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期,我“幸運”地做了三(3)的班主任,近一個月的用心傾聽、接觸,感悟良多。
贊美。我一直以為,對學生只要口頭上多表揚,筆頭上多鼓勵,便能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然而,在三(3)班,事實證明我錯了。
寬容。我一直以為,學生嘛,只要哄哄、逗逗,明天會好的。然而,在三(3)班,事實證明我又錯了。
機會。我一直以為,學生嘛,只要給他們適合的機會,他們會是那靜靜開花的野百合,一樣有芬芳。然而,在三(3)班,事實證明我還是錯了。
我陷入了深思:為什么?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學生也是如此,由于遺傳、性格、環(huán)境、生活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在學生身上存在很多差異。有的聽話懂事,有的倔強頑皮;有的聰明伶俐,有的遲鈍呆板。我如果想把工作做好,光靠自己僅有的熱情,是遠遠不夠的。我應該承認差異,尊重學生差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講究方法,要善于抓住學生的閃光點,要在教育過程中,學會信賴、鼓勵和等待學生,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
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微笑是人類最美麗、最友善的語言,那不管怎樣,以后我要用微笑去喚醒學生沉寂的心靈。每天一定要滿面春風地走進教室,用最親切的眼神面對學生。或許,我的眼神中流動著的鼓勵和肯定,會像一股股暖流溫暖著他們自卑和沮喪的心;或許他們會從我信賴、等待的眼神中得到前進的信心和力量,一步一步地向前行。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不是槌的打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于完善。”教育原本就是一種慢的藝術,需要有水滴石穿的耐性。是啊,我有理由相信,每一株花最初都是草,每一棵草最后都會開出花,只要我們心存期待,方法得當,多些耐心與信心,相信:“莫疑春歸無覓處,靜待花開會有時”一定會成真。
(作者單位 廣東省深圳市鳳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