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由于教學設備落后,使得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運用多媒體等先進設備后,傳統(tǒng)教學方法增添了很多科技含量,課堂教學充滿生機。
關鍵詞:傳統(tǒng)教學;多媒體教學;有機結合
我是一名擁有三十多年教齡的農村教師,親身經歷了農村學校教學條件不斷改善的過程,在這許許多多的改變中,使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多媒體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它給數(shù)學課堂教學帶來了無窮的生機和活力。
一、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
在教學條件落后的年代里,教師們只能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中能用的只有一塊黑板、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張嘴,條件稍好一點的學?;蛟S會有幾張教學掛圖或幾件破舊的教具。在這樣的教學條件下,教師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只能憑借教材,以講為主,教師往往是講得口干舌燥,滿頭大汗,學生聽得是無精打采,昏昏欲睡。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基本上沒有自主學習的機會,更談不到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久而久之,學生對教師的講解產生了依賴性,對所學知識只能是被動地接受,填鴨式教學便孕育而生。試想,這樣的課堂怎能培養(yǎng)出新時代需要的靈活、多變有能力的一代新人。
二、運用多媒體的數(shù)學課堂
1.新教材為多媒體教學提供了使用空間
我們學校使用的是北師大版數(shù)學材料,這套教材的編排特點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每一部分知識都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經驗,創(chuàng)設了一個個學習情境。例如,在空間與圖形的學習中,教材將學生的視野拓寬到人類生活的空間,通過學生身邊的物體引入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學習。另一方面,它很好地展現(xiàn)了知識的產生和應用的過程,形成了“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的基本敘述模式。而在這一鏈條中,“問題情境”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只有創(chuàng)設了生動的教學情境,學生才能通過觀察、實踐、探索、思考、交流,逐步建立這一問題的教學模型,然后運用這一模型去解釋一些現(xiàn)象或解決一些問題。而這些教學情境,恰恰為多媒體教學提供了使用空間。
2.多媒體教學使數(shù)學課堂教學充滿了生機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的主要途徑,要讓學生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就必須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多下工夫,千方百計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恰恰可以滿足這一需求。
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對一節(jié)課的成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圓柱的體積》一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情境:首先用多媒體出示了一個圓柱形的水杯,杯中裝滿了水,然后提出問題,這是一個什么形狀的水杯?你想知道圓柱形水杯中水的體積是多少嗎?你能用學過的方法求出杯中水的體積嗎?問題提出后,課堂上立刻熱鬧了起來,經過簡短的思考和議論之后,很快有學生舉起手,有的同學甚至站了起來。他說:“把圓柱形水杯中的水倒進一個長方體的容器里,然后測量出長方體的長、寬和水的高度,就可以求出水的體積?!彼脑捯魟偮?,教室里就響起了掌聲??梢姶蠖鄶?shù)同學都想到了這個方法,看到同學們能有這樣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我也很高興,但是我并沒有立即表揚他們,而是在大屏幕上又出示了一個圓柱體的涼亭立柱,并問:你能求出這個圓柱體立柱的體積嗎?這時只見同學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的撓頭,有的晃頭,面露難色。我看時機已到,便說:剛才在求圓柱體水杯中水的體積的時候,同學們都想到了把水倒進長方體容器中測量,那么從這一過程中你能受到怎樣的啟示呢?為了配合同學們的思考,我在大屏幕上先出示了一個圓柱體,然后又出示了一個與它等底、等高的長方體??戳藞D示之后,聯(lián)想起求圓柱體水杯中水的體積的過程,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把圓柱體轉化成長方體。”看到同學們在課堂上活躍的思維,我的心里充滿了喜悅。接著問:“你們現(xiàn)在面臨的是一個什么問題?”同學們想了想說:“怎樣才能把圓柱體轉化成長方體?”在給予同學們鼓勵之后我又接著引導說:回想一下學過的相關知識,從中是否能得到啟示。并且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吹綄W生的討論有了初步結果之后,我又在大屏幕上演示了把圓平均分成16個小扇形,然后拼成一個長方形的過程??吹窖菔局?,同學們的臉上都露出了笑容。接著我又用多媒體演示了把圓柱體平均切割成16份,然后拼成一個近似長方體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圓柱體與拼成的長方體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學生經過討論,很快總結出了圓柱體的體積公式:圓柱體積=底面積×高。
三、多媒體與傳統(tǒng)教學的有機結合
多媒體教學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會給課堂帶來生機和活力,用得不恰當就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正常教學,產生負面影響。所以在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恰當使用,精心設計每一幅畫面,精心設計使用時機,不能為用而用。
新課改給課堂教學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現(xiàn)代教育技術給課堂帶來了無限生機。作為一名教師,在新形勢下,只有不斷探索,才能在新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把現(xiàn)代教育技術和傳統(tǒng)教學方式結合起來,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作者單位 遼寧省鞍山市岫巖縣黃花甸小學)
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