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引導—探究”目標教學法融合了加強基礎、培養(yǎng)能力、培養(yǎng)學生非智力因素的教學思想。通過實踐,形成教師引導量的逐漸減少、學生思維活動量的逐漸增加的良性循環(huán),學生在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發(fā)展了多種能力,受到了科學方法的訓練,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的要求。探究式教學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接收和認同,且有很多教師已在教學實踐中加以應用。
【關鍵詞】引導—探究 目標教學法 中學化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1-0174-01
新課標要求:中學化學教學必須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以化學知識體系為載體,以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為重點,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為目標,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最終達到全面提高素質,發(fā)展個性,形成特長,學會學習的目的。對于這種改革,要求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教學行為等都要發(fā)生很大的轉變,使學生由以前的“學會”到“想學”再到“會學”, 即“授人以魚,亦要授之以漁”?!耙龑А骄俊笔浇虒W法正是籍于這一思想而產生的?!耙龑А骄俊蹦繕私虒W模式是傳統(tǒng)教學的發(fā)展和突破,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強調教師的引導,通過引導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得到發(fā)展。
在教學過程中,堅持教學始終是動態(tài)、發(fā)展、變化的過程,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學習欲望是調節(jié)教學進程的依據。教學中體現(xiàn)學習對知識的主動探究及有意義的建構,激發(fā)學生極有興趣地探索知識,參與實踐。要認識到學生的潛能是不可限量的,從學生發(fā)展的角度,對自主教學的基本要點進行再認識;要看到教學方法、手段的不斷發(fā)展、完善,為自主教學注入新的活力,要研究現(xiàn)代教育技術對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發(fā)展帶來的深刻變革。使學生愿學,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有強烈、持久、穩(wěn)定的學習動機,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樂學,視學習為一種精神需要,感到學習是一種快樂的生活,對學習持積極、樂觀、向上的態(tài)度,學得輕松、愉快;會學,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方法,綜合運用方法進行閱讀、分析、理解和實踐,能廣泛收集各種資料,從各種信息源中獲取知識信息;善學,能認識自身學習的基礎及特點,揚長避短,善于制定與自身能力、認知風格等相符合的計劃,能根據特點及實際情況選擇方法,并善于自我檢查評價;求新,能積極進行獨立的、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活動,善于結合能力,完成知識的延伸并舉一反三,實現(xiàn)知識、能力的遷移,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在教學關系上,營造主動活潑、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建立師生平等互助的關系,善于發(fā)現(xiàn)和肯定學生獨特的思想和見解。
教師在整個的教學活動中應該處于導師地位,其主要職責是調動和激發(fā)學生探究的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獨立地提出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假設、自主分析問題、主動解決問題,從而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同時,教師還應為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設置學習目標,設置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情境,形成探究氛圍,促使探究活動的進一步開展??梢?,科學探究是一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習活動。首先把交流的權利還給學生。新課程倡導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在課堂教學中可采取合作教學、互動教學,形成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雙邊、多邊交流的習慣,培養(yǎng)合作意識。采用小組協(xié)作學習和集體交流想結合的形式,學生自己討論問題時,充分發(fā)表個人意見,學生自己當“小老師”等。教師要適時指導,鼓勵學生大膽表達,并且不抱偏見,從正面引導,使全體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教學過程,把質疑的權利還給學生。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蔽覀儓孕牛骸皼]有問題的學生不是好學生?!苯虒W中,把質疑問題的權利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可采用“你有問題嗎?”“你有不同意見嗎?”“你還想知道些什么?”等策略,使學生敢于提出不同問題。對學生提問的質量不要過多地評價,絕對不能冷嘲熱諷。學生所提問題要有答復,教給學生提問的技巧,如:抓住課題提問,抓住重點句段提問,抓住矛盾處、重復處等提問等。把思考的權利還給學生,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應該把思考的權利還給學生,盡量多給學生動腦思考的時間,保證時間,讓學生能夠獨立思考、深入思考。設計坡度,對于疑難問題,要把問題分解為有一定梯度的問題系列,讓學生通過思考,把認識活動逐步引向深入。適當點撥,教師要示范并要求學生通過“出聲的思維”,即用語言將思考的過程展示給大家。給學生說表達的機會別搶話。把探究的權利還給學生,中國傳統(tǒng)教學思想就強調“導而弗牽,開而弗達”,我們就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自主解疑”的探究學習能力。把交流的權利還給學生,新課程倡導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在課堂教學中可采取合作教學、互動教學,形成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雙邊、多邊交流的習慣,培養(yǎng)合作意識。采用小組協(xié)作學習和集體交流想結合的形式。明確小組協(xié)作學習的要求,學生自己討論問題時,充分發(fā)表個人意見,學生自己當“小老師”等。教師要適時指導,鼓勵學生大膽表達,并且不抱偏見,從正面引導,使全體學生最大限度地全面發(fā)展。
“引導—探究”式教學法就是在這種理念下應運而生的,該教學法以解決問題為中心,注重學生的獨立鉆研,著眼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耙龑А骄俊笔浇虒W法不僅注重知識的獲取,而且更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及方法,更加突出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問題的推動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學的主動、學的積極,真正體現(xiàn)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思想。
作者簡介:
宋曉利,女,漢族,吉林省大安市,大安市第一中學,大學,高中化學。