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1-0242-01
《機械制圖》是高等職業(yè)學校機械類專業(yè)及相近專業(yè)必須開設的基礎理論課之一,同時又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非常強的課程,其教學不同于其他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好“設計師”,將學生放在學習主體的位置上,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合理安排作業(yè)內容,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在實踐中提高興趣,達到掌握技能、技巧的目的。
1.教學要有創(chuàng)新的理念
《機械制圖》課程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掌握正確使用繪圖儀器畫圖的方法,能根據(jù)國家標準的規(guī)定,繪制和識讀中等復雜程度的零件圖。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培養(yǎng)學生具有耐心細致的工作作風和嚴肅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例如:在機械圖樣的繪制中,離不開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標注;在零件圖、裝配圖的識讀中,能讀懂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的標注,能正確理解公差的意義,對于讀懂圖樣、分析裝配關系等起著重要的作用。
《機械制圖》和《Auto CAD繪圖》這三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都是圍繞機械圖樣的識讀與繪制。按照以往的教學計劃,職業(yè)學校分別進行三門課程的教學,人為地阻斷了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例如:《機械制圖》教學中因為學生還沒學習過測量和公差的相關知識,對零件圖中尺寸的標注無法理解和掌握;《Auto CAD繪圖》課程只學習軟件功能與使用,教學與機械圖樣脫節(jié),學生既便學會用軟件中的各種功能,但不知在繪制圖樣中如何靈活使用,不具備使用計算機繪制機械零件圖、裝配圖的能力。如果我們在教學中打破原有的學科體系,將兩門原本相對獨立進行教學的課程進行整合,在一門課程中進行理論知識教學和操作技能訓練,那么以上由于原有學科體系而形成的問題就可以得到解決,從而有效培養(yǎng)機械類各專業(yè)學生利用機械圖樣進行技術交流的綜合能力。
2.教學要有創(chuàng)設的情境
《機械制圖》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遵循整體優(yōu)化的原則,對教材內容進行有必要的取舍,重組知識體系,符合中級技能培訓“必須、夠用”的原則,不求大而全,防止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具體的做法是:對原有《機械制圖》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綜合改革,簡化投影法、三視圖及點線面的理論內容,重點培養(yǎng)學生識讀機械圖樣的能力。從傳統(tǒng)手工制圖、徒手繪制草圖逐步過渡到計算機繪圖,對學生進行制圖技能的三重訓練。從學習各種基本幾何體的投影開始,到各種機件、常用零件的圖樣表示,始終將測量的基本技能訓練貫穿進去,同時學習各種測量儀器的使用,掌握基本測量技能,將抽象的圖樣與手中可測量的模型、零件實物聯(lián)系起來,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基本測量技能,為機械加工實訓奠定了必要的基礎,又培養(yǎng)了學生空間想象力。在學習機械零件圖時,因為要用到表面粗糙度符號、形狀公差及位置公差符號,就同時講解表面粗糙度、形狀公差及位置公差的意義、符號及標注方法,在學習裝配圖時,因為裝配圖中要用到配合尺寸,就講尺寸配合的意義及標注方法,在學習機械制圖的同時學習有關公差配合的知識,目的是學以致用,實用性很強,所以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也較高,掌握和記憶也較好。
3.預期目標法在機械制圖課程教學中的實施
3.1目標的選擇確定。教學目標的選擇要考慮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教師在選擇確定目標時,要注意所選對象能涵蓋某一階段的主要學習內容,并考慮到能為大多數(shù)學生的能力所接受。選擇的對象可以是一次課或一個階段的學習時間可以完成的。第二,選擇的目標要盡量貼合實際。如盡量選擇機器部件中的零件作為教學目標,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使學生意識到學有所用,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學習目標的直觀和現(xiàn)實,亦能幫助相當一部分學生克服學習理論的畏難心理,在目標明確的前提下愉快接受新知識的學習,主動培養(yǎng)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2 目標在教學中的實現(xiàn)過程。預期目標法的特點,“以用促學”。教師在授課前首先提供學習目標,刺激學生產生學習欲望,每次課的教學目標就是完成表達方案或表達方案的一部分。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主動應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探索預定目標的表達方案的實現(xiàn)過程,在課堂上展開廣泛地討論,激發(fā)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過程中完成新知識點的學習和新舊知識的融會貫通,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新舊知識的密切聯(lián)系并得以切實地掌握其實際應用。所有的學習探索過程都圍繞預定目標的表達進行,完成了預定目標的表達方案,也就基本達到了教學目的。
綜上所述,《機械制圖》教學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能較好地體現(xiàn)“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重視學習和創(chuàng)新等能力的培養(yǎng),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必將探索出一條廣闊的教學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