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相應(yīng)的時間內(nèi),借鑒《朗讀手冊》的成功經(jīng)驗,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需要幫助學生選擇更多適當?shù)淖x物,從而探討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低年級閱讀模式,為今后進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閱讀學習,并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不同的發(fā)展服務(wù),為學生的終身閱讀、終身學習奠基。
關(guān)鍵詞:閱讀;班級;家庭
早在2002年,我國內(nèi)地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兒童閱讀推廣活動,但是方法大多數(shù)是從英美、日本和中國臺灣地區(qū)借鑒而來,很多地方還出現(xiàn)了有頭無尾的現(xiàn)象。尤其是在傳道授業(yè)解惑為主要責任的學校,不少迫于應(yīng)試的壓力,課外閱讀成了應(yīng)付檢查或者僅僅是思想上重視、口頭上說說的邊緣工作,大大影響了學生閱讀的熱情,也阻礙了教師自身文化底蘊的積淀。
一、選擇第一本能迷住學生的書,讓學生喜歡閱讀
當時我選擇的是《彼得兔的故事》(畢翠克絲·波特著),主要寫的是一只兔媽媽和四只小兔子的故事。我一邊講,一邊借助投影儀播放繪本的插圖,愛聽故事是孩子們的天性,他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尤其是講到彼得被麥克格瑞革先生發(fā)現(xiàn)時,學生的臉上寫滿了緊張,有幾個還情不自禁地喊:“快逃!”
見孩子們那么喜歡聽,我就趁熱打鐵:“你們知道大作家畢翠克絲·波特是怎么創(chuàng)作這個故事的嗎?這里也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庇谑?,我又利用中午閱讀時間和大家大談波特。好像只是一眨眼的工夫,故事又講完了,可是學生一個個伸長了脖子,一副意猶未盡的樣子。我知道,開展班級讀書活動的時機成熟了。
因此,我們所選的第一本好書必須以學生喜歡為前提,使出渾身解數(shù)吸引他們的無意注意。關(guān)于第一本好書的內(nèi)容和朗讀的時間,我們又可以因地制宜,在不同的時段根據(jù)不同的學生選擇,所以第一本不是只有一本,應(yīng)該有很多。常常為他們“現(xiàn)身說法”,這是學生閱讀路上科學的、良性的刺激。
二、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看的書,開展朗讀和默讀
阿甲在《父母必讀》雜志上曾經(jīng)說過,班級讀書活動所選擇的圖書,在考慮到整體閱讀水平的前提下,也需要考慮盡可能照顧各層次的閱讀趣味。孩子的閱讀趣味雖然還沒有成型,但在興趣傾向上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相當明顯的差異。我們在為他們選擇圖書時,應(yīng)該充分理解這種差異。
相比之下,持續(xù)默讀的情況就有些參差不齊。不少學生喜歡看,但是關(guān)注的是精彩的情節(jié)。持續(xù)默讀是一件持久的工作,需要堅持和不斷指導。總希望自己的學生一夜之間便會愛上閱讀,這是急功近利的想法。
首先,我盡可能多給學生讀故事,因為一到三年級的學生還處在一個童話故事階段。有時,我們會安排在晨讀時間;有時,我們會在中飯后散步的草地上;有時,我們會見縫插針地在晚學前念上一段。
其次,我們制訂了一張排行榜。每人看完一本書,就在競賽欄中寫上書名和頁碼,能干的還可以寫一寫簡單的讀后感,做成各種卡片貼到黑板報上,每月進行一次總結(jié),評選出最佳讀者。獲得榮譽的選手將連同照片和事跡一起做成精美的名片掛在教室門口的公告欄上,成為全班同學學習和效仿的對象,也可以體會到成功的感覺。
于是,全班學生之間形成了一個良好的競爭氛圍,就像CCTV3畢福劍主持的星光大道那樣有趣而又積極向上。有了競爭機制,學生就有了一定的約束力,不知不覺中,閱讀的習慣和能力就漸漸提高了。
三、動員家長積極參與,加入親子共讀的隊伍當中
第一個階段是宣傳發(fā)動。我以小紙條的方式聯(lián)系家長,號召大家都參與親子共讀,告訴他們3~8歲是兒童閱讀的最佳時機,4~16歲是記憶的黃金時期,閱讀積淀尤為重要!早期閱讀不僅有益于語文成績的提高,也能促進其余各科成績的提高。家長基本都識字,高學歷的很少,但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是每一個家庭的希望,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非常迫切。為了取得家長的配合,我做了以下工作:
1.利用家長會,我以親身體會講明閱讀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適合大聲朗讀的書
2.低年級小學生家長接送頻繁,我班的競賽欄——《閱讀大擂臺》和教室門口的《班級快訊》等班級文化是許多家長爭相觀看的欄目,易于形成良性競爭的氛圍
家長的積極配合在孩子課外閱讀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孩子的第一本書無不是親子共讀?,F(xiàn)在每一個家長都能回憶起孩子由一句到一段到半張到一張讀書時的情景。每一位家長都能講幾個孩子讀書的故事。我還趁機大肆宣傳做得特別出色的家長帶來的書和心得。以實驗成員潘彥宸家長為例,他的孩子從一開始就表現(xiàn)出對閱讀極大的熱情,規(guī)定閱讀的幾本書遠遠滿足不了他的要求,因此,他的媽媽又補充了大量好書。書讀得多了,表達的需要也更加強烈了,有一次還作了一首《四季詩》:
春游百花園,夏賞荷蜻舞。
秋嘗菊肥蟹,冬聞梅花香。
3.嘗試朗讀篇幅比較長的故事書
如,精裝的《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比較長,要在一個晚上讀完是不可能的。于是將原文分成幾個部分,像連續(xù)劇那樣一段一段地讀。
4.三字經(jīng)、古詩和成語的滲透
成語故事的學習是結(jié)合故事進行的。每天午飯后,我堅持口述一個成語故事,這樣他們就能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積累成語。在方式方法上,從最初的似乎是自言自語式的朗讀到后來他們對情節(jié)的填充與畫面或內(nèi)容的提問,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邊讀邊回答問題和最后對人物形象以及主要情節(jié)的評價。這樣訓練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對作品主旨的把握,進而提升閱讀的理解能力。
親子閱讀的目的,除了豐富孩子的情感世界,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標就是在良好的閱讀氛圍中,教會孩子獨立自主地閱讀,在獨特的墨香里積累知識,積累人生閱歷。根據(jù)專家指示,陪孩子讀書需堅持到小學畢業(yè),從大聲為她朗讀到作品選擇與鑒賞,這樣的工作只能由家長自己來承擔。有些小學生父母曾經(jīng)抱怨他們的孩子不肯看書,不愛聽故事,就是自己看也把關(guān)注點放在畫面或大致的情節(jié)上,囫圇吞棗式的閱讀是沒有多大效果的。這種問題的存在,是孩子從幼兒開始長期的無數(shù)的閱讀空白點累積而成的。
“我的背上有一雙翅膀,你們看到了嗎?一只翅膀叫閱讀改變?nèi)松恢怀岚蚪邢胂蟪删臀磥怼边@是著名兒童文學家楊鵬為300多名師生講童話時說過的最激勵人心的話語。也愿這一對翅膀插在每個孩子身上,從而使他們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
(作者單位 浙江省上虞市實驗小學)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