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以“學生學為中心”的信息化教學中,教師要由場上的“主演”改變成場外的“指導”,積極主動地充當好教學的組織者、輔導者、合作者。本文著重探討了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如何把課堂還給學生這一問題。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11-048-1
好奇是孩子們的天性,計算機中有太多奇妙的東西,在這個領域中,信息以驚人的速度更新,能夠極大滿足學生的求知欲;信息技術是一門動手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它比以往任何一門課程更強調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動手操作往往是創(chuàng)新的必要條件。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的注意力,其他學科無法比擬,信息技術課程與創(chuàng)新教育之間有一種天然的互相促進的影響力。
一、抓住信息技術教材特點,進行課堂教學
任何教育思想、教育目標和教育體系都是通過學校課程來體現(xiàn)的。課程教材是學校教育的核心。目前,世界上還沒有哪一門學科會象信息技術學科這樣發(fā)展得那么快。知識迅速老化,軟硬件技術飛速發(fā)展,使得信息技術教材和社會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相脫節(jié)。這就是信息課程改革中遇到的需要解決的問題。
1.正確認識游戲對學習電腦的作用。電腦游戲能激發(fā)初學者對電腦的興趣,加深對電腦的感性認識,對學好計算機具有巨大的影響力,但如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僅僅停留在玩的階段,影響學習就不值了。教師絕不能談“戲”色變,應通過游戲積極培養(yǎng)興趣,提高操作電腦的熟練程度,掌握一些基本技巧,學習一些常用軟件的操作,繼而為深入學習計算機打下良好的基礎。
2.教學內容的先進性和前瞻性。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可謂突飛猛進,一日千里。信息教學要跟上計算機技術發(fā)展的速度,必須盡可能追隨現(xiàn)代科技的最新發(fā)展方向,及時向學生傳授和介紹一些新科技、新知識,實現(xiàn)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過多地講解計算機發(fā)展史、工作原理、漢字輸入法,而應本著學以致用的原則,不斷改進教學內容,提供時下流行軟件的學習,教會學生掌握一些先進技術,讓學生多接觸一些前沿的東西。
3.使用入手的教學方法。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先講理論再作實踐,這對一個剛剛接觸計算機的中學生來說,他們最畏懼的恐怕是那些晦澀難懂的理論。我們反觀一下周圍的人,很多人可以在Windows下暢游、學習、上網(wǎng)、玩游戲,但對操作系統(tǒng)本身與計算機原理卻知之甚少。我們應該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將計算機作為一種工具,從使用入手開展教學,才能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使學生在用的過程中提高學習積極性,以大量的操作為主,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4.自學為主的小組學習法。除課堂教學形式外,還應以分組教學為主。將學生分成小組,自行認題,列出所選取參考資料目錄,學生查找資料,上機操作,并按要求相互交流、相互評價,達到互相學習的效果。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以同學自學為主、教師巡回輔導為輔的教學條件。這種學習班方式大大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操作能力。結果表明,學生不滿足已有的知識,會主動進行信息交流。學生學習的知識從固定的范圍轉向大范疇、大概念和整體關系。定期舉行軟件應用比賽,讓學生在比賽中鞏固計算機知識,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的競爭意識。
二、加強課堂教學,注重能力培養(yǎng)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使學生真正地學到知識,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我發(fā)現(xiàn)還有以下地方需要注意:
1.告訴學生如何去學。與其他學科不同,計算機的發(fā)展速度很快,學習計算機的過程是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強調實踐能力的積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懂得學習計算機是一個不斷追求新知識、培養(yǎng)新能力的過程,而不是為了學習某種軟件而學習某種軟件,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計算機學習觀。
2.教師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者和促進者。計算機操作熟練、實踐能力強的同學并不都是其他學科成績較好的同學。學生學習計算機只有通過自身的操作和主動的參與才可能逐步提高自主學習的程度。教師不能僅作為知識的傳授者,而應該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者和促進者,學生則從提高接受知識的主動性轉到初步自主地學習。
3.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情感是發(fā)展認知能力的動力,教師應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帶著問題步入知識的殿堂,就會產生一種饒有興味的感受,而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忍受。學生學習計算機只有通過自身的情感體驗,樹立堅定的自信心才可能是成功的。上機實踐、多讓學生動手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關鍵。
4.加強基礎操作。計算機軟件種類繁多,形式各樣。但是基本操作都很類似,在有限的時間里,不可能學習這么多軟件,所以只能學習一些有共性、有啟發(fā)性的內容。Word、Excel的教學內容豐富,例題詳細,操作容易上手。這些軟件操作簡單,可擴展性強。對于這些基礎操作,學生應該熟練掌握,通過學習能夠舉一反三地使用其他類似軟件。
5.加強學生動手動腦能力。計算機教材的使用要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尤其是動手動腦的能力。因特網(wǎng)的發(fā)展速度之快,超出人們的想像,網(wǎng)頁制作應運而生,學生不可不學。程序設計是計算機中最神秘、最具有魅力的一個分支,體現(xiàn)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尤其是思考問題的能力有很大幫助。
因而,我們在具體的教學中要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不斷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和技能,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機會,多一些活動的空間,多一些表現(xiàn)的機會,多一些創(chuàng)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機會,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利于創(chuàng)新的學習環(huán)境。把學生真正作為學習的主體,為學生營造適合探索的氛圍,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自主發(fā)展,讓研究性學習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下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