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能力是我們最重要的一種語言能力,它在我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因此,作文教學可以說是我們語文教學最為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可是,現在許多學生的作文興趣不高,認為作文是一種苦差事,懼怕作文、討厭作文,甚至產生一種“談文色變”的緊張心理。因此,要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無疑要在克服學生對作文的恐懼感,激發(fā)學生作文興趣上下工夫。
一、觀察體驗
在作文教學中,我十分重視培養(yǎng)學生觀察感知的習慣。每次寫作前或寫作時,我都盡量布置學生觀察或動手實踐(尤其對中年級學生),這樣等到學生寫作的時候就不會再無話可說了。如在指導學生寫一種自己喜歡或熟悉的植物時,我提前制作了一張觀察卡讓學生填寫,觀察卡上的內容有:植物名稱、外形特點、習性、用途、好詞佳句等。作文課上,學生交流觀察所得十分踴躍,個個躍躍欲試。寫作時也不見了愁眉苦臉、苦思冥想,只見神采洋溢、奮筆疾書。
二、閱讀積累
鼓勵學生多閱讀文章,做閱讀摘記,這是一條通向寫作的成功之路。我在教室里布置了一個“圖書角”,班級的學生把自己的圖書都拿來放在那,讓學生借閱。學生看書的熱情很高,我還要求學生準備了日積月累本,把一些好詞好句好段摘抄下來?,F在,在孩子們的作文中經常會看見一些好詞佳句,效果很好。
三、勤于練筆
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寫作能力是在不斷的實踐中提高的。在平時教學中,我要求每位學生從三年級開始每天寫一篇日記,或寫身邊小事,或抒個人心情,或繪花草樹木……學生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練習,筆頭熟了,素材也豐富了,有些內容還運用到作文中,從而減輕了寫作的難度,增強了寫作的信心。
四、反復修改
在教學中,對于中年級學生,我總是在學生寫完后為學生進行“草批”,指出習作中的不妥之處,再讓學生自己修改,雖然教師辛苦一些,但學生的習作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對于高年級學生,我會先讓學生掌握評判標準,再組織學生自己評改作文,由四位同學組成一個小組,每組負責批改四篇作文,要求小組成員在讀完各篇作文后,互相討論,交流意見,共評得失,使作文要求更加具體化,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自評自改能力。
總之,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我們持之以恒的指導中,學生定能變作文難、怕作文的心理為愛寫作、寫作樂,他們的作文能力也一定能隨之不斷提高,我們一定能經常欣賞到學生寫出的生花妙筆。
(作者單位 黑龍江省肇東市昌五中心小學)
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