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儒家的處事思想,其核心價值在于“仁、義、禮、智、信”。 佛家的思想就是教人以“慈悲為懷”。道家的人生信條是“為而不爭”,這也是老子的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在為人處事上的具體體現(xiàn)。本文通過分析這三家的處事思想,從而了解其對我們實際生活的影響及意義。
關(guān)鍵詞: 儒家;佛家;道家;處事思想;啟示
一、儒家的處事思想
儒家的思想,其核心價值在于“仁、義、禮、智、信”。“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忍讓謙虛以求大義,這是儒家所提倡的??梢哉f,儒家思想的重點便是如何調(diào)節(jié)社會關(guān)系。“仁”也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或者中庸之道,講的都是如何維系社會關(guān)系。
說到為人處世,孔子講究的是兩個字,“忠”與“恕”?!爸摇本褪且灾覍嵳\信的態(tài)度對人?!墩撜Z》: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爆F(xiàn)在我們引申一下,就是做人要厚道,要實在。論語中說孔子從四個方面教育學(xué)生,“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梢娭袊撕茉缇秃苤匾暋罢\信”了,只是一直推廣得不夠好。忠誠守信是做人的根本,而推己及人是待人處世的訣竅。
溫良恭儉讓和忠恕之道可以說一種非常出色的處世策略。所以有人認為,儒家的思想其實一種處世之道,是一種倫理學(xué)而不是一種哲學(xué)。儒家過于強調(diào)社會角色的重要性,“長幼有序,大小有別”,過多的強調(diào)自我的修養(yǎng)與克制,這些觀點影響了中國兩千年之久,可謂根深蒂固。盡管儒家的很多觀點今天未必完全正確,如中庸之道,政治上的復(fù)古傾向,過分內(nèi)斂的人格價值取向,等等。
二、佛家的處事思想
佛家的處事思想,其核心是教人以“慈悲為懷”。 何謂佛?僧肇云:“佛者何也?蓋窮理盡性大覺之稱也?!狈鹫撸X也,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故名曰佛。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是悉達多,從創(chuàng)立到現(xiàn)在有兩千多年。
在佛家思想中,一個人要想有有很高的修養(yǎng),首選必須具有一顆憐憫之心,能夠?qū)捜荽?。比如說:現(xiàn)在我們大多數(shù)人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的復(fù)雜,不論是兄弟姐妹之間,還是跟同事之間,或者和陌生人之間,大家都不能充分的信任對方,總是帶著一顆猶豫的時刻準備判斷對方是否在欺騙自己的心,總是在防著別人,唯恐自己會被欺騙,會吃虧。甚至現(xiàn)在在城市,同一棟樓住對面的鄰居可能都不認識,也不愿去認識,總是提防著對方。如果在生活中我們能夠換位思考,站在旁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那么別人之前對你的傷害或爭吵以及之前所有復(fù)雜的事情也就云淡風(fēng)輕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顆寬容的心,善待他人,那么這個社會將會變的非常和諧。
佛教的處事思想非常的樸素、平和,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在佛家看來,如果人人都能胸懷慈悲之心,平等對待一切眾生,無憎無愛,這個世界就會呈現(xiàn)祥和、快樂,就會變成人間樂土。
三、道家的處事思想
道家的人生信條是“為而不爭”,這也是老子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在為人處事上的具體體現(xiàn)。所謂的“為而不爭”,是指做事要盡力而為,且在名和利等各種誘惑面前要保持一種平常心,不與他人攀比,不嫉妒別人的才能。在老子心目中,理想的圣人學(xué)習(xí)掌握了無為之道的真謗,他們才能清心寡欲,多做事少說話,不與他人爭。
道家強調(diào)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關(guān)系。《老子》第二十五章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崩献咏凶觥暗馈钡奈矬w,它獨立運動,周而復(fù)始,天地萬物都要以它為生。這里的“道”顯然就是指自然界。
道家在人與自然關(guān)系上,更多注重人與自然的統(tǒng)一關(guān)系,也即“天人合一”,同時也強調(diào)要把人和自然等同對待,使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四、三者之比較及其啟示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內(nèi)用黃老,外示儒術(shù)”,就是說,修身養(yǎng)性,要用道家的思想,待人處世,要用儒家的思想。道家提出的辨證思想和對事物的認知規(guī)律,是中國古代哲學(xué)思想最大的亮點。“萬物負陰而抱陽”,“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老子對事物規(guī)律有著深刻的揭示。其思想成就主要在于哲學(xué)層面的思考與認知。
總的來說,儒家重人的自身修養(yǎng),要與身邊的人建立一種和諧的關(guān)系;道家思想主旨是自然和諧,道法自然,以無為治國,講的是出世,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認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統(tǒng)治宇宙中一切運動的法則。佛家,強調(diào)的是自身修養(yǎng),講的是超世,佛教是教育,是教人要深信因果,要得正知正見,超脫輪回,度己度人,成就佛果。經(jīng)過一千年的融合,在宋代的時候,儒、佛、道已經(jīng)三位一體了:以道行、儒禮、佛法為靈魂影響著每一位華夏子孫。這三者的處事思想既是相互獨立的,自成一體,又是相互影響相互聯(lián)系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三種處事思想無處不在,我們要學(xué)會合理運用,讓自己的生活因此變的輕松快樂。
參考文獻:
[1]公木,邵漢明.道家哲學(xué)[M].長春:長春出版社,2007(1)
[2] 達亮. 落葉菩提:佛教與人生[M]. 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
[3] 張松輝.老子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33
[4](春秋)孔子,程昌明譯注.論語[M].沈陽:遼寧民族出版社,1996.7
作者簡介: 許艷娜(1984.12-),女,景德鎮(zhèn)陶瓷學(xué)院,助教,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