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現(xiàn)行高中數(shù)學教材理論性強,運算能力要求高,課本習題及復習題題量大,學生基礎差,數(shù)學思維也有不同程度的障礙,所以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學不進去”,從而導致教與學陷入困境,學生對學習數(shù)學產生了消極態(tài)度,學習成績不理想,而且這種現(xiàn)象比較普遍。
關鍵詞 高中數(shù)學 學習困境 思維策略
總有高中學生及家長問老師,為什么高中數(shù)學就那么難學?學生在初中的數(shù)學成績一直優(yōu)秀,而到了高中成績一落千丈,就連平時聽課和完成作業(yè)都存在很多問題。基于此,我們作了一些探討和研究。
一、基礎不扎實,學習受阻
高中數(shù)學與初中數(shù)學相比,對知識的深度、廣度和學習能力的要求都是一次飛躍。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中必須掌握基礎知識與技能作為進一步學習的準備。高中數(shù)學很多地方難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數(shù)在閉區(qū)間上的最值問題、函數(shù)值域的求法、實根分布與參變量方程、三角公式的變形與靈活運用、空間概念的形成、排列組合應用題及實際應用問題等??陀^上,這些觀點就是分化點,其中一些內容仍是高初中教材不講的脫節(jié)內容,若不采取補救措施,查缺補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一些同學常輕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由于數(shù)學思維的膚淺,數(shù)學思維的差異,導致他們數(shù)學成績不理想。有的學生認為知道怎么做就行了,而不去認真演算書寫;少部分同學只是對難題很感興趣,好高鶩遠,重“量”輕“質”,陷入題海,這類同學待到完成正規(guī)作業(yè)或考試時,不是演算出錯就是中途“卡殼”。因此,在高中數(shù)學起始教學中,教師必須著重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基礎知識狀況,尤其在講解新知識時,要嚴格遵循學生認知發(fā)展的階段性特點,照顧到學生認知水平的個性差異,強調學生的主體意識,發(fā)展學生的主動精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同時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有了興趣,才能產生數(shù)學思維的興奮,也就是更大程度地預防學生思維障礙的產生。學生有了一定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學習的目的性,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分別給他們提出新的更高的奮斗目標,使學生有一種“跳一跳,就能摘到桃”的感覺,切實打好基礎,提高學生學好高中數(shù)學的信心。例如,高一年級學生剛進校時,筆者都要幫新生復習一下二次函數(shù)的內容。其中,二次函數(shù)中最大、最小值,尤其是含參數(shù)的二次函數(shù)的最大、最小值的求法學生普遍感到比較困難,為解決上述問題。特作了如下題型設計:
1.求出下列函數(shù)在x∈[0,3]時的最大、最小值:
(1)y=(x-1)2+1,(2)y=(x+1)2+1,(3) y=(x-4)2+1。
2.求函數(shù)y=x2-2ax+a2+2,x∈[0,3]時的最小值。
3.求函數(shù)y=x2-2x+2,x∈[t,t+1]時的最小值。
上述設計層層遞進,每做完一題,適時指出解決這類問題的要點。實踐證明,這種題型設計對突破學生的學習難點有很大的幫助,并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包括基礎差的學生)普遍情緒亢奮,始終保持活躍的數(shù)學思維,大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缺乏主動性,思維受阻
許多同學進入高中后,還像初中階段那樣,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跟隨老師慣性運轉,自己沒有掌握學習主動權。不制定學習計劃,課前沒有預習,對老師要上課的內容不了解;沒有真正理解所學內容。針對這一系列實際情況,在數(shù)學教學中應該盡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變被動為主動。例如,在排列組合的教學活動中,有相當部分題目很難用比較清晰簡潔的語言講給學生聽。有時教師自以為解釋清楚了排列組合的數(shù)學問題,但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思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導致學生只是對題目一知半解,甚至覺得“云里霧里”。排列組合本身就十分抽象,那么解決問題的關鍵就是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我們不妨將原題進行一下轉換,做一個情景設計,讓學生走進題目當中,成為解決問題的決策者。這樣做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還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觀能動性,能讓學生從具體問題的分析過程中得到啟發(fā),逐步適應排列組合題的解題規(guī)律,從而做到以不變應萬變。當然,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題目轉換的等價性,可操作性。
就教學過程中的常見的兩個難點問題,通過下面特例(如占位子這樣的游戲)作進一步的說明。例:將編號為1、2、3、4、5的5個小球放進編號為1、2、3、4、5的5個盒子中,要求只有兩個小球與其所在的盒子編號相同,問有多少種不同的方法?先讓學生仔細審題,從特殊字眼小球和盒子都已“編號”著手,清楚這是一個“排列問題”。為了激發(fā)學生興趣,將題目轉換為:讓學號為1、2、3、4、5的學生坐到編號為1、2、3、4、5的五張凳子上(已準備好放在講臺前),要求只有兩個學生與其所坐的凳子編號相同,問有多少種不同的坐法?
為活躍課堂氣氛這時教師可以選一名學生來安排這5位學生坐位子,學生爭著上臺,積極性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班上其他同學也都積極思考,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觀能動性,努力地“出謀劃策”,不到兩分鐘的時間,同學們有了統(tǒng)一的看法:先選定符合題目特殊條件“兩個學生與其所坐的凳子編號相同”的兩位同學,有C52種方法,讓他們坐到與自己編號相同的凳子上,然后剩下的三位同學不坐編號相同的凳子有2種排法,最后根據乘法原理得到結果為2€證52=20(種)。至此,原題也就得到了解決。為了把這一活動推向高潮,讓學生之間互相討論,根據自己的分析方法對這一類問題提出一個好的解決方案。這時課堂氣氛又一次活躍起來,并且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對上述過程我們要進行歸納和總結,再化抽象為具體,由特殊延展到一般,對于這一類占位子的排列組合問題進行理論講解:關鍵是抓住題目中的特殊條件,先從特殊對象或者特殊位子入手,再考慮一般對象,從而最終解決問題。
通過這樣寓教于樂的形式,既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又能教會學生數(shù)學知識,鍛煉他們的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舉多得。
三、缺乏好的學習方法,功效不成正比
老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但是存在著一部分同學上課不專心,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筆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也有一大堆,課后又不及時溫習、鞏固、總結,只是趕做作業(yè),亂套題型,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也有的同學晚上加班加點,白天無精打采;更甚者上課根本不聽,自己另搞一套,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例如:在學習了“函數(shù)的奇偶性”后,學生在判斷函數(shù)的奇偶性時常忽視定義域關于原點對稱問題,為此筆者就設計如下問題:
例:判斷函數(shù)f(x)=2x-()x在區(qū)間[23-a-6,2a]上的奇偶性。
不少學生由f(-x)=-f(x)立即得到f(x)為奇函數(shù)。
教師設問:區(qū)間[23-a-6,2a]有什么意義?
通過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學生意識到函數(shù)只有在a=2或a=1即定義域關于原點對稱時才是奇函數(shù)。由于每個學生的數(shù)學基礎不盡相同,其思維方式也各有特點,因此不同的學生對于同一數(shù)學問題的認識、感受也不會完全相同,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就要求學生仔細、反復看函數(shù)這一章節(jié)中找相關的內容看,待看完奇、偶函數(shù)、反函數(shù)與原函數(shù)的圖象對稱性之后,學生也就能較順利的解決這一問題了。
四、不重視學習過程,急于求成
學習過程分為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復習、獨立完成作業(yè)、綜合檢測和歸納總結等幾個方面。
1.課前預習是學生上好新課,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基礎。課前預習不僅能培養(yǎng)自學能力,而且能激發(fā)學習新課的興趣,掌握學習主動權。課前預習要兼顧到其它科目的學習,所花時間不宜過多,能弄懂的當然好,搞不清楚的就把它記下來,待老師講課時特別專心聽這部分內容。以求花較少的時間掃清學習道路上的障礙。使對所學的新知識由“生疏”到“了解”。
2.課堂學習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上課要緊跟老師教學的思路,把握重點,突破難點,盡可能把問題解決在課堂上。要知道什么地方該詳,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該精雕細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帶而過,該記的地方才記下來,而不是全抄全錄,顧此失彼。尤其是在預習時不懂或不清楚的地方上課時要特別專心聽老師講解,使對所學的新知識由“了解”到“弄懂”。
3.課后復習是高效率學習的重要一環(huán)。學生應該通過反復閱讀教材,多方查閱有關資料,強化對基本概念知識體系的理解與記憶,將所學的新知識與有關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進行分析比較,一邊復習一邊將復習成果整理在筆記上,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時地問老師或同學,要把所學的知識通過理解、消化,使對所學的新知識由“弄懂”到“掌握”。
4.獨立完成作業(yè)是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靈活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加深對所學新知識的理解和對新技能的掌握過程。這一過程是對學生意志毅力的考驗,通過獨立完成作業(yè)運用所學知識,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由“掌握”到“熟練”。
5.綜合檢測就是把所學過的知識分單元、章節(jié)和綜合來進行檢測,看看在學習過程中暴露出什么樣的問題,以便有針對性地補漏補缺,如果是個別現(xiàn)象就一對一的當面輔導,較普遍時就集中講解,反復訓練,尤其是綜合運用方面很多學生很難達到靈活掌握的程度,教師更要教給他們方法,傳授經驗,使對所學知識由“熟練”到“靈活。
6.歸納總結是學生通過深刻認識、認真思考和反復訓練,達到全面系統(tǒng)地掌握知識和發(fā)展認識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歸納總結要在系統(tǒng)復習的基礎上以教材為依據,參照筆記、綜合檢測等有關資料,通過分析、綜合、類比、概括,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以達到對所學知識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境界。經常進行多層次歸納總結,使對所學知識由“靈活”到“創(chuàng)新”。
如前所述,高中數(shù)學與初中數(shù)學相比確實有方法新、難度大、靈活性強等特點。但重視學習過程,倡導學生主動探求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是最基本的方法和對策。同時教師應當采取多次反復,加強輔導,指導閱讀參考書等方法,將出現(xiàn)的錯誤提出來讓學生議一議,充分展示他們的思維過程,通過變式練習,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高中學生僅僅想學是不夠的,還必須“會學”,要講究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才能變被動為主動。以達到靈活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目的。
(責任編輯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