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用2012年江蘇省多地中考舉例,追根溯源,闡述一種最實用最基礎(chǔ)的教學方法,以課本為本,狠抓課本當前知識,為初三復習指明方向.因此同時也糾正了許多教師“重課外而輕課本”的錯誤觀點.
【關(guān)鍵詞】 溯源;課本;初探
2012江蘇泰州市中考第21題:小明有2件上衣,分別為紅色和藍色,有3條褲子,其中2條為藍色、1條為棕色.小明任意拿出1件上衣和1條褲子穿上.請用畫樹狀圖或列表的方法列出所有可能出現(xiàn)的結(jié)果,并求小明穿的上衣和褲子恰好都是藍色的概率.
考點分析:列表法或樹狀圖法,概率.根據(jù)題意畫出樹狀圖或列表,求得所有等可能的結(jié)果與小明穿的上衣和褲子恰好都是藍色的情況,然后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溯源: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第十二章“認識概率”12.2“等可能條件下的概率”例3“小明有3件上衣,分別為紅色、黃色、藍色,有2條褲子,分別為藍色和棕色.小明任意拿出1件上衣和1條褲子穿上.恰好是藍色上衣和藍色褲子的概率是多少?”泰州中考第21題對例3稍加變化:上衣數(shù)量變3件為2件,褲子則由2條變3條;但它們的解法相同,都需要用樹狀圖(列表也可以)進行分析,從而計算出概率.
其實在2012年江蘇中考題中類似以上各題那樣與蘇科版課本習題相似的還有許多. 如:連云港市中考第23題的原型是八(上)159頁的“交流”;南京市中考第25題源自九(上)98頁問題4;蘇州市中考第6題由八(上)100頁習題3.5第8題改編,等等.總之,學生在進行緊張而繁雜的中考數(shù)學學習和復習時千萬別忽略了我們最熟知的課本,緊扣課本內(nèi)容,夯基固本,不管將來的中考題如何變化,他們都能從容應(yīng)對.
【參考文獻】
[1]劉東升.“以課本為本”:誰解其中味 [J]. 中小學數(shù)學(中旬) 2013(1-2).
[2]義務(wù)教材·蘇科版數(shù)學教材七、八、九年級.南京:江蘇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