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關中民居在我國的民居建筑中自成一派,本文從木雕的建筑裝飾類型、表現(xiàn)題材和工藝類型的基礎上,分析和認識木雕藝術在關中古民居中所體現(xiàn)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內涵。
關鍵詞:關中;傳統(tǒng)民居;木雕;裝飾藝術
關中位于陜西中部,秦嶺和陜北高原之間的渭河流域,散、函、武、蕭四關之內,再加上陜北高原和秦嶺兩道天然的屏障,使關中地區(qū)成為自古以來兵家的必爭之地[1]。它東起潼關港口,西迄寶雞峽,歷代稱八百里秦川,東寬西窄,地勢平坦,由東向西傾斜,渭河橫貫中部。
1 木雕藝術
木雕就是木材料雕刻,是利用木材質感進行雕刻加工,豐富建筑形象的一種雕飾門類,主要用于門窗、屏罩、梁架、家具、陳設等。幾千年來,中國建筑一直以木構架建筑房舍宮府,形成了我國獨特的木建筑文化。建筑木雕則始于對部分構件的裝飾加工,使之符合于建筑審美的需要,木雕的形象與庭院草木、室內陳設、家具相互映襯,體現(xiàn)了中國特有的文化精神與審美趣味。關中民居建筑中的額枋、雀替、門窗扇等是木雕重點裝飾部位,所用木材如紫檀、楠木、樟木、黃楊、柏木、紅木等,巧妙利用其不同花色、紋理及硬度進行施藝,具有獨特藝術性。
2 關中民居木雕工藝類型
關中民居中常見的木雕工藝為:線雕、浮雕、圓雕和透雕。(1)線雕稱為線刻、陰刻,在平面上施以刀工,只做線的處理。關中民居中線雕有陰線、陽線雕刻兩種,由于民居建筑中的木質構件雕刻完成后需要進行彩繪,因此,民居中陽線雕刻工藝使用較多。(2)浮雕是民居裝飾中最常用的木雕工藝,關中地區(qū)民居中的木浮雕是當?shù)匮b飾藝術中種類最多、題材最廣、雕刻最精彩的部分。(3)圓雕是多種雕刻方法的綜合體,關中民居中的圓雕多出現(xiàn)在大門的木雕工藝中。當?shù)孛窬娱T樓上的裝飾多選用蓮花、菊花與牡丹為題材進行雕刻,牡丹多位于門罩花板中心的位置,垂花柱上蓮花的題材較多,門簪則以菊花或蓮花形式出現(xiàn)。(4)透雕也叫鏤空雕,關中地區(qū)的單面透雕常出現(xiàn)在檐枋下或門樓上部的裝飾中,雙面透雕正反紋飾一致,常出現(xiàn)在掛落、門窗、家具以及抱頭梁下的穿插木上。透雕工藝要求工匠技藝高超,常在木料上雕刻出多層次的疊澀及鏤空,線雕與浮雕工藝也常集中出現(xiàn)在透雕作品中。
3 關中民居中木雕的載體
(1)額枋。額枋是連接立柱上端、用于聯(lián)系和承重的水平構件,常見為兩根疊用,上面稱大額枋,下面稱小額枋,大小額枋之間還有花板和托木。關中傳統(tǒng)民居建筑額枋上的雕刻,是木作裝飾的重點,以鏤空雕刻或高浮雕的形式為主,內容豐富、雕鏤精細,不厭其繁。(2)雀替。雀替是額枋與柱交接處的承托木構件,穿入柱中固定,兩側端頭露出,用來增加梁頭抗剪能力和減少額枋的跨度。關中傳統(tǒng)民居建筑對雀替的裝飾,有的施以雕刻,部分還有彩繪,處理手法有高浮雕、鏤空雕刻,有些以裝飾圖案外輪廓作雀替造型,精致而有個性。(3)門樓。門樓是中國民居與街道間的入口建筑,它使民居入口不致直接開向街道,減少了外界的干擾。不僅是出入的重要通道,也是門第高低、社會地位的重要標志[2]。關中民居的垂花門,也是門樓的一種形式,屋頂前檐的柱子的頂端雕刻成花狀為裝飾,所以稱為垂花門,多用在建筑群組的內院[3],關中有幾例是用在外墻做院門。門樓的形式與雕刻做工精巧與否,往往反映了戶主的身份、地位乃至整個宅院的裝修質量。(4)門簪。門簪也叫“固扇”,是大門上方中檻突出的構建,主要是裝飾作用。關中民居的大門上,門簪一般皆對稱布置,有的為兩枚,有的為四枚,有圓形、方形、多瓣形,菱形、六角形及八角形等樣式,也有雕刻成壽桃、太陽花的造型。正面或雕刻,或描繪,飾以花紋圖案;以四季花卉為裝飾題材,圖案間還常見“吉祥如意”、“福祿壽喜”等字樣。(5)隔扇門。用于房間外檐的隔扇門,一般為四扇,抹頭數(shù)目有一般是四到六根。格心用木制花格,大戶人家的隔扇門多用菱花格,裙板、絳環(huán)板上施以浮雕、貼雕或嵌雕,花飾多為如意、花卉、福壽圖案及風景、人物、故事畫幅等。裙板因為面積大,且處于視覺中突出位置,也成為民居建筑木雕的重要部位。裝飾題材種類較多,效果明顯,由于地域民情和生活習俗的不同,在民居建筑及裝飾風格上必然帶有顯著的地方風韻和民俗風采。(6)窗戶。關中民居的窗戶分為支摘窗、檻窗、隔扇窗、漏窗等類型。其色彩和欞格花形使得建筑外立面更為協(xié)調統(tǒng)一,光線明處窗格密裝飾多,窗格組合形式多樣,加上雕刻就成了窗戶上的裝飾,窗格間用木條組成盤長、步步錦、龜背錦、冰裂紋等圖案,局部設有花卡子,分圓形與方形,圖案有桃、松、竹、梅等。
4 關中傳統(tǒng)民居建筑木雕題材及反映的民俗文化觀
吉祥觀念的體現(xiàn)是人們借助于某些事物的屬性和特征,并在它的基礎上經(jīng)過著意加工而成,它利用象征手法,或運用和諧音、假意等形象手法,以及利用直觀的形象表達非本身意義內容的形意手法,來表達事物的吉祥觀念[4]。在關中傳統(tǒng)民居中,以鳥、獸、蟲、魚等祥禽瑞獸作為象征符號的雕刻紋樣十分廣泛,如:龍、鳳、麒麟等[5],各種珍禽異獸扮演著各不相同的角色,發(fā)揮著各自不同的功能,承載著濃郁的歷史文化內涵,蘊涵著豐富的審美心理與民俗觀念,成為人們祭奠祖先與神靈,祈盼生殖繁衍,驅災避禍,平安幸福的象征。花卉果實紋樣一般采用二方連續(xù)、四方連續(xù)等構圖手法,雕刻出了很強的裝飾和寫實意味,關中民居用的花草植物紋樣有牡丹、荷花、水仙、梅花、竹子、菊花、靈芝、松樹、石榴、葫蘆、葡萄、桃、柿子、荔枝、谷穗等。人物神祗類題材通常選擇民間故事,宗教神話,名人軼事、戲劇等的某個場景或者情節(jié)來形成的構圖,諸如“五谷豐登”、“大禹牧牛”、“長安八景”、“二十四孝圖”、“看棋圖”等都是在關中民居中所體現(xiàn)的,寄托人們祈求生活幸福、風調雨順、四季平安的美好愿望。木雕所用的裝飾紋樣常見還有文房四寶、琴棋書畫、書案、香爐等,有的是經(jīng)過高度簡化、概括、提取而形成的程式化圖案,連續(xù)、重復地出現(xiàn)于建筑裝飾中,是吉祥的象征意義。博古類寓意博古通今,四藝圖體現(xiàn)的是一種超脫世俗,清高無上的精神,暗八仙寓意祝頌長壽之意,平安如意預示平安如意。
5 結語
關中傳統(tǒng)民居建筑是歷史的見證,是地域經(jīng)濟、文化交流和發(fā)展的記載,反映了關中地區(qū)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脈絡和建筑風格的傳承,也映射出地域民俗、生活方式和地域文化的熔鑄歷程。關中的木雕藝術是由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民俗等綜合因素影響而形成的,通過研究關中民居建筑木雕刻藝術,更加深刻的了解了關中傳統(tǒng)建筑及地域民俗文化。
參考文獻:
[1] 李媛.關中民居“庭院”型制“新農(nóng)村建設”景觀保護規(guī)劃設計基礎性研究[D].西安:西安美術學院,2007(5):23.
[2] 唐西婭,尹鍔.淺析中國古代建筑裝飾中的雕刻藝術[J].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
[3] 樓西慶.中國建筑的門文化[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22-23.
[4] 陸元鼎.中國民居建筑上卷[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160.
[5] 王山水,張月賢.陜西民居木雕集[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188.
作者簡介: 閻娜(1984—),女,山東煙臺人,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環(huán)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