境的危險性,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在統(tǒng)計過程中學習好統(tǒng)計知識,并將其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同時,在網絡環(huán)境中對現實生活的模擬,既可以鍛煉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更好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還能夠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數學教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對學生的未來具有深遠的影響。在數學課堂中,適時適當地采用信息技術,可增加教學生生動性,將抽象的數學變?yōu)榫唧w的例子。這不僅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增加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從而鼓勵學生發(fā)揮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能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yōu)化教學過程。
參考文獻:
王會麗.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J].教學儀器與實驗,2011(01).
(作者單位 浙江省樂清市雁蕩鎮(zhèn)第二小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