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英語教學面對的是十四五歲的青少年,教師在課堂的組織和管理上更要切合他們的心理特點。本文就如何創(chuàng)建出高效的英語課堂,以使得英語課堂更加充滿生機這一問題,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關鍵詞:初中英語;高效課堂;創(chuàng)設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17-058-1
一、“先聲奪人”——讓精彩從課前活動開始
小學英語課堂的課前活動(warmingup)中,老師習慣通過兒歌、繞口令等豐富有趣的英語活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盡快進入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初中的課堂同樣需要讓學生進入角色,不能每次以讀課文或默寫單詞開始,否則會讓學生產生對英語學習的疲乏感。我們千萬不要以為初中生不再像小學生一樣幼稚,已經不再喜歡各種可笑的比賽或游戲了。其實,游戲自古以來是人類文化的一種形態(tài),它不僅屬于孩子,也同樣屬于大人。所以,我們不能忽視游戲的重要作用,最行之有效的就是結合初中英語教學要求,進行類似新聞播報、演講時刻、Show Time、單詞接龍、演唱英文歌曲等活動。在課堂開始,老師就應設置一種競爭狀態(tài),告訴學生這堂課的競爭結果和獎懲規(guī)則,并實踐它。老師要有一定的學期計劃,使這些課前活動成為一個project,持之以恒,還可以留有材料,最后作為學生的成果展示。比如新聞播報,要求每節(jié)英語課都有學生按學號進行準備,播報的內容必須是最新的新聞,學生整合新聞材料并脫稿播報,播完可進行提問,檢查聽眾的收聽情況,新聞材料留底成稿,最后可匯編成冊進行展示。
二、“因勢利導”——“意外”讓課堂也出彩
課堂教學是一個錯綜復雜、瞬息萬變的過程,有時候無論教師多么充分的備課,都可能出現一些自己意料不到的事情。尤其是氣氛活躍的課堂,出現“意外情況”的頻率可能會更高。這些“意外情況”處理不好,就會讓課堂處于崩盤的局面,達不成預期的教學效果。假若教師能因勢利導,鎮(zhèn)定自若地處理這些“意外”,靈活地調整課前預設,精彩課堂也能生成。我有過切身體會。今年4月份,我在另一所學校借班上一節(jié)全市公開課。授課內容是9Bunit2Robots的Integrated skills部分。導入新授等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的都非常順利,學生的學習情緒飽滿高昂,但我突然發(fā)現我自己弄錯了時間,那就意味著接下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必須有所刪除,或者我加快節(jié)奏,壓縮學生的辯論時間。如果刪除預設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僅使設計好的教學情境不夠完整,補充的知識鏈得不到延伸,總是有些挫敗感。但我又深知,惟有根據學生真實的學習狀態(tài),進行理性的取舍,才能成就我們大氣、靈動的課堂。教師在課堂上因勢利導的調整是非常致關重要的,絕對不能照搬預定的教學設計,要有靈活的調控能力。于是,我立刻調整好心態(tài),進入到有關擁有機器人利弊的辯論中,學生的參與熱情被再次點燃,他們自主分成正反兩方,開始進行唇槍舌戰(zhàn),生成了許多我在備課中“無法預約的精彩?!蔽液軕c幸自己沒有讓“辯論”純粹走個形式,而是轉換心態(tài),尊重學生的學習實際,“意外”讓課堂煥發(fā)出別樣的光彩。
三、“因課制宜”——讓課堂活動真正有效
面對各種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如果要問哪種最有效,那么答案應該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標決定”。課堂活動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我們在設置教學目標的時候,可以有目的地選擇最有效的活動。以PPP教學法為例,在Pretask Preparation這個過程中,我一般以復習舊的知識,引出新的知識為主要教學目的,因此我經常設置一些密度較大的分大組開火車比賽活動,這樣人人都有機會進行復習,比如Quick Response 背單詞,互相出題回答等。Whiletask Procedure部分的機動性很大,一般情況下,我把它分成兩個部分:新授部分,多設計Pairs活動,操練新學的句型或對話;提高部分,設計以3~5人為單位的小組活動,比如對話討論,設計對話內容,造段落等,在這個過程之后,一般由組內一個成員完成大段陳述,也可要求其他同學輔助板書、肢體語言等,同時也可分大組進行猜測活動(這個活動比較多用),請若干同學上講臺與下面的同學對話(比如猜單詞,猜課文內容)?;顒拥氖褂煤驮O計是一種復雜的工作,活動的選擇同樣是一件重要的事,我相信更多的實踐可以帶來更多靈感和經驗。
此外面對網絡時代,多媒體的使用使我們擺脫了以前那種脫離實物,遠離實際的空洞講課。但當多媒體充斥了整個課堂以后,其后果卻也讓我大吃一驚,學生視力的疲勞,課堂驚喜度的下降(每次都用動畫刺激神經),人與人溝通方式的單一,對多媒體活動畫面的單方面的關注等等問題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任何一種教育技術的使用,都必須按照課堂教學需求來決定,教學技術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所以說,使用多媒體還要看課型,并非每堂都要用。過新過難的新授單詞的講解需要媒體輔助,具有敘事性、故事性強的文章可借助媒體理解課文,考前的語法集中訓練可使用媒體,從而減少板書的時間浪費。其他課型,則未必時時刻刻都需要多媒體的輔助。
四、“深入探索”——讓細節(jié)成為英語教學的催化劑
在英語課堂上,教師要把學生看成是有主觀能動意識的社會人,是學習的主人,就要以平等的身份參與教學,與學生愉悅交往,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并善于從不同的思維角度,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需求,使其創(chuàng)新思維最大限度地活躍起來,進而產生創(chuàng)新火花。其次,教師也應該根據學生認知能力的不斷提高,在教學實踐中有意識的,適時適量地進行文化導入,向學生展現英語國家獨特的社會風貌,風俗人情,語言習慣等,揭示與之相關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使學生能在對該異域文明的把握中,加深對其語言現象的理解和領悟。
此外,我個人認為在課堂活動時的座位分配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互動。互動合作是英語課堂教學的主要方法。因此,我經常根據不同的教學活動進行分配,比如,辯論時就需要坐成面對面兩大排,而小組表演時就可以成“蜂窩”式,小組比賽時,可以按小組坐成同一排,或同一列。雖然座位的安排看似小事,但起到的效果卻能帶來意外之喜。課堂教學是一門復雜、煩瑣的藝術,作為英語老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在教學中通過趣味性和多樣性的教學活動,促使學生提高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最終達到知識與能力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