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汽車制造業(yè)的迅猛發(fā)展對環(huán)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所以當今汽車工業(yè)成為了綠色生態(tài)設計的先導,也是目前生態(tài)設計比較深入的行業(yè)。下面本文將結合汽車工業(yè)的綠色設計來分析汽車產品中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
關 鍵 詞:汽車工業(yè) 生態(tài)設計 材料選擇 拆卸設計 回收設計
一、前言
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汽車價格的不斷下降,越來越多的人擁有了自己的汽車。但由于汽車使用壽命僅為十余年,僅以我國汽車為例,2000年有45萬輛汽車被報廢,“九五”期間將有180萬輛汽車要停用,這對環(huán)境造成了極大的污染,因此利用它們的循環(huán)再生是新世紀對汽車發(fā)展提出的戰(zhàn)略要求,在我國開發(fā)零污染回收率高的綠色汽車已經勢在必行,這也是各國汽車業(yè)競相發(fā)展的目標。
二、材料選擇與管理在汽車工業(yè)的應用
材料選擇是產品設計的第一步,綠色設計中的材料選擇對最終產品的“綠色程度”具有重要意義。綠色材料即低能耗,低成本,少污染,易加工且加工中無污染或污染最小,易回收,易處理,可重用,可降解的材料[1]。今天人們在汽車工業(yè)中對材料的選擇和管理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研究:
2.1 純天然材料的開發(fā)和利用
木材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植物材料,且木材加工能耗低,可再生循環(huán)利用,易于處理。因此,汽車工業(yè)對木材的開發(fā)和應用研究受到了很大的重視。如木材陶瓷在日本成為研究熱點。將木材經樹脂浸漬,在高溫真空下分解形成炭化木纖維和炭化酚醛樹脂的多孔結構。該陶瓷可用于汽車離合器的摩擦材料。另外,將樹皮粉碎,與聚酯纖維混合制成墊子,可用于重油吸收。如選用對環(huán)境有益的天然原料作汽車內飾,采用木質纖維、棕櫚、椰子殼、劍麻、棉花為原料生產汽車座椅、內飾、隔音件、隔熱板、地氈等,不使用含石棉、鎘、汞、CFC等對人對環(huán)境有害的原材料。
2.2 汽車燃料的改進
汽車尾氣引起的污染嚴重影響了生態(tài)環(huán)境。設計人員已經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了研究開發(fā)節(jié)能以及無污染或者低污染的新型汽車上。其中最理想的汽車能源是太陽能和氫能。
例如日本已經發(fā)明了較為實用的太陽能汽車。我國研制的“遠望”牌電動大客車最高時速90km,一次充電可行駛120km。美國也正在研究用水、甲醇高溫分解以使聚合材料分解到最初的化學狀態(tài)。通過加水分解,高溫蒸汽會使樹脂分解出來,從而形成單體,這種單體能在塑料再聚合時重新利用。加入甲醇取代分解出來的樹脂,通過高溫分解,塑料和橡膠就被分解成可燃燒的油和氣體。
2.3 汽車尾氣凈化材料的改進
采用催化劑轉化的方法,把汽車尾氣中的有害氣體,如CO,NO及HC等轉化成N2和H2O,對防止大氣污染有重大意義。傳統的催化劑材料中是Pt,Pd和Rh等貴重金屬元素。德國的Degusaa公司針對中國情況正致力于開發(fā)適用于柴油車和摩托車尾氣的新型催化劑材料。
2.4汽車材料的管理
在管理方面,由于綠色材料種類較少,不可避免的會采用一些有毒材料,所以在材料安置中應將有毒和無毒的材料分開安放。廢棄后的產品有用部分進行回收利用,無用部分采用一定工藝進行回收處理,使其對環(huán)境影響最小。
三、拆卸設計在汽車設計中的應用
拆卸設計是綠色設計研究較早而且比較系統的一種方法[2],并且已經在汽車工業(yè)中得到應用。拆卸設計的準則就是為了將產品的拆卸性要求及回收約束轉化為具體的產品設計而確定的通用或專用設計準則。產品拆卸是產品回收再生的前提,直接影響產品的可回收再生性,廢棄產品的零部件經過維修或其他處理方法后可以被重新使用,那么這些零部件必須能夠方便的拆卸,拆卸設計應遵循以下準則:
3.1 拆卸工作量最少原則
產品在滿足功能要求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簡化產品結構和外形,使功能集成,將由多個零件完成的功能集中到一個零件上,減少零件數量。在滿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盡量簡化掉一些不必要的功能,在零件合并時一定要注意,合并后的零件一定要易于成型和制造。
減少材料種類,會使組成產品材料的相容性增大,對一些沒有利用價值的零部件可不必進一步拆卸,而作為整體回收,因為可大大簡化拆卸工作。對有害材料的集成,在滿足產品功能的前提下,盡量將這些材料組成的零部件集成在一起,便于以后的拆卸和分類處理。
3.2易于分離設計原則
首先是次表面原則:產品零件盡量避免在其表面進行如:電鍍,涂覆,尤其等二次加工,因為二次加工后的附加材料很難分離,影響材料回收的質量。日本汽車公司科研人員研究出一種清除塑料零件表面油漆的新技術,可以讓外表涂了油漆的塑料零件重新使用。其次是便于識別分類準則:在材料上做標記。一般來講,產品的組成零部件數量很多,這就要求對回收的零部件材料給出明確的標準,才能被回收或重用。產品生產時,在零件上模壓出材料代號或用不同的顏色表明材料的可回收性或注明專門的分類編碼代號等。
例如德國寶馬公司所使用材料80%是可以回收的。設計人員采用了一種特殊的編碼系統,以便識別產品中的不同零件數量,其生產所用的3+5旋轉模中,大多數塑料零件采用了顏色編碼標志,綠色表示純塑料,藍色表示用于回收的塑料,采用這種標志的目的是減少不同塑料數量,完全避免有害有毒物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樣在回收廢舊汽車時,拆卸分類就非常方便。能做到物盡其用,為再生利用創(chuàng)造條件。
3.3 易于拆卸設計原則
在易于接近的排放口進行設計,有些產品在廢棄后,其中往往含有部分廢液體,如汽車中的汽油或柴油,潤滑油,為了在拆卸過程中不致使這些廢液體遍地橫流,造成環(huán)境污染和影響,在拆卸前要將廢液體排出。因而在設計時,要留有易于接近的排放點,使這些廢液能方便并安全排出。
3.4 模塊設計原則
任何一個產品都是由若干個具有一定功能的部件組成一個個相對獨立的模塊【3】,各模塊間能方便的進行聯結,這樣將零件模塊化可進行大量生產,并多次使用。德國德馬克公司生產的橋式吊車系列在采用模塊化設計后,設計費用減少為單件結構的12%,而生產成本降低了45%,對單件小批量生產的零件,不僅減輕了零件的重量,而且有利于抗震。
四、回收設計在汽車工業(yè)中的應用
面對世界有限的資源,要達到預期的回收目的,回收設計起著關鍵的作用。這就要求在進行產品回收設計時,要充分考慮產品零部件及材料回收的可能性,回收價值大小,回收處理方法,回收處理結構工藝性等與回收性有關的一系列的問題【4】,以達到零部件和能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其目的就是最有效地在新產品中使用回收再生后的零部件和材料。我國對于回收再利用也開展了一些工作,但在汽車工業(yè)深層次的、有規(guī)劃的開展汽車回收再制造工程,尚屬起步階段。
4.1 汽車回收的再生方式
產品回收的再生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對于同一產品可以有多種回收的再生方式。下表列出了汽車產品部分的回收再生方式:
4.2 汽車長壽命零件的回收
在產品設計時,有些零件的工作可靠度遠大于其它零件的工作可靠度,即當部分零件損壞時而使整個產品失效時,這些零件仍然可以使用很長一段時間,所以應當采用一定措施,將此類零件拆下回收,稍加整修再次利用。如美國寶馬公司研究的,由加強聚惜胺玻璃纖維制造的汽車上的“進氣管”零件在汽車報廢后,其彈性衡量和阻尼特性幾乎都沒有改變,因而該材料可100%回收重用。
五、結束語
本文結合各國的汽車設計,對綠色生態(tài)設計的材料選擇,拆卸設計,回收設計進行了詳盡的闡述和分析。其中國外有許多經驗和做法值得我們借鑒,從中也不難看出我國汽車業(yè)的不足。因此開展系統理論研究,促進我國產業(yè)發(fā)展已是當務之急,這就要求企業(yè)及研究單位密切協作,以新的思想指導設計,生產和消費,走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綠色產品開發(fā)道路。這就要求設計人員增強自己的“綠色”意識,設計出對環(huán)境影響最小的綠色產品,來縮短我國與其他國家綠色產品的距離,同時綠色產品的全面實施,也將對未來中國的健康發(fā)展做出重大貢獻。
參考文獻
[1] 劉志峰,劉光復. 綠色設計 [M]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1999
[2] 宋守許,劉志峰,劉光復. [J]綠色產品設計的材料選擇
[3] 雷瓊,李新國. 論個人電腦的綠色設計. [J]機械設計. 1998
[4] 劉志峰. 產品的可回收性設計. [J]機械科學與技術.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