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xiàn)行的不少語文教學在無聲無情之中扼殺了學生的想象思維,致使學生的思維僵化、呆板,無新鮮活力。新課改對此積弊,鮮明地提出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說出心里話,并請老師傾聽一下學生的表達,這無疑給沉悶的語文課堂注入了一股清風,直吹入了學生的心田,于是學生終于擁有了一片暢想的天空。
關鍵詞:傾聽;暢想;語文綜合素養(yǎng);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11-026-1
一、傾聽學生朗讀課文,留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何為傾聽?傾聽是一種姿態(tài),是一種與人為善、心平氣和、謙虛謹慎的姿態(tài)。傾聽,是一種理解,是一種設身處地、寬容大度、親切體貼的理解。傾聽,還是一種等待,給孩子機會,不隨便打斷孩子的發(fā)言,也不輕易作出評價,讓他們把話說完,把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我們的語文課堂是語言的課堂,更需要師生之間相互的傾聽。因此,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在與學生相處時,巧妙的運用教育機智,用愛心滋潤學生的心田,“蹲”下來走近學生,走進他們的心靈,傾聽他們的心聲。
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朗讀方面長期存在兩個失誤:一是學生課堂朗讀少,二是放錄音或教師范讀多。課文錄音我們已無可挑剔,甚至某些有較高朗讀水平的教師與課文錄音相比,簡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準確的朗讀,圓潤的發(fā)音,感情的把握等等,無不讓人交口稱贊。如此以來,教師個人水平是得到較好的發(fā)揮了,但在佩服之余,我們是否也該為學生想想?在老師讀之前,學生有沒有讀過課文,找出生字詞,查查字典?對課文內容理解了嗎?對文章感情吃透了嗎?若沒經過學生的自主探究老師就讀了,那么學生不用解決字詞,也就省去了查字典的麻煩;不用去分析內容把握感情,就更省去了一個大麻煩。他們完全可以模仿老師去朗讀,甚至也可以讀得聲情并茂,但他們真正理解了多少呢?充其量只是學到了一點“形”而已,真正的“神”卻領悟不出,形神兼?zhèn)湟簿蜔o從談起。針對這些失誤,我們是否想過如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由淺入深的把握課文,重視了學生的個體參與,強調了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實現(xiàn)了自我與作者的心靈交流。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中可以盡情發(fā)揮想象,用“內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繪的世界,用“內在的耳”去傾聽作者的心聲……在這個無形無聲的世界里,每個人的看法可能不同,因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每個人的看法卻又都是深邃的,有鮮活生命力的,因為這不是別人強加給自己的,而是植根于自己內心深處的。此時的朗讀便不再是“見字出聲”而是“內明于心,外達于人”了。在真切感受基礎上的朗讀,或如小溪流水,丁丁冬冬;或如激流奔瀉,洶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園,鳥語花香,于人于己,誰能說這不是一種真正的享受呢?
二、傾聽孩子的疑惑,留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韓愈說:“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由此可見,學生有疑問是很正常的;古語又說:“于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庇纱烁梢娰|疑的重要性;而愛因斯坦在成名后介紹經驗時也說:“我沒有什么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究底的追究問題罷了。”可是在教學過程中卻恰恰沒有給學生的質疑解惑留下暢想的余地。往往是課堂上老師精心設計出種種問題,制訂出標準答案,再一步步引導學生往事先挖好的陷阱里跳。長此以往,學生豈不要被培養(yǎng)成為一個個的只會制造標準答案,而沒有自己思考的木偶人?所幸的是,課改下的課堂中,“讓老師閉嘴”“放手讓學生質疑解疑”的新課改精神強有力的占據(jù)了語文課堂,對文章整體的感知質疑,對部分的感知質疑,及對疑惑的解答,全由學生自主解答或小組班內合作解答,學生把握課堂的權利大了,對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F(xiàn)在的語文課堂上,沒有了師道尊嚴,學生便敢大膽發(fā)言了;沒有了老師的大問小問,學生的質疑聲反而多了;沒有了標準答案,學生的回答也豐富多彩了。在這樣的課堂上,老師只需上身稍微前傾,面帶微笑,友善而放松的表情,充滿鼓勵的眼神等細微動作,課堂效率卻提高了,學生思維也活躍了,誰能說這不是留給學生一片暢想天空的功勞?
三、在綜合性學習中給出空間,送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新課標下的語文教材中有一項全新的內容——綜合性學習。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予大力提倡?!被谶@一理念的指導,新教材把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語文與其它學科的有機溝通、課堂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作為綜合性學習的整體目標,將以往教材中寫作、口語交際、語文實踐活動三個系統(tǒng)整合于綜合性學習之中,并在學習過程中留給了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綜合性學習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這就決定了它的學習方式也是多樣化的。比如,教學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時候,我讓學生穿越到魯迅的童年,把自己看作魯迅的同學,說說在當時那種情境下你最喜歡做哪些事,為什么?教室里一下子就變得熱鬧起來,同學們侃侃而談,情緒高昂的談論起來??粗瑢W們那興奮的神情,聽著他們精彩的朗誦,我仿佛看到自己的童年。當學生對自己選擇的學習活動感興趣時,那任何艱難的學習都會變得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能使效果倍增,真正展現(xiàn)了語文課堂的風采。
學生在有選擇的進行上述活動時,將在興趣的吸引下,自行查找資料、自行設計匯報成果的形式、自行安排觀察的時間和方式、自行組織擂臺賽和討論……這樣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想象力都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創(chuàng)新思維也得到了充分的鍛煉,于是乎,展示活動成果時,相聲、小品、辯論會等等,形式多樣,不一而足。豐富的內容,獨到的見解,精彩的表演,流利的口才……無一不讓人感到驚訝!綜合性學習中學生的出色表現(xiàn),徹底打消了以前老師們不敢放手的顧慮,因為他們已經看到放手后的學生,不但沒有“走不動”或“走偏”了,反而走得更扎實,更精彩!因為在感興趣活動的指引下,由于老師的放手,反而更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意識,由于沒有了老師的限制,反而更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想象思維。綜合性學習又給學生的暢想開辟了一方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