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劉松齡(1703~1774),字喬年,斯洛文尼亞人。1703年出生于盧布爾雅那的一個舊貴族家庭。1721年,在奧地利教區(qū)加入耶穌會。1736年,被派往中國傳教。1739年,入職清政府欽天監(jiān)。1746年,升補欽天監(jiān)監(jiān)正,成為清欽天監(jiān)第八任洋人監(jiān)正。此后,劉松齡接替戴進賢主持對南懷仁康熙十三年編纂的《靈臺儀象志》的修訂工作,1752年,奉旨主持制造“璣衡撫辰儀”,并負責迎送葡萄牙使臣巴哲格。劉松齡在清政府欽天監(jiān)任職長達30年,直至1774年病逝于北京,安葬在北京阜城門外的傳教士公墓。
[關鍵詞]耶穌會士劉松齡;《靈臺儀象志》;璣衡撫辰儀;巴哲格
[中圖分類號]K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3)14-0015-03
劉松齡(1703~1774),字喬年,斯洛文尼亞人。1703年8月2日出生于盧布爾雅那的一個舊貴族家庭,居住在明格斯。①劉松齡在盧布爾雅那修完中學課程后,1721年在奧地利教區(qū)加入耶穌會,開始學習神學并在中學任職三年。②1727年,劉松齡申請前往中國傳教,1735年,劉松齡的請求得到批準。1735年, 劉松齡從奧匈帝國海港特列斯特起身前往葡萄牙,準備前往中國傳教。但1735年的中國是清世宗雍正十三年,嚴厲禁止傳教士入華傳教,而且去印度傳教的機會也因未得到羅馬教皇的批準而作罷。③劉松齡開始在葡萄牙學習天文學和測繪技術,并多次會見葡萄牙王后瑪利亞安娜,與之建立了深厚的友誼。1736年,愛新覺羅·弘歷繼位,中國對西方傳教士在華的活動的禁令出現(xiàn)松動,劉松齡再次踏上了去中國傳教的旅途。1738年,劉松齡到達印度果阿,在當?shù)亓私獾搅艘恍┲袊那闆r。同年8月,劉松齡經(jīng)印度果阿到達中國澳門,開始學習漢語,④為在中國傳教作準備工作。經(jīng)過五年的學習,劉松齡已經(jīng)較為熟練的掌握漢語,但是閱讀古籍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在此期間,劉松齡還應澳門參事會的邀請,參與澳門城郊地圖的測繪工作。1738年,在欽天監(jiān)任職的戴進賢、徐懋德、沙如玉聯(lián)名上奏:
切臣等從前曾寄信,要選數(shù)人能效力者前來。今接澳門來信,知今年六月盡,波爾都噶爾亞國船上到來之劉松齡、鮑友管,能知天文歷法,魏繼晉能知律呂之學,又拂郎濟亞國船上到來王之臣,系畫喜容人物者,楊自新系能于鐘表者。以上五人求皇上將姓名按舊例交與廣東督撫,令其派人伴送進京,為此具折奏文。⑤
9月14日,乾隆對戴進賢等人的奏議進行批復,“著海望行文該地方官,令其來京”。1739年,劉松齡到達北京,住進南堂,直到1774年病逝,此間30余年沒有離開過中國。1743年,欽天監(jiān)監(jiān)副病逝,劉松齡奉旨補授監(jiān)副一職,成為戴進賢的副手,開始參與欽天監(jiān)的各項工作。1746年,清政府欽天監(jiān)監(jiān)正戴進賢病逝,徐懋德神甫向來看重劉松齡的才能,將其推薦給朝廷。2011年,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公布的耶穌會傳教士劉松齡的新檔案史料中有著監(jiān)副劉松齡升補欽天監(jiān)監(jiān)正員缺事上諭:
欽天監(jiān)監(jiān)正戴進賢病故,員缺著監(jiān)副劉松齡升補。其所遺監(jiān)副員缺,著欽天監(jiān)揀選西洋人,咨送吏部帶領引見。欽此。⑥
1746年,劉松齡奉上諭補授欽天監(jiān)監(jiān)正。隨后,劉松齡接替戴進賢主持南懷仁康熙十三年編纂的《靈臺儀象志》的修訂工作。參與《靈臺儀象志》修訂工作的還有欽天監(jiān)監(jiān)副鮑友管、何國宗和明安圖等。1752年,《靈臺儀象志》的修訂工作結束,11月22日進呈清廷,乾隆皇帝命之名為《儀象考成》。1752年12月7日,和碩莊親王允祿、侍郎何國宗請旨增修儀象志恒星圖表,乾隆要求:新測恒星并增星圖象,著照乾清宮陳設天球式樣制造二分進呈。欽天監(jiān)監(jiān)正劉松齡奉旨同監(jiān)副鮑友管會同造辦處催總胡常保、原任庫掌劉山久并通曉儀器之欽天監(jiān)博士劉裕錫專司監(jiān)造。劉松齡等先知會敬事房敬謹請出乾清宮所陳設天球儀,并率同監(jiān)造工匠等細加量看,看畢即行送進。照舊陳設并派內(nèi)務府司員不時前往查看照式成造。至于新造天球儀所花費銀兩,于工竣之日交造辦處核實報銷。2011年,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新公布的耶穌會士劉松齡檔案史料中有內(nèi)務府堂抄為奉旨照式成造天球儀事奏稿:
于乾隆二十年正月十一日掌稿筆帖式六十三于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抄來堂抄一件。內(nèi)開:和碩莊親王等率領監(jiān)造人等, 督領工匠, 如式造成天球二分, 所有動用錢糧, 及臣等敬謹斟酌舊式略有更改之處, 另繕清折恭呈御覽, 應否鐫刻款式字樣, 伏候圣訓。再,天球制法精細,工匠恐未習熟,臣自備工料, 造漆球一分, 斟酌做法, 務期妥協(xié),一并恭呈御覽伏祈圣鑒。
謹奏。⑦
乾隆二十年(1755)正月十一日,天球儀正式制成,進呈之后,經(jīng)乾隆帝批準款用乾隆甲戌年制字樣,并命名為“璣衡撫辰儀”。
1748年,澳門發(fā)生葡萄牙人亞馬查殺害華人李廷富、簡亞二事件,中國官員要求引渡尸骸和兇手,遭到葡萄牙人的反對。中國官員隨即下令中國商人停止對葡萄牙人的食物供給,并且命令所有居住在澳門的華人盡行退出。葡萄牙當局為防止事態(tài)進一步擴大,將犯罪的兩名士兵放逐到地滿。后來經(jīng)耶穌會士與葡萄牙商人一再活動與賄賂中國當?shù)毓賳T,才恢復了對葡萄牙商人的食物供給。兩廣總督上奏朝廷:“此次犯罪者,系患有精神?!鼻∈哪辏?749),廣州海防同知張汝霖擬定了《澳夷善后事宜條議》十二款,大致內(nèi)容是:驅逐匪類、稽查船艇、禁止賒物收貨、犯夜解究、夷犯分別解訊、禁止私擅凌虐、禁止擅興土木、禁止販賣子女、禁止黑奴行竊、禁止夷匪夷娼窩藏匪類、禁止夷人出澳、禁止設教從教。這個善后條議進一步加強了清政府對澳門的控制,而且禁止澳門葡萄牙人招引華人入教。
居澳葡萄牙人因《澳夷善后事宜條議》而威風掃地,在華貿(mào)易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葡萄牙國王唐·若澤一世最終決定派遣巴哲格出使中國。這次葡萄牙使臣來華劉松齡負責接迎工作,由于其表現(xiàn)良好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賞賜。乾隆十七年(1752)九月四日,乾隆御旨:
著莊親王大學士公傅恒于內(nèi)務府撿派一員,會同監(jiān)正劉松齡即行馳驛前往,不必帶領引見。⑧
11月5日,劉松齡與內(nèi)務府郎中官柱到達廣州省城,6日起程前往澳門,7日接迎葡萄牙使臣巴哲格,并且翻譯朝貢物品清單查驗朝貢物品,料理裝束,于15日自澳門起程,21日到達廣州,22日劉松齡會同兩廣總督阿里袞、廣東巡撫蘇昌對葡萄牙使臣巴哲格及隨從人員款以筵宴,23日起程赴京。沿途供應動支司庫公項銀1100百兩,途經(jīng)各省一體照料護送。
1753年,經(jīng)禮部奏準,葡萄牙貢使巴哲格來京進貢事竣回國,依照雍正四年麥德樂進京朝貢之例,派欽天監(jiān)監(jiān)正劉松齡、內(nèi)務府郎中官柱等人由水路經(jīng)由江浙等省,于8月19日,渡嶺入廣東南雄府境,至9月2日到廣州。3日院臺率同在廣東省司道,共同宴請葡萄牙使臣。4日開行赴澳,劉松齡與欽差郎中官柱、原護送同知毛維锜送至香山縣澳門邊境,守候風信起行回國。在這次葡使來華朝貢事件中,劉松齡由于接迎工作做得比較到位而受到了乾隆皇帝的好評。2011年,新公布的劉松齡檔案中有劉松齡接引西洋貢使“甚屬黽勉,著加恩賞給三品職銜食俸”事上諭:
此次西洋貢使來京,劉松齡前往接引,沿途辦理一切,甚屬黽勉,著加恩賞給三品職銜食俸。再,伊等照料貢使,不無需費之處,著加恩賞給銀二千兩。欽此。⑨
除此之外,劉松齡在辨認西洋儀器方面也做出了一些貢獻。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新公布的劉松齡檔案史料中有傳旨著西洋人劉松齡認看各色千里鏡、傳旨著西洋人劉松齡認看顯微鏡兩旨:
乾隆十三年十月十五日,司庫白世秀來說,太監(jiān)胡世杰交出各式千里眼大小一百七十一件,傳旨:著西洋人認看。欽此。于本月十九日, 司庫白世秀將交出千里眼一百七十一件著西洋人劉松齡認看,得上等七件,頭等二十四件,并二等、三等應收拾的共一百四十件,俱持進交太監(jiān)胡世杰呈覽。奉旨:上等、頭等三十一件持出,挑選大的一件配架,再選四件,交傅恒帶往軍營去用,其挑剩下的送進。余者二等、三等并應收拾的俱各留下。欽此。于本月二十日,司庫白世秀將挑得大千里眼一件配得木架, 并次些小些的四件內(nèi)一件配得皮套,交員外郎西寧收訖。于本月二十一日,將剩下千里眼二十六件交進訖。⑩
乾隆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司庫白世秀來說,太監(jiān)胡世杰交銅顯微鏡一件,隨雕紫檀木玻璃匣一件,傳旨:著西洋人認看。欽此。于十四年二月初九日,司庫白世秀將西洋人劉松齡看得銅顯微鏡一件隨紫檀木玻璃匣家伙, 全系看微小之物用,持進交太監(jiān)胡世杰呈進訖。11
經(jīng)劉松齡認看并評定等級,各式西洋儀器被發(fā)放到不同的地方。劉松齡在清廷對外來事物的認識和利用上都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
乾隆十四年(1749)七月十六日,劉松齡奉旨同郎世寧、傅作霖等人比較斟酌新、舊木蘭圖地名,由于新、舊二圖誤差太大, 郎世寧同劉松齡、傅作霖等人又準照舊圖山式重新繪制一幅木蘭圖。
在任職欽天監(jiān)期間,劉松齡還負責介紹、安排西洋人入清廷奉職事宜。乾隆二十四年(1759)一月三日,劉松齡請旨讓素諳天文的西洋人安國寧、索德超進京效力得到乾隆皇帝批準。乾隆二十六年(1761)七月二十六日,劉松齡兩次奏請乾隆帝批準安德義、李衡良二人進京效力。乾隆三十三年(1765)六月二十八日,劉松齡照例安頓趙進修、金濟時,并將所有進貢土物交養(yǎng)心殿預備進呈。乾隆三十七年(1772)五月十六日,劉松齡奉旨復制圓明園淳化軒現(xiàn)設天儀、地儀。同年十月十三日,欽天監(jiān)監(jiān)正劉松齡奏請休假,但是未得到乾隆皇帝的批準。乾隆御旨:
劉松齡不必乞休,聽其酌量精力行走。若自度步履稍艱,即不隨班,亦從其便。欽此。12
1774年9月,劉松齡病逝于北京,總管內(nèi)務府大臣福隆安奏請“今病故之三品銜監(jiān)正劉松齡、西洋人蔣友仁, 奴才酌擬賞劉松齡銀二百兩、蔣友仁銀一百兩”。13得到乾隆皇帝應允,由軍機處傳廣儲司銀庫著照擬賞給,將劉松齡安葬在北京阜城門外的外國傳教士公墓。
[注 釋]
①索默爾沃熱爾(《書目》卷4,四六欄)云: 1703年8月18日或27日出生于拉巴森(Labacen)城。
②高王凌:《劉松齡,最后的耶穌會士》(《中國文化研究》2006年第4期):“(劉松齡)也可能在維也納、盧布爾雅那和羅馬尼亞(當時亦屬奧匈帝國)的大學里教過書?!?/p>
③高王凌:《劉松齡,最后的耶穌會士》,《中國文化研究》,2006 年第4期。
④費賴之著、馮承鈞譯:《在華耶穌會士列傳》(中華書局1995年版)載:“劉松齡于1735年赴葡萄牙,晚至1738年9月4 日始抵澳門。”
⑤韓琦、吳旻編校:《歐洲所藏雍正乾隆朝天主教文獻匯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58~59頁。
⑥⑦⑨⑩111213韓永福編選:《耶穌會傳教士劉松齡檔案史料》,《歷史檔案》,2011年第1期。
⑧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中葡關系檔案史料匯編·上冊》,中國檔案出版社2000版。
[參考文獻]
[1]吳伯婭.康雍乾三帝與西學東漸[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
[2]曹增友.傳教士與中國科學[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
[3]費賴之著,馮承鈞譯.在華耶穌會士列傳及書目[M].北京:中華書局,1995.
[4]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編.中西初識[M].鄭州:大象出版社,1999.
[5]清.乾隆官修.文獻通考二[M].南京: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6]江文漢.明清間在華的天主教耶穌會士[M]. 北京:知識出版社,1987.
[7]方豪.中國天主教史人物傳[M].北京:中華書局,1988.
[8]高王凌,熊月劍.宗教與科學的雙重失敗——耶穌會劉松齡研究新論[J].中州學刊,2012,(1).
[9]高王凌.劉松齡筆下的乾隆十三年——劉松齡研究之二[J].清史研究,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