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篇章任務導向閱讀教學和段落任務導向閱讀教學的不同策略,本文提出了基于教學策略的閱讀教學研究框架,主要包括英語閱讀教材分析、前測、教學訓練、后測4個步驟,并將實驗對象劃分為篇章班、段落班和控制班,對不同策略下的學習效果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
關鍵詞:篇章任務導向;段落任務導向;前測;后測;統(tǒng)計分析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17-068-2
在《譯林初中牛津英語》中,閱讀理解練習題可以分成三個層面:(1)整體層面問題,即:對文章大意(main idea)的理解;文章因果關系理解(cause and effect);段落主題句的理解(topic sentence);各段落語義的總結(jié)(summary on paragraph meanings)等。(2)局部層面問題,即:段落局部理解如具體句子理解;各種詞匯理解、語法理解;查找具體信息等。(3)其他層面問題,即無法歸入整體層面或局部層面的問題。
并且,在整體層面問題與局部層面問題的分布上可以看出,隨著閱讀水平的提高,編者提高了整體問題的比例,從更為宏觀的層面對讀者的閱讀理解提出了要求。對于同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層面進行提問,對于初級學習者可以從文章的具體信息入手,這樣讀者可以遵循文章線索查找具體信息,對于較高級的學習者,可以從理解語義內(nèi)容、覺察作者的態(tài)度和欣賞文體風格的角度質(zhì)問,這樣讀者不僅要理解語篇的內(nèi)容而且要審視文章的整體結(jié)構(gòu),提出個人的看法。
根據(jù)以上的分析,我們認為《譯林初中牛津英語》教材在設計過程中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兩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一方面是培養(yǎng)學生獲取具體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重視培養(yǎng)學生整合文本信息資源,形成整體語義概念。在日常教學中,如果我們側(cè)重培養(yǎng)學生這兩種能力,則會提高學生提取信息,建構(gòu)語義內(nèi)容和整合各種信息資源的能力。為了能夠清楚地了解這兩種能力是否產(chǎn)生不同的教學效果,我們分別設計了不同的教學訓練方法,篇章教學方法與段落教學方法,篇章方法旨在通過閱讀后的問題導向?qū)W生的信息加工注意點轉(zhuǎn)移到篇章層面的信息思考,而段落教學法旨在通過閱讀后的問題將學生的信息加工注意點轉(zhuǎn)移到段落具體問題的信息思考上,以觀察其各自的教學效果。
一、前測
1.前測評定實驗。
前測試題共50道題,分為三個層面:整體層面、局部層面和其它層面。整體層面問題的界定是對文章大意(main idea)的理解;文章因果關系理解(cause and effect);對段落主題句的理解(topic sentence);對語義群(semantic groups)理解等;局部層面問題的界定是對段落局部理解如各種詞匯理解、語法理解、具體句子理解;查找具體信息等;其他層面問題界定為無法歸入整體層面或局部層面問題。要求被測試人員對問題分類,評定結(jié)果見表:
評定結(jié)果進行了配對樣本的t檢驗,N1=50,M1=0.491,SD1=0.264,N2=50,M2=0.495,SD2=0.271。t(49)=-0.053,p=0.958。結(jié)果表明,篇章問題和局部問題分布均衡,比例合適。根據(jù)均值以上的原則,確定出篇章層面問題共25道題,其它題為段落層面,共24題,既不屬于篇章層面也不屬于段落層面的題1道。這樣我們將前測的50道題分成整體層面問題和局部層面問題。
2.前測成績分析。
我們隨機選擇1班為篇章班,2班為段落班,3班為控制班。三個班同時進行了前測。前測共50道題,每題2分,滿分100。前測成績是學生答對的正確率。在計算了前測總成績后,我們又根據(jù)前測評定實驗將50道題分為整體問題和局部問題,根據(jù)學生對整體問題回答的正確數(shù)除以整體問題的總數(shù)計算出整體問題的百分比,段落問題的正確率計算相同。計算出總成績的正確率,計算出整體問題和局部問題的正確率。
前測成績主要包括三個班前測總成績、前測整體問題成績和前測局部問題成績,經(jīng)過多元方差分析后,可以看出三個班級在不同問題上成績的變化,有利于教師確定學生的學習起點,掌握學生的班級差異。
統(tǒng)計結(jié)果表明三個班之間在總成績、整體問題、局部問題上都無顯著性差異。進一步地事后比較(LSD)發(fā)現(xiàn),篇章班和段落班在總成績、整體問題、局部問題上都沒有差異,p值分別為p1=0.266;p2=0.364;p3=0.396。篇章班和控制班在總成績和整體問題上有差異,p1=0.04,p2=0.033。段落班和控制班在總成績、整體問題和局部問題上都無差異,p>0.05。其他問題所占的比較很少,因此在此不作分析。
可以認為,篇章班、段落班和控制班之間總體上無差異,實驗隨機選定的兩個組之間在前測時無差異,無差異表現(xiàn)在前測總成績之間無差異,整體問題和局部問題之間無差異。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jié)論:三個班的英語水平具有同質(zhì)性。
二、教學訓練
實驗班共3個班,233人,其中篇章班101人,段落班87人,控制班45人。我們將篇章班分成兩個小組一個46人,一個55人;段落班也分成兩個小組,一個44人,一個43人;控制班人數(shù)不變。所有的實驗班由研究者和一名教師共同承擔教學任務。
實驗材料是《譯林初中牛津英語》,文章選定后,研究者和參與實驗的教師先對課后的練習題進行分析,確定書本上的課后題是段落層面的問題還是篇章層面的問題,給問題一個比較明確的分類。研究者的任務是先歸納出書本上的整體問題,再自己編寫幾道整體問題,共同組成5~6道整體問題,打印成紙質(zhì)形式在上課時發(fā)給學生,要求學生閱讀完課文的文章后做研究者發(fā)的練習題,而不要求做課后書上的練習題。段落班的做法相同,練習題是從段落層面提出的問題,兩個班閱讀的材料是相同的,不同的是練習題質(zhì)問的角度不同??刂瓢嘀灰笞稣n后練習題,沒有別的要求。教學目的旨在通過不同的教學訓練,觀察是否產(chǎn)生不同的教學效果。
三、后測
選擇整體層面問題和局部層面問題的60道題作為后測試題,整體問題與局部問題分布比較均衡。首先對后測總成績分析。后測總成績是實施教學干預后整體效果,主要檢驗篇章班、段落班和控制班之間的教學差異。在比較整體效果的同時,我們還進一步地分析構(gòu)成總成績的各問題層面的分效果,然后再將學習的各種認知風格因素與總成績、分成績進行比較。
后測總成績的進一步分析,主要依據(jù)評定實驗結(jié)果,將其分為四個部分成績:后測整體問題成績、后測局部問題成績、后測核心詞成績和后測其它問題成績,這些成績之和構(gòu)成了后測的總成績。這樣我們不僅可以比較前后測成績的差異,也可以比較后測成績內(nèi)部各層面上的差異。
1.后測總成績分析。
我們將學生的測試結(jié)果正確的選擇輸入計算機,賦值為1,錯誤的結(jié)果賦值為0,統(tǒng)計出每個學生試卷的正確數(shù),用正確數(shù)除以60,便是該生的正確率。統(tǒng)計結(jié)果見表。
從上表可知:后測總成績上,三個班即篇章班、段落班和控制班之間無顯著性差異。
2.后測整體問題和局部問題成績分析。
后測試題是由整體問題、局部問題、關鍵詞問題、其它問題共四類問題構(gòu)成,其中關鍵詞問題可以歸為局部問題。我們將各層面的問題正確數(shù)進行匯總并求出其正確率,從統(tǒng)計結(jié)果可知:在后測整體問題和后測局部問題成績上,三個班即篇章班、段落班和控制班之間均有顯著性差異。而在后測關鍵詞問題和后測其它問題成績上,三個班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從中可以看出,篇章班在整體問題的成績高于段落班,對局部問題回答的成績低于段落班。對于關鍵詞的回答,段落班的成績高于篇章班。
這一結(jié)果表明,篇章班和段落班雖然在總成績上沒有出現(xiàn)差異,但是在整體問題和局部問題的回答上出現(xiàn)了顯著性差異。進一步地比較表明,在整體問題的回答上,篇章班高于段落班且有顯著性差異,M(篇章班)=79.794,M(段落班)=73.573,p=0001,控制班高于段落班且差異顯著,M(控制班)=82.017,M(段落班)=76.434,p<0.05。在局部問題上篇章班低于段落班差異顯著,M(篇章班)=67.310,M(段落班)=69.395,p=0048,控制班低于段落班且差異顯著,M(控制班)=64.056,M(段落班)=69.395,p=0.002。這一結(jié)果完全符合我們的實驗預期,即篇章班在篇章問題上回答的正確率好于段落班,在局部問題上段落班好于篇章班。
總結(jié)上述的各類統(tǒng)計分析,三個班在后測總成績上無統(tǒng)計學上的顯著差異,說明不同的教學訓練并沒有提高整體的閱讀成績。然而,在回答不同類型的問題時,不同的教學訓練產(chǎn)生了不同的教學效果:接受篇章訓練的班級即篇章班在回答整體問題時,成績明顯好于段落班;接受過段落訓練的段落班在回答局部問題時成績明顯好于篇章班對局部問題上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