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俗話說:“良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 好的導入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把學生領進新知識學習的“大門”。因此,在初中的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新課的引入尤其重要,通過師生的互動,把學生領到未知的數(shù)學世界,激發(fā)學生探索新知識的欲望。
關鍵詞 初中數(shù)學 課堂教學 導入藝術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19-0103-01
俗話說:“良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 好的導入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把學生領進新知識學習的“大門”。因此,在初中的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新課的引入尤其重要。那么,如何在新課伊始就把學生吸引到特定的教學任務和程序中去,讓學生產(chǎn)生躍躍欲試的感覺,調動起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和求知欲?下面就我?guī)啄陙淼慕虒W實踐談一點初淺的認識。
一、充分發(fā)揮新課導入在教學中的作用
新課程強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為此,教師必須有全新的教育理念與之相適應,特別是新課引入,不要像以前按部就班,要以其出人意料的導言,引發(fā)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并促使其積極參與到教學中去,這是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設計的引入能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一節(jié)數(shù)學新課成功的關鍵。然而有的老師對新課的引入不重視,致使在課堂上,教師講解枯燥,學生聽著乏味,課堂教學效果不佳。
二、如何導入新課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導入新課,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提出課題。那么如何導入新課呢?
1.直接導入新課。直接導入新課是指教師在講解新課時直接出示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直接將學生帶到學習數(shù)學的環(huán)境中,讓學生注意教師的提醒,了解本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教學“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開平方法”時,在復習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等基本知識后,直接提出問題:“對于形如標準式的一元二次的方程,如何求解?”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特殊情形“a㎡=b(a、b為常數(shù)且a≠0)的解法”,然后導出新課題:“直接開平方法”。
2.情境創(chuàng)設導入法。學生喜歡在某種特定的氣氛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情境的創(chuàng)設,把生硬的灌輸變?yōu)樯鷦佑腥さ奶剿?。在教師的引導下,疑難學生議,規(guī)律學生找,結論學生得。這樣,課堂上就形成一種其樂融融的氛圍,學生就更能積極地發(fā)言、探索。在講“軸對稱”時,我用課件展示翩翩起舞的蝴蝶,并伴有悠揚的《梁?!窐非?,學生心情愉悅進入了軸對稱學習。在講“圓與直線的位置關系”時,我用課件向學生展示海上日出,隨著太陽的緩緩升起,圓與直線的位置關系自然而然地引入。這樣特定的情境使學生渴求新知識,逐漸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
3.擴散思維導入法。通過提出具有趣味性、猜測性、不確定性的問題,使學生在幽遠的意境里利用想象進行解答,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想象力。具體分為判斷猜測性問題導入方式和暢想性問題導入方式。啟發(fā)性思維教學要從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啟發(fā)學生質疑開始。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思維自驚奇和疑問開始?!睂嵺`證明,設疑是思維的“啟發(fā)劑”,它使學生的求知欲由潛伏狀態(tài)轉入活躍狀態(tài),有力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開啟學生思維迷宮的鑰匙。教師要注意設疑置疑,讓學生在問題面前探索思悟,使學生拓寬思維領域,實現(xiàn)知識遷移。
4.類比導入法。數(shù)學知識是系統(tǒng)化、循序漸進的。在教學中,教師要抓住知識的遷移規(guī)律去把握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將以前學過與即將學習的有聯(lián)系的新知識有機結合起來,從而在教師的引導下自然獲得新知識。例如:在講“相似三角形的性質”時,可以以全等三角形的性質為例進行類比: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對應角、對應線段、對應周長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這幾組量怎么樣?學生聽到這里,就會有了探索的方向。當然,此法中與學知識的引入并非簡單的重復,而是有針對性地選擇某個知識點進行類比,使學生能從類推中促進知識的有效遷移,發(fā)現(xiàn)新知識。這樣,課堂教學才能收到滿意的效果。
總之,導入新課的方式多種多樣,不一而足,無論哪種方法,都要實事求是,精心設計,靈活掌握,它們都有共同的目的即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激發(fā)學習熱情,使其全力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
參考文獻:
[1]陳旭遠.新課程新理念[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杜,2003,(7).
[2]陶國秋.基礎教育研究[M].廣西教育學會,2006,(01).
(責任編輯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