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著名劇作家李龍云先生的話劇《小井胡同》在他去世一周年之際,由北京人民藝術(shù)劇院重新上演,復排導演是他生前好友、北京人藝資深表演藝術(shù)家楊立新,這部戲也是楊立新演而優(yōu)則導的處女作,本文對2013年此劇排演中部分演員及導演、舞臺美術(shù)師進行了采訪,主要涉及劇本分析、角色創(chuàng)作等內(nèi)容。
關鍵詞:北京人民藝術(shù)劇院;老北京社會生活;老北京胡同文化;文革歷史反思
1 采訪概況
(1)采訪起止時間:2013年7月22日至11月1日日;(2)采訪地點:北京人民藝術(shù)劇院三樓排練廳、劇院后臺及化妝間;(3)采訪對象:《小井胡同》劇組部分演職員;(4)采訪方法與主要內(nèi)容:在《小井胡同》的排練及演出間歇,采訪劇組演職員在此劇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對劇本、角色、舞臺美術(shù)等方面的創(chuàng)作與思考,對人藝現(xiàn)實主義戲劇的創(chuàng)作中演員創(chuàng)作方法與成因進行分析。
2 北京人民藝術(shù)劇院2013年復排話劇《小井胡同》概況
(1)《小井胡同》排練時間:2013年7月8日至9月27日;(2)《小井胡同》演出時間:2013年9月28日至2013年11月1日;(3)《小井胡同》演出地點:北京人民藝術(shù)劇院;(4)《小井胡同》劇情簡介:北京南城的小井胡同住著一群普通百姓:電車工人劉家祥和妻子劉嫂,面鋪掌柜老石夫婦,襪子鋪小業(yè)主許六和剛接回家做妻子的從良妓女春喜,被國民黨軍隊拉去當伙夫的陳九齡,舊警察吳七,賣假藥的混混兒小環(huán)子……解放軍圍城,世道要變了,這些平頭百姓開始演出一場人生大戲。不料,天有不測風云,新中國的道路并不平坦。隨著小媳婦兒從鄉(xiāng)下進城,住進了小井胡同,老街坊們又迎來了不平凡的歲月。熱火朝天的“大躍進”中,人們不甘落后,一心要“跑步進入共產(chǎn)主義”,卻鬧得人仰馬翻,房倒屋塌…… “文革”十年浩劫中,在以小媳婦兒為代表的造反派面前,老街坊們互相保護,互相扶持,卻弄得人人自危,險象環(huán)生……終于,“文革”結(jié)束。經(jīng)歷了小井胡同幾度變遷,嘗遍了三十載人生悲喜,老街坊們要掌握自己的命運——好好過日子了!;(5)《小井胡同》復排主創(chuàng)人員介紹。編?。豪铨堅?復排導演:楊立新 舞臺美術(shù)設計:黃清澤、鄢修民、方義 舞美設計助理:李果 主要演員:濮存昕、龔麗君、岳秀清、何冰、高倩、孫茜、王長立、郭奕君、高冬平、李珍、張福元、劉輝、李麟、蘭法慶、劉小蓉、王欣雨、閆巍、何靖、李珀、孫琳、劉鑫、朱少鵬、黃薇、鄒健、雷佳、羅熙、閆銳、韓清、李勁峰、劉彥君、楊懿、王寧、周帥、金漢、王羽錚、張華(本劇分AB制演出)。
3 話劇《小井胡同》復排的來龍去脈
著名劇作家李龍云先生的話劇《小井胡同》在他去世一年以后,在北京人民藝術(shù)劇院重新上演,復排導演是他生前好友,北京人藝的資深表演藝術(shù)家楊立新,這部戲也是楊立新演而優(yōu)則導的處女作。筆者在2012年北京人藝建院60周年的研討會上,有幸聆聽楊老師關于人藝發(fā)展建設的即興演講,遂產(chǎn)生研究他多年舞臺實踐中提煉出來的關于表導演創(chuàng)作方法的強烈意愿。后來楊老師邀請我去觀看他演的《雷雨》,在化妝間聊天時他提議以后有機會,可以在排新戲的過程中進行這項課題活動。今年春天,楊老師告知我將要復排《小井胡同》,7月初劇組正式建立后,我的工作也啟動了。
在今年9月18日組織的《小井胡同》觀摩會上,院長張和平介紹說這部戲的復排基于四個原因。首先編劇李龍云去世一周年了,用龍云畢生最重要的作品去紀念他,是人藝值得做的一件事,這不是對一個劇作家的紀念,而是對藝術(shù)的敬重,對藝術(shù)家的敬重。其次,是為劇院多積累一些經(jīng)典劇目。從發(fā)展戰(zhàn)略的角度來看,人藝目前面臨著一個大發(fā)展的時期,按照市委的相關計劃,2016年劇院在原劇場附近,將再落成四個新的劇場,《小井胡同》的復排將為目前已有的三十多部經(jīng)典劇目再增加一個新亮點。再其次,是對年輕演員的培養(yǎng)。人藝是有鮮明藝術(shù)特色的劇院,《小井胡同》是對人藝風格很好的詮釋,同時也是很磨練演技的一部好戲,通過這部戲可以鍛煉出一批年輕演員,使人藝的風格代代相傳。最后一個考慮就是對導演的培養(yǎng),導演對于一個劇院來說至關重要,恰恰人藝近些年導演團隊力量非常需要加強。從演員轉(zhuǎn)行做導演,無論是人藝還是社會上成功的例子不勝枚舉,楊立新扎根人藝,是個很有藝術(shù)境界和責任感的藝術(shù)家,相信在他的帶領下,這部戲會非常成功的。
導演楊立新回憶,文革結(jié)束時候后有兩部戲《楓葉紅了》和《于無聲處》,演了一兩年后就無聲無息了,生命力不夠強,源于藝術(shù)家的沉淀、積累和認識的深刻性不夠。7年之后的1983年出來一部《小井胡同》,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的。當時這戲沒能正式公演,導演老刁(刁光覃)說演三場吧,結(jié)果門口堆的觀眾都炸了窩了,而且引起了文藝界的熱議。85年戲才正式公演,演到92年,楊立新在里面演小力笨。當時的評論家有個說法:“這簡直就是解放以后的茶館!”它幾乎可以說是茶館的續(xù)篇,是典型的北京人藝戲,現(xiàn)實主義、小人物、眾生相、橫斷面的時代。劇本截取了北京小胡同里的五個時間段,每一個時間段里的人物都具有連續(xù)性,對于演員建立生活,通過一個戲還原歷史,都是需要下很大功夫的,表演上不能表面化、形式化。記得83年版的劇本還是大家用銅板刻的,這次復排找到了當時的劇本,有幾頁居然是楊立新自己刻的。
今年7月8日至9月27日,在經(jīng)歷了約三個月的緊張有序的排練后,《小井胡同》終于正式公演了。人藝著名表演藝術(shù)家鄭榕老師看過戲后,給劇組寫了一封信,信中這樣寫道:“祝賀你們打了一個大勝仗!‘人’又重新占領了話劇舞臺!……多少年來政治標簽、燈光布景、外國西洋景、哲學符號、舞蹈雜技……充斥話劇舞臺,人則被趕到角落里,面具后,成了提線木偶……今天的勝利得來不易,‘人’終于又奪回了舞臺的主導權(quán),可見安排演員作導演是一項英明的決定!看到身價萬貫的‘明星’濮存晰兩腳踏在小井胡同的土地上,自在地和張福元……們共同呼吸,我流淚了……舞臺上的‘生活’氣息吸引了觀眾,我好像也被吸引,回到了那個‘空氣都被凝固的’恐怖時代……說心里話,我好像看到了‘北京人藝’的一線曙光……”。人藝的著名表演藝術(shù)家藍天野老師則認為,楊立新身體例行做導演,這是建院60周年之際,對北京人藝今后的發(fā)展很重要的一件事。這部戲當年演出就是以年輕演員為主,并且鍛煉出一批像林連昆、任寶賢、呂中這樣的杰出演員。
4 《小井胡同》復排關于舞臺美術(shù)采訪實錄
人藝的舞美設計師李果老師在這個戲里負責制作布景,他和導演楊立新在前期籌備時,都認為還是用以前的舞美設計和服裝設計合適,一是有紀念意義,再一個覺得這個景沒有過時,還是設計的不錯的。因此他自愿擔任此劇的舞美助理工作。老版的舞美設計黃清澤老師60年代初畢業(yè)于中央戲劇學院舞美設計專業(yè),到了80年代排《小井胡同》的時候,他已經(jīng)算是人藝比較重要的舞美設計了,設計的《小井胡同》、《狗兒爺涅磐》、《野人》、《紅白喜事》都很有影響力,他的作品在當代舞臺美術(shù)史上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之前北京人藝的舞臺布景雖然也是寫實風格,但都有寫意的成分,包括《茶館》、《龍須溝》和《駱駝祥子》,都是前面一個房子一個院子的拋面,后面掛一塊畫幕,成一個套路了。黃清澤的舞美設計,都是立體空間下、視覺接近真實尺度的景,屬于幻覺布景,比較有代表性。
李果記得1983年老版停演之后景大部分都拆了,當時人藝沒有那么多舞美庫房,就留了一個小門樓,因為做的太好了,舍不得扔。85年再演時,他還在春節(jié)加班給第一幕繪過景。90年代中后期戲不演了,這個門樓最后也給拆了,這次復排的景百分之百都是重新做的。道具和極個別的服裝是重新制作的,道具百分之八十都是老的,這還真沒想到。復排協(xié)調(diào)道具的時候,想象這次道具的工作量可能會挺大的。后來開了一份清單跟道具師汪化賓老師核對,汪老師對這個戲的道具記憶特別清晰,所有道具全在北京懷柔舞美工廠庫房里的兩個集裝箱內(nèi),兩三天時間這些將近三十年的老道具都被找出來了,包括幾件當年被錯誤使用的道具也都還在,是《紅白喜事》里面兩個用粗楊樹枝釘?shù)陌宓?,那年演出就稀了糊涂的在臺上,今年才把它去掉。這次化妝用的頭套都是新制作的,因為那時候的頭套有的找不到了,能找到的因為當年都是真頭發(fā)織的,也都被蟲子咬壞了,關鍵是演員換了,頭圍尺寸都不合適了。
這次舞美景的制作過程很順利,幾位繪景師都是本院的,在旋迎春老師的帶領下,五六十歲的有兩個,其他都是三十歲以下的,他們在8月中旬的繪景間里,忍受著40多度的高溫畫這幾張景。第四幕還加了一棵深秋的樹,增加氣氛,畫的非常好,因此說明書上,第一次打上繪景藝術(shù)指導這個職位。但是景裝上舞臺之后,還是有了新問題,這次演出的舞臺調(diào)度比過去要大的多,一是現(xiàn)代觀眾觀賞習慣改變了。裝完臺之后,明顯的感覺舞臺演出區(qū)域顯得小了很多,把兩側(cè)房子稍微打開后,解決了這個問題。過去的表演區(qū)域是在舞臺深度的中線,這次更多是在舞臺前區(qū)表演,所以景就顯得有點小了,尤其是下場門許六他們家房子特別明顯的小,舞美制作這塊把這間房的開間給加大了三分之一。關鍵是那個時代每家的房子都住的小,這就是一個認識問題。另外這個戲改動比較大的是第四幕,把老版天幕上的單元樓、學校給去掉了,因為當時這個戲的劇本結(jié)尾沒讓觀眾看到“光明”,所以就得在景上招呼一下。這也不是當時導演和舞美設計的本意,后來和黃清澤老師商量了之后,就把這些東西拿掉了,還有就是從技術(shù)上把天幕和兩側(cè)的邊幕都縮小了,讓觀眾看到的是一個更純粹的北京小院兒。
5 話劇《小井胡同》角色分析及部分演員采訪實錄(按照角色在劇中的出場順序)
(1)吳七。吳七的扮演者王長立老師說,老版的吳七是李廷棟老師演的,演的非常好,92年以后李廷棟生病了,就由他來接替,這次自己的表演并沒有更新的創(chuàng)造,只能說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礎上再往前走一走。他們這幾位五十多歲的老演員參加這部戲,一是為了幫助龍云完成他生前未了的心愿,如果這部戲能早10年復排,老版的演員大都還能演,那就會更好的帶動一大批中青年演員。他三十年前演這個角色的時候,觀眾的反應是感同身受,現(xiàn)在的觀眾對那段歷史沒有記憶,更沒有受過文革反思教育,在舞臺上有時候你演的很動情動心,但是觀眾不了解那段歷史,可能并不會被感動,反而會感覺戲演的很拖拉,所以在表演上得適應現(xiàn)在觀眾的心理。于是之先生曾說過,生活中常見的,而舞臺上不常見的,是演員的創(chuàng)作之寶。這部戲里最出彩的是語言,語言背后的思想更是演員追求的目標,吳七是個性格鮮明的角色,一上場就得鮮明。
(2)劉家祥。導演楊立新說,他小時候住在北京煤市大街附近的胡同里,鄰居有個當瓦匠的老大爺,身上就有劉家祥的影子。這老大爺每天騎著車上下班,車后座綁一工具袋,里面裝著瓦刀、灰板、皿子和吊線坨。他只要推著自行車一進院,大兒子趕緊上來把這些工具給收拾干凈。要是夏天,老伴兒給打上一臉盆水,老爺子光著膀子,自己把寸頭、上身一洗,褲子、鞋撣干凈了,然后一大茶缸濃茶就遞過來了,喝完了一個小炕桌就在院兒中間一放,二兩酒、炒個雞蛋、炒個素菜,大兒子陪著吃,剩下的孩子就和老伴兒在屋里,喝棒碴粥就窩頭咸菜。沒辦法啊,老爺們是家里的頂梁柱,指著他賺錢過日子呢,那個時候真是比較典型的北京生活。文化大革命時候,有?;逝?,也有逍遙派。劉家祥在家里呆著,不參與文化大革命的各種幫派斗爭,從這點看他也是個油條,有智慧和賴皮的一面。
劉家祥的A制扮演者著名表演藝術(shù)家濮存昕認為,劉家祥這個角色,在創(chuàng)作上有一些局限性。有句臺詞形容那年頭“工人階級長行市”,可能別人認為他是戲里的正面一號角色,其實他不是這樣。在排練過程中何冰給大家伙兒的提示挺重要的,世界上任何矛盾都要從私欲出發(fā)來分析,階級斗爭、政治斗爭、宗派斗爭,爭論的根兒上都是個人的利益之爭。劉家祥這人,主戲都不在他身上,他是一個邊緣人物,但是他在院子里的位置還是挺重要的,因為他媳婦劉嬸厲害。龔麗君這次創(chuàng)作的劉嬸不錯,她以前演戲的時候,就連大聲說話、罵人什么的都不會,這次真是超越自己了。因為演員沉浸在自己的形象里是很吃虧的,要融到戲里,融到別人的戲里才行,不能別人的戲和自己沒關系。另外李龍云在創(chuàng)作劉家祥這個人物、包括小環(huán)子,都有他自己父親的影子,有幽默的一面。
劉家祥的B制扮演者青年演員劉輝說,最早走進人物是通過第二幕里面石掌柜的一句臺詞“……咱們小井缺了劉大哥沒有主心骨!”劉家祥是這院里大家的主心骨,有很強的凝聚力。劉輝經(jīng)常與濮存昕一起切磋如何塑造角色,濮存昕也很愿意把自己的感受拿出來分享。老版里林連昆老師的表演也讓劉輝受益匪淺,很多細節(jié)的處理使他知道,那個時代人和今天的想法完全不一樣。劉輝覺得,隨著每天的演出,他離角色越來越近了,記得剛排演第三幕時,劉家祥和小媳婦之間有一場沖突,當時導演楊立新一再跟他們強調(diào),要把對小媳婦的害怕勁兒演出來,雖然劉家祥是工人階級,但是在那個年月,如果哪句話說錯了,真是有可能被劃到地、富、反、壞、右里去。正式公演后濮存昕演了幾場之后,特意跟他單獨聊這段戲,舞臺上所有演員共同營造的壓抑的政治氛圍,要是把劉家祥心態(tài)演的過于輕松,可能會破壞舞臺的整體氛圍。
(3)劉嬸。導演楊立新在排練時說,劉嫂是小井這片兒真正的領導,但小媳婦如果要說話也是張嘴就來,小媳婦和劉嫂的關系很有意思,這關系要弄清楚,光指著“說”不行,要真正地心里有戲才行。大家應該把院兒里的關系多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上靠靠,想想。
劉嬸的扮演者著名演員龔麗君老師認為,劉嫂這個人物善良是她的本性,心直口快是她的特點,她有相當大的能力和話語權(quán),大家伙兒都聽她的,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家庭婦女,但她恪守中國婦女的傳統(tǒng)觀念,大事聽劉家祥的。又因為她直爽的性格讓她遇見事張口就說,容易搶了家里男人的風頭。龔麗君說她塑造這個人物主要是從聲音上切入,如果想改變一個人,除了形體,就是聲音了,這是最重要的。她一開始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了,但是沒有那么重視,有一天何冰跟她說:“你的聲音太漂亮了!”當時她為了這句話思索了很久,有一天在排第四幕的時候,終于明白了。這段戲演的是劉嬸的孫子小六九從包頭扒火車跑回北京,龔麗君當時在舞臺上情不自禁的用自己一點沒有修飾的聲音,特別粗燥的聲音喊出“六——九!”喊完這句臺詞她自己的都被驚到了,下場之后,扮演陳九齡的何靖說:“姐姐,你那聲喊得,太震撼了!”龔麗君明白了,這個人物的基調(diào)就應該是這樣!
第四幕里還有一句臺詞,說的是石嫂和劉嬸在議論給毛線廠干活攢的毛線該怎么處理,劉嬸罵了一句“他媽的,我這心里直突突!”龔麗君在念這句臺詞的時候永遠都是往里收的,后來有一天散場之后,何冰和濮存晰跟她說:“你能不能痛痛快快的罵出來,你就放大了聲說——他媽的!”她說行,明天試一試。第二天演出的時候,還沒演到這場,她的心就開始真的突突,“他媽的”那聲大罵一出口,又把她嚇了一跳,觀眾都笑了并大聲鼓掌。龔麗君覺的,可能這才是人物的感覺,觀眾理解了劉嬸在那個年月心里的苦和憤怒,他們才笑。楊立新為了幫助龔麗君盡快找到人物的感覺,讓她看電視劇《武林外傳》里女掌柜佟湘玉的表演,讓她吸收一點豪爽、說話脆生的勁兒。龔麗君自嘲生活中確實比較“肉”,說話做事總是前思后想,生怕傷害到別人,但這絕不是劉嬸身上的東西,這個戲把龔麗君的天性解放了。別人問她連演三十場,不累么?她說“說心里話,還真沒覺得累,非常快樂,體驗了另外一種人!”
(4)許六。許六的扮演者人藝青年演員李珀說,劇本里對人物性格的描寫就是窩囊、膽小、老實,在李珀的腦子里,許六應該是一個干巴瘦、說話細聲細語、總受窩囊氣的形象,往舞臺上一站,就會讓觀眾升起同情。舞臺上他始終是在春喜后面,臺詞最多的第四幕,就是和愛他唯一的女兒小妮有關,這個角色本身矛盾沖突并不激烈,主要是和春喜的交流,春喜A制是劉小蓉老師,她的春喜溫婉而病態(tài);B制春喜王欣雨演的更厲害些。根據(jù)她們倆人對角色的不同詮釋,李珀要調(diào)整自己的表演狀態(tài),他認為兩種演法都能解釋得通。
(5)騰奶奶。北京人藝著名表演藝術(shù)家蘇民老師介紹這戲老版的語言背景時說,在河北省的東部,解放前后稱作冀東。當時的冀東三杰是黃靖、李根濤、楊成武,冀東地區(qū)出了很多先進的共產(chǎn)黨員,解放后北京市和天津市市級的干部大都是冀東人。因此老版話劇里扮演騰奶奶的演員金昭,在排演場三天就開始帶頭說冀東話,騰奶奶的丈夫騰鳳山,領導工人運動,可以推斷出他兩口子應該是冀東人。導演刁光覃特別滿意,當時劇組還特意請了冀東人來教說話,把當時北京地道的語言送到舞臺上,有這樣高水平的演員,要學當?shù)氐脑?,學的快,學的好,金昭是不應該被忘記的,北京人藝能有這樣的演員,也是不容易的。
蘇民老師把老版里關于騰奶奶的戲引入自己的著作里,“小井胡同的老街坊們……你是誰家的媳婦,小井胡同的年輕人我都認識,我怎么不知道你是誰?你給這么多錢,我替劉家祥謝謝你了!”然后金昭跪在地上,隨著她跪下來,全場的人都涌到前臺,把她攙起來,就在這個時候,劇場的觀眾鴉雀無聲,觀眾的眼淚和角色的眼淚是一塊流出來的,這個場景一直在蘇民老師的心里。今天他看到劇院把這部戲以這么重要的地位再次推出來,覺得對極了。當時刁光覃排《小井胡同》這部戲的時候離他去世不久,他用了最后全部的精力和感情來排的這部戲,這次等于把老刁又請回來。
這次復排騰奶奶的扮演者李珍老師說,她跟過老版的《小井胡同》,當時雖然是跑龍?zhí)椎模呀?jīng)感受到了這部戲的整體氣氛,畢竟自己現(xiàn)在也五十多歲了,那個年代是經(jīng)歷過一些的。騰奶奶這個角色雖然在全劇里戲份不算多,但是很重要,她是小井胡同這片兒地方最德高望重的人,每一次演出如果沒有真情流露,就壓不住陣腳、顯示不出騰奶奶的重要性。在角色的語言節(jié)奏上,她覺得臺詞要說得清楚,每一句臺詞傳達給觀眾,在觀眾心里接受到了這句臺詞,有一個反饋過程之后再說第二句會更好,如果像電視劇那樣的生活化表演,可能在舞臺上會有點兒不夠強烈,目前來看舞臺效果是挺好的。
(6)水三兒。水三兒的扮演者張福元老師說,王長立、蘭法慶和他都是老《小井》,上次就曾經(jīng)參加過演出,蘭法慶和他都變了角色,過去他演片警小曹,蘭法慶演大牛子,這次劇院給了他們一個懷念過去,紀念編劇龍云,重溫人藝排戲的感覺,恢復這種排練模式的機會。
張福元覺得《小井胡同》經(jīng)過三十年的沉淀以后,是一部可以傳代的戲。水三兒這個人物第一幕如果是三十歲,他父親可能也已經(jīng)去世十幾年了,他又自小沒媽,師傅滕鳳山鬧工運被殺害后,他早就想把師娘給接過來,當親娘養(yǎng)活著,這次師娘事由下來了,又險些挨畢五的欺負,正好是報師恩的機會。他可能就住在這院兒的隔壁,非常方便。至于他和師弟劉家祥的關系,他認為并不是學武術(shù)的師兄弟,劉家祥有可能是師傅在電車場里的徒弟,而武術(shù)他沒學過幾天,如果是正經(jīng)拜師,師傅肯定得交他點真功夫,現(xiàn)在劇本里顯然沒涉及。但是那么多年下來,知道劉家祥是好人,老街坊們心里明白,互相都照應著。
老版的水三兒是韓善續(xù)老師扮演的,他扮演的水三兒脾氣火爆、剛烈、習慣用身上的功夫抱打不平。老版的戲他跟著演過百十場,大概對水三兒有印象,這次他沒有刻意避免雷同,而是根據(jù)自身條件,重新創(chuàng)造這個角色,想讓人物更樸實、厚道。中國武術(shù)里講究,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能用功夫傷人,這叫武德,張福元以這一點為人物行動依據(jù)來塑造這個與武術(shù)名師滕鳳山有生死之交的徒弟。第一幕里,他看見畢五要欺負騰奶奶,他自己不動手,讓畢五自己打自己嘴巴,這一方面證明了他的武功名聲在外,更深一層意思是最寒磣人的事就是讓自己打自己,這招兒比親自動手還狠。第二幕里,吳七向小環(huán)子討要修鞋的錢,水三兒出于抱打不平的心態(tài)嚇唬小環(huán)子,也沒有真想打小環(huán)子。第三幕,水三兒給剛生完孩子的劉家祥閨女送雞蛋,一個是說明他當時在副食店工作的背景,更主要還是為了把石掌柜落在院里的那塊布料認下來,避免了一場關于石掌柜的政治風波。水三兒當時心里應該是虛的,也有點害怕,畢竟背黑鍋的事結(jié)果會是怎樣他也不知道,但是他剛烈、仗義。唯獨在第四幕里兩個紅衛(wèi)兵把水三兒給按那了,他用了武術(shù),就一下,把倆人扔出去,這一段戲的心理支撐是:本來不想動手,讓人給逼著動手的。
(7)二妞(幼年)和小六九。幼年二妞和小六九的扮演者青年演員韓清說,凡是編劇寫到小孩戲,必然有其作用,老《小井》的演員告訴她,在老版里張華老師演的二妞特別感人。韓清的年齡雖然離那個年代很遠,但是演員都可以做到情緒借鑒。有一次導演楊立新帶領大家騎車從陶然亭到小井胡同體驗生活,來回騎了三個小時,她就想小六九那么一個小孩,從包頭扒火車回來,再走這么遠的路真是挺不容易的。楊立新在指導排練的過程中,給她們提供了很多很好的表演經(jīng)驗和方法,比如在臺上情感需要爆發(fā)的時候,作為演員必須要知道節(jié)奏的點控制在什么地方,第四幕時小六九跑上臺叫“奶奶!”楊立新會在旁邊說“停!定住了……好,再跑!”有經(jīng)驗的演員敢在舞臺上停頓,可是青年演員有時候不自信,老怕動作的停頓把戲給拖長了。但是有的時候停頓非常必要,比臺詞具有更大的感染力。
老演員常跟她們說,臺詞要先講清楚,想明白。講清楚,首先聲音要大,其次得把意思說出來,不能光掉進情緒里,不是演員哭的稀里嘩啦,觀眾就能被感動的,還是看如何把想表達的意思傳達給觀眾,讓觀眾流淚?!缎【吩诮鼛啄陝≡旱难莩隼锼銏龃味嗟膽?,所有演員,包括老演員每場演完,都會說戲的質(zhì)量是(翻兒著的),今天這樣演了,明天再試試那樣演,很多東西值得深挖掘。韓清說人藝的演員,和影視圈里其他演員的區(qū)別,更多的是對劇院有一份愛,對舞臺有一份眷戀。
(8)小環(huán)子。導演楊立新希望大家有空看看電影《青松嶺》、《李雙雙》、《龍馬精神》,也上網(wǎng)查一下《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nèi)部矛盾的問題》的文章,小環(huán)這人物要重點讀一讀這篇文章。小環(huán)子是社會底層的一個沒皮沒臉、一肚子壞水兒、吃喝嫖賭無所不為的小人物,但他深知那個時代的標尺:“我這點兒事是人民內(nèi)部矛盾?!彼凶晕倚蕾p,游刃有余,玩味人生的一面。
小環(huán)子的A制扮演者高冬平老師說,《小井胡同》里活得最有滋有味的就是小環(huán)子。第一幕里,臨近解放的時候,大家都餓著肚子,他卻能想法子在都一處飯莊騙頓飯吃,臨走還抄走人家一雙筷子一把醋壺,他的邏輯是“這年頭,看出來沒有?先落個好下水再說……”小環(huán)子屬于那種只要能混飽肚子,怎么著都行,能拉的下臉來的人。在第三幕里,他在跟劉家祥聊天的時候,對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有一個解釋:“劉大哥,我告訴你一本真經(jīng):人活著得自個兒合適。想合適,就免不了出點小錯。是這個理兒不是?可您記住了,咱不能往圈外鬧!到什么時候,小環(huán)子都是內(nèi)部矛盾,有人敢擠兌,跟他沒完!”他為了生存做的一些事可能別人接受不了,那個時代的人大部分比較樸實,所以他身上這些調(diào)皮搗蛋、騙吃騙喝、沒口德的討厭毛病就顯得特別突出,但是真正壞的意義沒有多少,主要是討人厭。尤其是第三幕的結(jié)尾和第五幕,他已經(jīng)是跟小井胡同的老街坊們一起跟小媳婦對著干了。高冬平說演小環(huán)子,主要是從人物關系和年代感這兩方面來考慮的,演員如果能將人物的社會背景、年代感以及和周圍人的關系演的特別清楚、特別準確,那這個角色就對了。演員內(nèi)心得先有熱情,有沖動;先走心,后走技術(shù)。
舞臺美術(shù)師李果說,李龍云將小環(huán)子寫的這么成功,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社會上確實有這么一類人,另一個他把這類人放在喜劇的元素里面用,這戲里有幾個人物都是這樣,除了小環(huán)子的幾場戲,還有增福冒充解放軍那場,包括劉家祥出主意打電話給火葬場把小媳婦拉走,這幾段喜劇場面的處理,在戲劇結(jié)構(gòu)里放置的非常到位,而且放置的方法是不一樣的?;鹪釓S這段戲是在半明白的狀態(tài)當中擱進去的,過后觀眾才明白是劉家祥和石掌柜兩人嘀咕出來的主意。增福出場是正戲,觀眾已經(jīng)知道結(jié)果了,但是沒想到是這么一個不靠譜的人。小環(huán)子和小力笨以及小媳婦的交鋒,是一個矛盾的必然,小環(huán)子愛記仇,誰要是對他不好,他就得咬誰一口。如果沒有這幾段戲,《小井胡同》可能就不好看了。
小環(huán)子的B制扮演者青年演員劉鑫說,這四個月的排演對他來說是人生寶貴的經(jīng)驗,他塑造小環(huán)子這個人物有個特別痛苦的過程,跳出自己,扮演這么一個沒有生活底線的二皮臉,把別人的諷刺謾罵當成耳旁風,演起來是很難的。楊立新跟青年演員說,這個戲不要談臺詞的邏輯重音什么的,因為這不是畢業(yè)大戲。開始排練的一個半月里,青年演員都有一個問題,就是演的特像小品。耍著來,怎么高興怎么演,演的都不是人物而是演員自己。后來劉鑫漸漸意識到這些問題,何冰老師和高東平老師也經(jīng)常敲打他,幫助他,高老師告訴他在舞臺上該怎么說話、不要側(cè)著臉對著觀眾、不要拿著架子、擺范兒,要不然就丟掉人物了,成了做作的表演。晚上排練結(jié)束后,劉鑫經(jīng)常叫上何靖(扮演陳九齡的演員),他說:“靖哥哥,你幫我好好摳口臺詞,你是正兒八經(jīng)北京南城人,你也聽說過,你也見過,好歹你給我掏點兒(生活素材)!”。何靖:“走,正義路往南,胡同里,吃羊肉串去!”。晚上9點半到那,正好趕上老北京人干完了一天的活兒了,吃著串,喝著啤酒,侃著大山;劉鑫還特意去戲里提到的“都一處飯莊”吃過飯,吃完沿著胡同轉(zhuǎn)悠,看著那些坐在門口下棋聊天的老大爺,可能沒有一個具體的小環(huán)子形象,但是對老北京普遍的體驗和體會加深了很多。劉鑫說:“演話劇和拍電視劇不一樣,每天演員在舞臺上,在原來的軌道上,再找到那么一點點的可能性,就感覺很有意義。目前我做這個事的感覺是‘完勝’!”
(9)馬德清。馬得清的扮演者蘭法慶老師說,他是老《小井》了,以前演的是大牛子,這次楊導讓他演馬德清,這個人物的戲相對比較集中,原來以為很好演,到了排練場才發(fā)現(xiàn),臺詞、人物的感覺還是得細摳,這個角色的臺詞很少,但是內(nèi)涵又特別豐富,尤其是第一幕的戲,得慢慢琢磨,但畢竟是這個歲數(shù)的人了,對那個時代的理解還是比青年人好的多。劇組這次把老版里扮演馬德清的李源老師也請來了,李老師走了一遍戲,又把很多以前演出臺本里的臺詞恢復了,這是這次劇本里沒有的臺詞,這些臺詞一旦加上,劇情看起來就比之前更加合理了,劇情合理就感覺能相信了,相信了扮演起角色時他心里就有底兒了。隨著一場場的演出,這些內(nèi)心的空擋被慢慢填滿,每晚上舞臺之前,蘭法慶老師都會默戲,還隔著兩場戲他就會在副臺等著,靜靜的琢磨,把那些規(guī)定情境醞釀半天,畢竟那個人物離現(xiàn)在的時代還是遠!
(10)石嫂。石嫂的A制扮演者高倩老師認為,這部戲是她最認真、最投入,排練時間最長、演出時間也最長的一部戲。雖然曾經(jīng)創(chuàng)作過很多人物形象,但是這么使勁摳自己的臺詞,摳自己的人物感覺,去胡同里體驗、感受老北京的風土人情,還是挺少有的,也很難忘。石嫂這個人物,劇本的解釋是快言快語、直腸子、還凈做些冒傻氣的事情,可是高倩不想把人物符號化,石嫂有善良、熱情的一面,也有膽小、精明的一面,應該把她多面化的、立體化的塑造出來。最后一幕里,石嫂為了要回本屬于自己家的房子,去巴結(jié)小媳婦,可又不能失去劉嬸這些老街坊們的信任,就得左右逢源。她和石掌柜兩口子沒有孩子,倆人的生活其實是挺默契的,也挺恩愛的,有時候還有點打情罵俏的感覺。
石嫂的B制扮演者青年演員孫茜說,演《小井胡同》最大的收獲是鍛煉了自己的演技,這部戲比年代戲和古裝戲更接地氣,畢竟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和事對演員的考驗和要求更高。孫茜進入這個戲比別人晚了一個月,開始時她想的比較簡單,有劇本和高倩老師排練的這一個月狀態(tài)做基礎,拿來借鑒就可以用??墒钱斔鲜趾蟀l(fā)現(xiàn)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學的永遠都是表面的東西,每一個演員的聲音、形體、氣場,跟另一個演員都不一樣。演員必須要把角色的世界觀以及和所有人的關系,一點點滲透到自己的心里,才能在舞臺上自然的流露出來。每一個角色,演員去找到他,方法都不一樣,切入點都不一樣。就仿佛我們?nèi)フJ識身邊的每一個人,進入他人內(nèi)心的方式都不一樣。
在這個戲的排練過程和演出過程中,楊立新經(jīng)常對演員強調(diào),“三觀”決定角色的一言一行,“三觀”指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用三觀的標準對角色進行測評后,就可以給角色一個比較準確的定位了。楊立新讓大家演的《小井》更落地兒了。為什么這么說呢?孫茜進劇組晚,在表演上有點兒想拔苗助長,生怕別人看不出她扮演的角色心里是怎么想的,楊立新就這個問題跟她溝通過很多?!罢f臺詞的時候,別老用形體去使勁,你如果不拍大腿你就喊不出‘哎呦’么?”孫茜突然感覺自己不會演戲了,不拍大腿還真哎呦不出來。楊立新說:“我告訴你??!你就是應該破掉形體上的這些東西,這樣你就不由自主地、被迫的把你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在語言上,如何將你的語言打造的更有表現(xiàn)力這些問題上?!睂O茜開始用意念控制著不用形體使勁,慢慢地她發(fā)現(xiàn),臺詞的表現(xiàn)力加強了。演員在說臺詞的時候喜歡添加解釋性動作,會使演員不想在更深的語言層面下功夫,而這其實是一個很可怕的方向。
孫茜說和何冰老師搭戲時,何冰會每天排演中遇到的問題隨時和她溝通,包括怎么塑造人物關系,怎么分析劇本,在現(xiàn)場如何與觀眾交流,這些都是青年演員在成長中必然面對的問題。例如第二幕,石嫂從外面回來,說油簍胡同有個48歲的娘們剛生了一個大胖小子,她認為人物此時的狀態(tài)應該像個喜婆子。孫茜愛人看了戲后,告訴她這段戲沒演清楚。孫茜向何冰請教問什么自己感覺演的很好,別人卻沒看懂。何冰很清楚又很冷靜的把這段戲里石嫂的臺詞說了一遍,孫茜明白了,作為演員太得意于對情緒的把握,而忽略了把戲演清楚。第四幕里,石嫂已經(jīng)進入了老年階段,開始尋找這個人物狀態(tài)時,孫茜最擔心的是她太年輕,因此她不僅在形體上去找老年人的特征,還特意請服裝師給她做了一個胖襖,把腹部和背部加厚,然后她又把聲音放慢,很仔細的化老年妝。有一天她剛從舞臺上下來,何冰就著急的跟她說:“老年不能這么演,得加快語速,加快節(jié)奏!太慢,行動太慢!告訴你,演的是戲,不是年齡……”說完這幾句話,何冰就又上臺了。那天散場之后,何冰跟她說:“你知道么?你演的再像,她也就是像。觀眾也就是覺得你演的老年人太像老年人了,僅此而已。但是我告訴你,我們從根上要的是戲。你那么演一個老年人,從戲劇節(jié)奏上就把戲給拖沓的讓觀眾無法看戲了,你得把注意力回歸到戲本身的內(nèi)容上,節(jié)奏上。” 孫茜這時才茅塞頓開。
(11)石掌柜。石掌柜的A制扮演者何冰老師說,李龍云寫的《小井胡同》是人與人之間的斗爭,即便共產(chǎn)黨不來,他們也打。排第一幕時,大家還沒找到狀態(tài),何冰在排練場提醒大家,這一幕劇本提示是1949年元月21號,晚飯前后,那個時候八路軍已經(jīng)把北平圍了一陣子了,物價飛漲,底層老百姓吃不上飯,所以這場戲的時代背景就是表現(xiàn)饑餓,兵荒馬亂,又冷又餓,人應該是焦慮的、憤怒的,沒有好話的,這個點是所有人行動的依據(jù),每一句臺詞都需要按照這個依據(jù)重新去尋找。還有就是那個時代老百姓不知道共產(chǎn)黨是干什么的,共產(chǎn)黨還沒來拯救他們,他們只是餓,所以不要先知先覺的在臺詞里描繪一個美好明天的感覺,那是第二幕的事。石掌柜一上場,他在門口干嘛?他是在等陳九齡,他是要和陳九齡一起倒賣大米,給九齡點兒賺頭,好把糧食運進來,囤積再囤積日后好賣一個高價。他一聽說軍隊換防了,覺得八路軍一時半會兒進不來了,那柜上的糧食給金子也不能換。第一幕里的人物應該是著急的,有點能力的就做點準備,沒能力的人就瞎著急,吃不上飯,什么事都可能做的出來。一旦生存的危險向你襲來的時候,人性里的“惡”一下就蹦出來了。
石掌柜的b制扮演者青年演員李麟說剛開始排練時,人整個都蒙了,有時候找不著(人物感覺)時候就胡演,第一幕里,石掌柜從師侄陳九齡那里得知國民黨部隊又換防了,有這么一句臺詞“換防?(對石嬸)小力笨回柜上了么?”一段時間里李麟演的石掌柜在這段戲里都帶著哭腔說話,仿佛對自己的處境完全不能掌控的感覺。導演楊立新告訴他,“你別哭啊,你得演他的機靈勁兒!那個時代很精明的小生意人,所以說臺詞應該是快一點,他反應快啊。知道又換防了,馬上意識到八路軍一時半會兒進不了城。柜上的半袋雜和面不能賣,得給自己留點后手?!崩铟胱约郝拿?、楊立新也在給他一點點的說戲。行里有句話叫“合槽”,這個“合槽”挺費勁的。對于石掌柜的這個形象,李麟說特別像他一個熟悉的人,那個人年輕時候高度近視,說話很碎道,特別能算計,大事上呢又很能張羅,也愛著急,和石掌柜特別像,所以他一開始排練時臺詞不自覺地參考了一些,但是當時他沒有將這個人物與創(chuàng)作方法結(jié)合起來,老版的石掌柜沒帶眼鏡,他就沒敢往戴眼鏡這方面想,后來他發(fā)現(xiàn)何冰老師一來就帶個眼鏡,這個人物的感覺立刻出來。
楊立新和大家說:“要多看戲,看一遍不行,看戲也是不傻看,別人的戲也要看,因為風格是一樣的,別人的戲是怎么來的,他有方法,怎么借鑒到我身上來?”還有臺詞的問題,比如第一幕里“今兒剛幾???叫孩子三十晚上,大節(jié)氣的給我添堵!”現(xiàn)在老北京可能偶爾也會這么說,你首先得明白,“叫孩子”是干嘛的,“大節(jié)氣”指的是什么,都說演員背詞,其實不是背詞,是在理解這個詞。生背,沒意思,要求的是要有意思,就是強調(diào)的這個“意思”很難的。
(12)小力笨。導演楊立新啟發(fā)扮演小力笨的青年演員閆巍,假設小力笨在朝鮮戰(zhàn)場是個工程兵,當過營長,說話大方、大聲。要有氣勢,轉(zhuǎn)業(yè)了來到房管局當干部。如果59年沒回北京,到了大慶油田,那也是王進喜式的人物,“揮旗”的人物,而不是“敲釘”的人。閆巍希望把這個人物演的偏文一點,因為三、四幕以后,他老婆小媳婦一直壓著他,讓他在老街坊們面前沒有面子,如果他要是性格很火爆,早就應該爆發(fā)家庭戰(zhàn)爭了,但是劇本里到第四幕結(jié)尾時,才交代了這么一句:“這些年,我算看透了,你把老街坊們都得罪了!……咱們離婚!”閆巍分析,文革時候的社會大環(huán)境就是講階級斗爭,小媳婦做的事,小力笨也許覺的不對,但是他也不敢明說,更多的是從鄰里關系的不和諧這方面考慮他和小媳婦的矛盾。第三幕里,小媳婦在院子里批斗吳七,小力笨當時的行動是本想跟大伙兒解釋點什么,但是又說不出口,人物的心理是很矛盾的。第四幕里,小力笨當著媳婦的面,給劉家祥捐錢,也算是一種行動上的反抗吧。閆巍說楊立新在老版里演過小力笨,所以這次生怕跟他說多了,限制了他對角色的發(fā)揮和創(chuàng)作;濮存昕老師在臺詞方法對他幫助很大,對青年演員都是一個個的輔導;何冰老師是從戲上的輔導青年演員;他們?nèi)齻€人分工不同。在人藝排戲就有這點好處,和老演員一起,他們很愿意幫助青年演員,他們看到你哪不對,就直接說,他們不怕說話不好聽。楊立新和幾位老演員也演了幾場,楊立新演了兩場小力笨。談到和兩位小媳婦的合作,閆巍說郭奕君演的小媳婦狠勁兒在表面,岳秀清老師心里的狠勁兒更多一些。
(13)陳九齡與九嫂子。導演楊立新介紹,1949年八路軍和平解放北平之后,留在北平的國民黨軍隊經(jīng)歷過就地解散和被整編為“解放兵”的歷史,他家有一個街坊就是這樣的。那時候老北京沒有大的工業(yè)項目,年輕人分兩種,一種就是學手藝的,另一種是學買賣的,像陳九齡這樣的人沒什么手藝,所以解放之后就發(fā)點安家費地解散了,有的就在北京住下了,因為沒什么手藝,也沒活兒干,就到建筑公司,那時候工人階級是最吃香的,別人羨慕他,他自己也很自豪。陳九齡找一媳婦,大約就是北京遠郊區(qū)縣三河的、定興,就是九嫂子。
第二場戲里,九嫂子說“我們九齡說了,得先到房管局看看藍圖!南房底下要是安過下水道,就不能有土炮,沒下水道呢,興許有門兒!”楊立新給扮演九嫂子的青年演員孫琳說戲,告訴她“石掌柜的想扒房找土炮是自己的小心眼兒,一會兒春喜會給他揭露了,當時的政策是十五間以上的房子要交公,他家房子整十七間,扒掉兩間就不用交工了。九嫂子傻了吧唧的被裹在里面,但是別管這些,坐在稍微遠的地方夠著說,一個老娘們不死乞白賴的摻乎老爺們的事,但是參與?!睏盍⑿路治?,小媳婦跟九嫂子的區(qū)別,九嫂子就是北京遠郊區(qū)縣的一個老老實實的農(nóng)村丫頭,而小媳婦老家估計是山東的,所以她從小經(jīng)歷過土改,階級斗爭的觀念在她心里扎根了,她起碼能對周圍人分出個地、富、反、壞、右。因此文化大革命她就如魚得水了。
(14)春喜。導演楊立新說:“舊時代娶妓女的大部分是下層勞動人民,但也有富人娶妓女的,不過都是在外面置房子。排練場上,一天演春喜的劉小蓉排著戲就真哭了,小蓉從來沒這么把自己撕開了演戲,那天哭得稀里嘩啦,她捅了自己的心尖,這戲就有希望了。”
春喜A制扮演者劉小蓉老師說春喜這個人物前后出場才三次,但每次出場都是矛盾沖突的焦點,院兒里大家都不待見春喜,那個年代笑娼不笑貧,她自己心里也有些陰暗。春喜是這出戲里性格最鮮明的女性角色,但臺詞卻沒有多少。表演有個說法叫“平地起高樓”,前面沒有鋪墊,矛盾直接就起來了。老版的春喜是徐秀林老師,她是個特漂亮、特有風采的形象,一說話就眼淚汪汪的,會引得那個時代的觀眾對底層婦女的同情。但是這次楊立新讓我們千萬不要那樣演,對春喜這個人物應該有一種更高、更立體的解釋。后媽和孩子永遠都是敵人,這是個根深蒂固的思想,站在那個年代想,她的妓女身份永遠都是街坊們茶余飯后的笑料和談資,她受了委屈、受了氣朝誰撒呢?丈夫許六又是那樣一個唯唯諾諾的男人,有氣也只能在養(yǎng)女小妮身上撒出來,最要命的是她后來沒生育,哪怕是生個閨女也能在老街坊們跟前兒站住腳,沒生育就是有問題,就永遠沒社會地位,碰上石嫂也是沒孩子,加上還有拆房的矛盾,所以第二幕里關于春喜的矛盾就在院子里總爆發(fā)了。最后一幕,編劇李龍云給了春喜一個向大家道歉的機會,包括對小妮,對石嫂、對全院的人、對小井胡同的老街坊,春喜道歉完很干脆的說“許六咱們走!”足以見得春喜是為自己內(nèi)心的釋懷而去做這些事情。
春喜B制扮演者青年演員王欣雨說,楊立新排練前期帶大家去前門大街里面那些不為人知的小胡同,她看到很多老北京一家人還擠在一間小屋里,窗戶上掛著陳年的油煙子,公共廁所散發(fā)著能把人熏暈的氨水味,可想解放前后北京城的光景是什么樣。王欣雨從老報紙和老電影里找那個時代妓女的感覺,她發(fā)現(xiàn)妓女首先是用眼神勾引和挑逗男人,然后是穿高跟鞋走路時腰和胯扭動的步態(tài),這些都是妓女的大概輪廓。春喜敢胡罵爛絕、撒潑耍渾,但是這個分寸不能太過,站在角色的角度去考慮,她身上的矛盾沖突是妓女的身份讓她活的太憋屈,這些成了春喜的行動依據(jù)和心理支撐。在排演場何冰老師給了她一個很好的建議:“你就是要表現(xiàn)春喜身上的風塵勁兒,就是要惹得滿院子的女人都嫉妒,這一大院子女人沒有誰是這樣的,你為什么不展現(xiàn)出來呢?”
第一幕里,身為下等妓女的春喜只求許六對她好,她心里就很滿足,她甚至憧憬著以后美好的小日子,這時小環(huán)子的出現(xiàn),徹底把事情搞砸了。春喜就怕人認識她,提起她的過去,接她的短兒,結(jié)果小環(huán)子不僅把她認出來,還嗓門頂大的說“從良了?……明兒,明兒以后,我就得干瞧著了?……”把全院子人都招呼出來,春喜不知道該怎么辦了,不能往回跑,回去的路是個火坑,這時她恨不得有個地縫鉆進去才好,她只能往后跑,把臉背對著大家,而許六又顯得那么窩囊,這時候小環(huán)子還不依不饒的,如果這是妓院,她肯定掄起巴掌就扇過去了。街坊們看她的眼神對她來說就像箭一樣,把她射的遍體鱗傷。她突然覺得活著沒勁了,她沖進院里,隨手抄起取燈就喝下去,喝完她情緒完全失控的狀態(tài)下喊出:“我想活,可這世道不讓我活……”的臺詞。這段戲王欣雨說她演的挺狠:“我想一個人連死都不怕,她還有什么不能的,越撕心裂肺越好,觀眾才能感受到你的吶喊,這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受!”
第二幕里,春喜坐在院里的一角縫衣服,但是注意力全在聽大家伙兒說話,石掌柜的說南房底下可能藏著土炮,想挖出來為大煉鋼鐵獻寶,南房是春喜她們家住的,春喜聽到這段兒,把縫著的衣服啪的一聲摔在地上,一甩手就推門進屋了,她這個動作就是要向大家傳遞“想合著伙兒糊弄我,沒門!”的意思。所以當石嫂上場之后,春喜在家里故意把收音機聲音開的特別大,還拿個鋁盆使勁敲,在屋里都憋了一肚子火兒了,聽見石掌柜的在院里又假充好人要幫著小妮賣報紙,她沖出門,一下就爆發(fā)了“把錢給人家,乖乖地給人家,聽見沒有!……”而不是慢慢地說這幾句話,春喜生活在這個院子里的所有的怨氣、所有人對她的歧視,都在這個時刻爆發(fā)出來了。她表面是罵自己閨女,但其實是沖著石嫂和石掌柜的,要拆房是她們之間最主要的矛盾,王欣雨覺得這個矛盾的依據(jù)特別足,演起來很有底氣。每個演員如何處理人物,或是導演要求,或是演員對角色的揣摩,都是依據(jù)對劇中人物行為心理邏輯的推理產(chǎn)生的,然后再分輕重緩急、分節(jié)奏的施用于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這一版,無論是楊導還是王欣雨自己,都認為這段必須將矛盾推送到頂點,否則舞臺上就沒有機會完成春喜的心里動作了。
(15)小媳婦。扮演A制小媳婦的著名演員岳秀清說,這個戲是她特別主動想的。原因是李龍云生前是岳秀清的好友。以前一起吃飯的時候,她跟龍云說過,以后再排這部戲的話,想演小媳婦,覺得這個角色在舞臺上特別歷練演員,龍云說好,但是這件事說過多少年劇院也沒有排。這次他去世了戲又復排了,岳秀清覺得他們倆生前有過約定,應該演小媳婦這個角色,遂主動聯(lián)系楊立新,楊立新說正好,你演也合適。但其實真接下來之后,岳秀清覺得小媳婦真的太難演了,有點兒打退堂鼓,還曾經(jīng)跟老公吳剛說:“我是不是不能接這戲,我怕要演砸了怎么辦?。 币驗樽x完劇本后,真的到了排練場,自己和人物離得挺遠的,文革的那些事、那些人有點兒摸不著頭緒。這當中,她去美國看了趟兒子,把這個戲的人物沉淀了一下,每天看劇本,背背臺詞,又有點找到了人物的感覺,她想既然答應楊立新演這個角色,就別后退,就往前沖。
楊導不讓演員看老版的視頻,就怕青年演員會模仿,岳秀清在排練期間堅持不看老版的戲,可是整個戲排完之后她還是看了,她覺得離呂中老師演的小媳婦還是有距離的,她將前人角色里好的地方借鑒過來,調(diào)度特別好的地方她就吸收過來,她覺得“有老的一輩給我們在前面做鋪墊,包括他們的調(diào)度,他們對人物的處理,我們這些中年演員是有經(jīng)驗,把他們好的東西拿過來,不好的東西就排斥了。在原來人家的基礎上,我們進步了,如果要是沒有原來那版,估計大家演的都會差點?!彼X得第五幕對最難演,開始排練時找不著人物的行動依據(jù),不知道小媳婦應該怎么跟大家伙兒說話,后來她特意請了一天假在家里將角色沉淀一下,認識到小媳婦的主任位置馬上就改選了,如果選不上,她就不能像以前那樣居高臨下、耀武揚威了,她現(xiàn)在見什么人就得說什么話,她和石嫂那一段話特別重要,總算有個人說“再怎么選也是您??!“她覺得找到知己,所以她和石嫂說話是掏心掏肺的,不像平時那種愛理不理的態(tài)度,現(xiàn)在一聽見有人支持自己,就特巴結(jié)的感覺。另外她認為自己演小媳婦在形象上有個劣勢,就是瘦,而且不太高,和龔麗君演對手戲,一開始她用高調(diào)音去壓過劉嫂,后來慢慢體會到恰恰不用著急,得一說話就把別人噎死,讓所有人見了小媳婦,就感覺她的氣場扎到每個人心里,“你們誰想說什么,我都知道怎么用階級斗爭的針扎疼你們,我掌握了這個方法后,每次站在臺上就覺得自己特別高大”。如何尋找小媳婦的精神氣質(zhì),曾困惑了岳秀清一陣子,楊立新讓演員查閱大量文革照片,漸漸的她發(fā)現(xiàn)那時候的人有股勁頭兒,站著筆管溜直。連排的時候,大家都把服裝穿上,尤其是我穿上軍裝,再把袖子一挽,露出里面的白襯衣袖子,我以前是不知道要挽袖子的,總覺得人物有點兒不對,后來一看文革時候紅衛(wèi)兵的照片,都是挽著袖子,頭發(fā)梳的光光溜溜,把一個胳膊放在前面,做出前進的姿態(tài),三幕我上場,后背永遠都是挺直的,走路都有板有眼的,這一下子就抓到文革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