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問卷調查、資料收集等方式,對社會青年使用微博的基本現(xiàn)狀進行分析,總結了微博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其對社會青年的影響,并對微博使用情況存在的一些缺陷提出相關建議,希望能在一定程度做到趨利避害,更好的引導社會青年使用微博。
關鍵詞:微博;社會青年;影響
1 社會青年微博使用的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以無錫市為例
對無錫地區(qū)社會青年進行測試,共發(fā)放問卷500份,其中收回問卷497份,有效問卷493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8.6%;在回收的有效問卷中,已經申請微博的人員有471(95.5%),未申請微博的有22名(占4.5%)。在調查對象中,有95.5%的青年有微博個人賬戶,只有4.5%的青年沒有微博。其中近半數社會青年每天登錄微博的時間在1小時以上,超過3小時的占了使用微博總數的17.41%,接受調查的微博使用者中,每100個人,有11人每天登錄微博5次以上。對于微博的可信度調查,認為基本可信的為50.11%,不確定的占19.32%,一定要加以甄別的占21.66%,而不太可信的只占9.13%。微博能否反映出大家真正關心的話題,有74.95%的青年表示認同。而針對微博的虛假信息調查發(fā)現(xiàn),事不關己、圍觀的占47.56%,覺得好玩、會轉發(fā)的占20.81%,堅決不會轉發(fā)、馬上舉報的占9.13%,查找真實信息、并轉發(fā)的占26.96%。而在調查是否認同流言謠言在微博上的傳播更加難以識別和控制時,有67.73%的青年認同上述觀點。
由以上調查數據可見,微博已成為獲取和交流信息的新渠道,深受社會各界青年的關注和喜愛,微博對社會青年各方面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這些影響并不單單是針對大學生個人,而是顯現(xiàn)出一種大眾整體趨勢。當整個大學生群體同一地表現(xiàn)出一種傾向時,我們不得不承認微博對大學生產生了一定深度的影響。
2 微博對社會青年發(fā)展的影響
2.1 微博對青年發(fā)展的積極作用
(1)微博信息的豐富多樣性有利于開闊思維。微博由于信息來源渠道廣,形式多樣,信息發(fā)布簡單,已成為青年用來獲取資訊的一個重要渠道。青年能夠從微博上汲取有益的思想元素,豐富已有的知識體系,加深對世界的認識和對社會的直觀了解,并能夠獲取他人的人生經驗,為更好地融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2)微博滿足了青年渴望被關注的訴求以及平等交流的愿望。在微博的世界里,這是一種不需要客套、沒有上下級、無障礙的內心交流。在微博的世界里,沒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也沒有嚴格的等級制度,所有人都可以是焦點,都可以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或者建議。
(3)微博的交流打破了人與人交往的防備心理,是一種人際關系的延伸。借用微博這個工具,把聲音傳達出來,然后可引起成千上萬的心靈的同感和回應。青年人交友的圈子很窄,也沒有時間去在現(xiàn)實生活中拓寬自己的交流面,微博就幫忙解決了這個問題。
2.2 微博對青年發(fā)展的消極作用
(1)多元化的價值取向沖擊主流價值觀。微博拓寬了青年獲取信息的渠道,深刻地改變了青年獲取信息的方式。這種傳播方式的改變令青年更多地去關注別人的觀點,由此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傳統(tǒng)主流價值觀無形間形成了許多沖擊與解構。微博提供了高效的交互平臺,使得青年更為便利地感知多種思潮。而當青年試圖在微博平臺上比較不同價值觀的優(yōu)劣好壞時,又常常發(fā)現(xiàn)主流價值觀的傳播載體在微博平臺上較少或處于基本失語狀態(tài),于是新的價值觀便會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主流價值觀造成巨大沖擊,使其產生思想上的波動。
(2)虛擬化的人際關系解構現(xiàn)實中的傳統(tǒng)人際關系。微博的出現(xiàn)使得人與人之間在網絡上不再具有傳統(tǒng)社會中固化的從屬或合作關系。多元互動的傳播所形成的公共空間以及“平權化”的網絡人際關系模式,使得青年更習慣于一種全新的表達方式與權力結構關系。微博平臺與生活實際的沖突與碰撞,可能會強化青年對現(xiàn)實生活的批判與不滿,轉而埋藏在心里或發(fā)泄在網絡,解構著現(xiàn)實生活中各類組織與青年人的關系。
(3)易成為謠言滋生的場域從而影響社會地區(qū)安全穩(wěn)定。微博由于其信息傳播的即時性、參與性以及“節(jié)點性”的傳播模式,使得青年在同一時間內接收到大量的信息。而青年對于信息的選擇與接受能力有限,無形中給青年思想的穩(wěn)定性帶來沖擊。盡管微博具有自動辟謠的功能,但不良分子一旦利用到部分青年政治上的不成熟與極端化表達的特點,短時期內制造謠言,并利用了其“粉絲”對謠言進行波浪傳播,這就容易造成網絡上的不穩(wěn)定和對社會安全的潛在威脅。
3 基于社會青年微博使用情況的對策與思考
微博作為一種自媒體,在許多重大公共事件上,微博圍觀確實發(fā)揮了正面的作用,但是當虛假信息侵入傳播過程時,圍觀就有可能產生負面影響,形成虛假信息滋生、傳播的土壤。因此如何使用微博、揚長避短,充分發(fā)揮其傳播優(yōu)勢,作者得出了以下對策與思考:
3.1 切實提升廣大青年的網絡道德素養(yǎng)
微博打破了以往人類多種信息傳播形式的界限,人與人之間平等交流、信息自由發(fā)布、流通, 實現(xiàn)了虛擬狀態(tài)下的點對面爆發(fā)式的傳播形式。其海量信息往往泥沙俱下,而用戶往往傾向于選擇與自己觀點一致的人作為關注對象,這種信息聚合會導致偏見的加深。學校、家庭、社會要進一步加大對青年的教育力度,提高其對于各種網絡現(xiàn)象的分辨甄別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始終保持健康的心理和正確的方向。
3.2 健全網絡輿論監(jiān)管制度
網絡信息傳播,能量越大,責任也越大。特別是在微博上,一些未經證實的傳言、惡意炒作和謠言也傳播開來。網絡時代賦予大家更大更廣闊的話語權和言論自由的同時,微博客們必須遵守國家法律和相關規(guī)定。當下,有些人利用微博進行公關和非法商業(yè)活動。不法分子在微博上發(fā)布和傳播危害社會秩序、違反國家法律規(guī)定、危害國家和百姓利益的信息,煽動社會不良情緒。對此,在引導教育的基礎上,還必須加快網絡傳播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建設和完善,要利用法律手段,進行監(jiān)督治理。通過有效監(jiān)管,防止個人和組織利用微博發(fā)布虛假信息,防止微博從信息傳播的利器淪為傳播謠言和進行人身攻擊的工具。同時要提高反應能力和速度,消解微博等網絡工具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
3.3 加強微博網站的把關與管理
在調查實行微博是否應該實名制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需要實行實名制的占62.63%,說明很多年輕人希望實行微博實名制。要規(guī)范微博行為,微博實名制就成了必然趨勢。這不僅是個人的合法權益,而且是社會誠信意識、國家安全的保障。同時微博網站加強自身建設,嚴格遵守新聞傳播的基本原則,對未經認證的微博消息加強把關力度。另外,微博網站要主動出擊,對在微博首發(fā)的重大消息進行及時采訪,以避謠和求證,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謠言和虛假信息的滋生與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